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442 篇 会议
  • 4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446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231 篇 医学
    • 144 篇 临床医学
    • 43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41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18 篇 中西医结合
    • 10 篇 中药学(可授医学、...
    • 5 篇 医学技术(可授医学...
    • 3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127 篇 理学
    • 123 篇 生物学
    • 2 篇 系统科学
    • 1 篇 化学
    • 1 篇 地质学
  • 66 篇 工学
    • 36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23 篇 生物工程
    • 4 篇 轻工技术与工程
    • 4 篇 生物医学工程(可授...
    • 3 篇 机械工程
    • 3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1 篇 食品科学与工程(可...
  • 51 篇 农学
    • 38 篇 作物学
    • 8 篇 畜牧学
    • 3 篇 植物保护
  • 4 篇 教育学
    • 4 篇 教育学

主题

  • 6 篇 mitochondria
  • 6 篇 生物化学
  • 6 篇 apoptosis
  • 6 篇 autophagy
  • 6 篇 colorectal cance...
  • 5 篇 hcc
  • 5 篇 蛋白质聚集
  • 4 篇 migration
  • 4 篇 nf-κb
  • 4 篇 invasion
  • 4 篇 dna methylation
  • 4 篇 breast cancer
  • 4 篇 dna
  • 4 篇 阿尔茨海默病
  • 4 篇 crystal structur...
  • 4 篇 inflammation
  • 4 篇 tau蛋白
  • 4 篇 phosphorylation
  • 4 篇 错误折叠
  • 4 篇 proliferation

机构

  • 26 篇 山西医科大学
  • 17 篇 北京大学
  • 12 篇 三峡大学
  • 11 篇 university of ch...
  • 10 篇 复旦大学
  • 8 篇 上海交通大学
  • 7 篇 病毒学国家重点实...
  • 6 篇 清华大学
  • 6 篇 school of life s...
  • 5 篇 山西大学
  • 4 篇 空军军医大学
  • 4 篇 新乡医学院
  • 4 篇 college of chemi...
  • 4 篇 集美大学
  • 4 篇 重庆大学
  • 4 篇 华东理工大学
  • 4 篇 东华大学
  • 4 篇 南开大学
  • 4 篇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
  • 3 篇 college of food ...

作者

  • 13 篇 解军
  • 9 篇 梁毅
  • 9 篇 陈杰
  • 8 篇 来鲁华
  • 7 篇 王艳林
  • 6 篇 luhua lai
  • 6 篇 乔文涛
  • 6 篇 傅松涛
  • 5 篇 高莹莹
  • 5 篇 曹春雨
  • 5 篇 宋慧芳
  • 5 篇 刘晓灵
  • 5 篇 李仁科
  • 5 篇 殷文娟
  • 5 篇 杨建林
  • 5 篇 何生
  • 4 篇 wenwen zeng
  • 4 篇 shufang liang
  • 4 篇 陈婉南
  • 4 篇 吕雪峰

语言

  • 231 篇 英文
  • 215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任意字段=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第十二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8年全国学术会议"
446 条 记 录,以下是21-30 订阅
排序:
生物定量模式与定量分子生物学
生物定量模式与定量分子生物学
收藏 引用
中国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第十二届会员代表大会2018年全国学术会议
作者: 郑晓飞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辐射医学研究所 北京100850
目前对生物分子的定量研究主要采用“绝对定量”和“相对定量”的方式。但是,由于研究对象—生物体的多样性、动态性和复杂性,导致了以往研究所采用的定量体系已经不能满足于大数据时代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需要。对于原始数据的产出,...
来源: 评论
生物化学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
生物化学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
收藏 引用
中国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第十二届会员代表大会2018年全国学术会议
作者: 夏宏光 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
线粒体损伤无法修复是导致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线粒体自噬是细胞内线粒体损伤修复和新陈代谢的主要机制.我们利用生化技术手段建立了高通量筛选模型,从1500个FDA批准的药物中筛选到了新的线粒体自噬诱导剂ZJU201.我们进一...
来源: 评论
海洋生物毒素特异适配体的筛选、验证与应用基础研究
海洋生物毒素特异适配体的筛选、验证与应用基础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第十二届会员代表大会2018年全国学术会议
作者: 王梁华 胡波 高顺祥 郑欣 欧阳生群 李振钢 周蓉 李真 焦炳华 海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上海200433
海洋生物毒素可通过皮肤接触、毒雾(气溶胶)或食用染毒食品等途径进入机体,特异作用于细胞受体、离子通道等关键靶点,多途径引发减员失能,具有超毒、速效、难侦、难防、难治等特点,而现有检测技术的灵敏度和抗干扰能力等问题,导致...
来源: 评论
适合对kiss1基因表达调控因子高通量筛选的荧光报告系统的构建
适合对kiss1基因表达调控因子高通量筛选的荧光报告系统的构建
收藏 引用
中国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第十二届会员代表大会2018年全国学术会议
作者: 李晓宁 周宇荀 东华大学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上海201620
Kisspeptin(吻素)是多功能小肽,尤其在哺乳动物中的下丘脑中发挥性发育启动调控和维持生育功能的重要作用。了解其编码基因Kiss1的表达调控方式有助于解析生殖调控的分子机制。 GT1-7细胞是来源于小鼠下丘脑的能表达GnRH,Kiss1、GPR54...
来源: 评论
光遗传学器件:合成生物学的大数据助力
光遗传学器件:合成生物学的大数据助力
收藏 引用
中国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第十二届会员代表大会2018年全国学术会议
作者: 杨弋 华东理工大学学 上海200237
随着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及代谢组研究方法的迅速发展,人们可以通过调控与执行元件的挖掘及工程化组装,构建人工合成代谢途径,用于药物发现与生物制造。然而,传统组学方法虽然具有覆盖度广,定量性强的特点,但其难以进行单细...
来源: 评论
下一代生物标志物
下一代生物标志物
收藏 引用
中国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第十二届会员代表大会2018年全国学术会议
作者: 高友鹤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北京 100875
下一代生物标志物应该是比现在的生物标志物反映病理生理状况更早期更敏感的标志物。下一代标志物应该有可能为疾病的早期干预创造时间上的窗口。 技术上的进步常常能发现更微小的变化。但是只靠技术进步未必能找到更早期的疾病标志物...
来源: 评论
细长聚球藻PCC7942的倍性分析
细长聚球藻PCC7942的倍性分析
收藏 引用
中国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第十二届会员代表大会2018年全国学术会议
作者: 王立娜 朱涛 吕雪峰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青岛266000
蓝细菌是一类古老的光合原核微生物,是原核生物中基因组低、中、高拷贝共存的典型物种之一。基于DNA荧光染色,发现细长聚球藻PCC 7942胞内DNA在特定时期会形成独立的类核区,统计分析表明其基因组拷贝数(倍性)在4-6之间。流式细胞仪...
来源: 评论
借助双色荧光报告系统筛选并解析miRNA参与的Kiss1基因表达调控
借助双色荧光报告系统筛选并解析miRNA参与的Kiss1基因表达调控
收藏 引用
中国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第十二届会员代表大会2018年全国学术会议
作者: 李晓宁 周宇荀 东华大学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上海201620
下丘脑Kiss1基因通过感应机体的代谢状态,性激素水平等因素调控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的脉冲式分泌,在哺乳动物的青春期起始调控和生殖功能维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Kiss1基因自身表达调控机制还有待进一步解析.microRNAs(miRNAs)是...
来源: 评论
草鱼白细胞介素-2的重组表达及功能鉴定
草鱼白细胞介素-2的重组表达及功能鉴定
收藏 引用
中国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第十二届会员代表大会2018年全国学术会议
作者: 吕梦圆 周红 汪新艳 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生物学研究中心 电子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成都610054
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又被称为T细胞生长因子(T cell growth factor,TCGF),是IL-2家族中的一员。在哺乳动物中,IL-2能够促进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不仅如此,它还是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的生长因子和刺激...
来源: 评论
分子化合物抑制人朊蛋白聚集的机制研究
小分子化合物抑制人朊蛋白聚集的机制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第十二届会员代表大会2018年全国学术会议
作者: 王利强 易传伟 李香凝 张德林 陈杰 梁毅 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武汉430072
Prion疾病,又被称为传染性海绵状脑病(TSE),是一种致死型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潜伏期很长,发病周期很短,一旦发病,病人往往在一之内死亡.其主要特征为朊蛋白由细胞型的PrPC转变为致病型的PrPSc.目前还没有确定有效的治疗药物能...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