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52 篇 会议
  • 3 篇 期刊文献
  • 2 册 图书
  • 1 篇 报纸

馆藏范围

  • 57 篇 电子文献
  • 1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42 篇 哲学
    • 42 篇 哲学
  • 16 篇 文学
    • 16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1 篇 历史学
    • 1 篇 中国史
    • 1 篇 世界史
  • 1 篇 艺术学
    • 1 篇 美术学

主题

  • 51 篇 梁启超
  • 11 篇 中华书局
  • 11 篇 美学思想
  • 7 篇 中国现代美学
  • 6 篇 北京出版社
  • 5 篇 《梁启超全集》
  • 4 篇 情感教育
  • 3 篇 柏格森
  • 3 篇 王国维
  • 2 篇 文界革命
  • 2 篇 饮冰室文集
  • 2 篇 中华美学
  • 2 篇 生命哲学
  • 2 篇 《饮冰室诗话》
  • 2 篇 饮冰室合集
  • 2 篇 《饮冰室文集》
  • 2 篇 全国学术研讨会
  • 2 篇 学术研讨会
  • 2 篇 云南教育出版社
  • 2 篇 美学

机构

  • 11 篇 杭州师范大学
  • 4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
  • 3 篇 中国人民大学
  • 2 篇 复旦大学
  • 2 篇 安徽大学
  • 2 篇 山东大学
  • 2 篇 华东师范大学
  • 2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
  • 2 篇 深圳大学
  • 2 篇 中南大学
  • 1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
  • 1 篇 西南大学
  • 1 篇 浙江师范大学
  • 1 篇 华南师范大学
  • 1 篇 浙江省艺术教育人...
  • 1 篇 上海财经大学
  • 1 篇 海南师范大学
  • 1 篇 山东曲阜师范大学
  • 1 篇 兰州大学
  • 1 篇 浙江工商大学

作者

  • 2 篇 徐碧辉
  • 2 篇 金雅
  • 2 篇 郑玉明
  • 2 篇 钱中文
  • 1 篇 张金梅
  • 1 篇 祁志祥
  • 1 篇 王旭晓
  • 1 篇 郭勇
  • 1 篇 李欣复
  • 1 篇 腾守尧
  • 1 篇 李茂民
  • 1 篇 刘洪艳
  • 1 篇 何轩
  • 1 篇 朱存明
  • 1 篇 蔡志栋
  • 1 篇 朱志荣
  • 1 篇 刘彦顺
  • 1 篇 吕宏波
  • 1 篇 胡健
  • 1 篇 顾颖

语言

  • 58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任意字段=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
58 条 记 录,以下是51-60 订阅
排序:
整理发掘梁启超美学文论思想  002
收藏 引用
中国科学报
作者: 莫小不 孙旭辉
本报讯 4月19日~20日,由中华美学中国中外文论、杭州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中国现代美学文论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在杭州召开。 梁启超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我国社、文化现代转型期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在我国近现代
来源: 评论
梁启超对柏格森“绵延——直觉”说的接受与发展
梁启超对柏格森“绵延——直觉”说的接受与发展
收藏 引用
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
作者: 朱鹏飞 浙江工商大学人文学院
梁启超后期的美学思想,曾受到法国哲学家柏格森较大影响。1918年12月,梁启超和张君劢、丁文江等一起,开始了长达一年的游历欧洲行程。在这期间,梁启超过柏格森。关于面结果,梁启超评价甚高:"数月以来……吾自觉吾之意境,...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论梁任公的古典情怀
论梁任公的古典情怀
收藏 引用
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
作者: 袁济喜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古典是一种情怀,没有情怀的学问是搞不好的,匮乏情怀的学术乃是工具而非境界,学术境界与审美境界在人文情怀上是统一的,这一点,在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之一的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彰显得很清楚,而身为清华国学院"...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梁启超美学思想中的“时间性”问题
论梁启超美学思想中的“时间性”问题
收藏 引用
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
作者: 刘彦顺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一、"人生"存在于"主客之间"审美的世界在生活世界之中,审美生活是生活形态之一种,这是梁启超审美时间思想所以能够展开的基点。他认为:"‘美'是人类生活一要素——或者还是各种要素中之最要者,倘若在生...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梁启超、宗白华美学的相似性及其启示
梁启超、宗白华美学的相似性及其启示
收藏 引用
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
作者: 欧阳文风 中南大学文学院 杭州师范大学中国美学与文论研究中心
在近现代以来的美学大家中,学界一般拿梁启超(1873—1929)与王国维(1877—1927)、宗白华(1897—1986)与朱光潜(1897—1986)两相比较,很少有将梁启超与宗白华放在一起进行论述的,因为梁、宗二氏相隔整整一代人,经历也大不相同,学术趣味...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现代情感本体的角度看梁启超
从现代情感本体的角度看梁启超
收藏 引用
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
作者: 蔡志栋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
一、对现代情感本体的理解关于现代情感本体一看"情感本体"四个字,圈内人士都知道这是李泽厚先生创造的术语。它的意思简单来说就是审美文化心理结构。我从李先生那里借用了情感本体的术语,但和李先生不同的是,我一方面认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梁启超文学功能论的再认识
梁启超文学功能论的再认识
收藏 引用
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
作者: 单正平 海南师范大学中文系
一、梁氏小说理论的内在矛盾与现代性含义梁启超尽人皆知的观点是:小说之所以能"新民",是因为这种文体具有不可思议的"支配人道"魔力:熏、浸、刺、提。小说的这种种力量,"用之于善,则可以福亿兆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接受康德思想比较研究
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接受康德思想比较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第十一届年暨“面向时代的文学理论与批评”国际学术研讨会
作者: 郭勇 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
中国现代文论领域有着重要影响的梁启超、王国维和蔡元培,都受到了康德思想的重要影响。他们都是为解决中国面临的现实危机,为启蒙民众、推进中国学术文化的现代转型而接受康德思想的,但各自的出发点、立场等,又存在着差异。梁启超是...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