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36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36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31 篇 医学
    • 19 篇 中医学
    • 14 篇 中西医结合
    • 5 篇 中药学(可授医学、...
    • 3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3 篇 临床医学
  • 4 篇 管理学
    • 4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经济学
    • 1 篇 应用经济学
  • 1 篇 工学
    • 1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 篇 软件工程

主题

  • 3 篇 中医证候
  • 3 篇 信息采集
  • 3 篇 功能结构
  • 2 篇 信息数据元
  • 2 篇 脉象信息
  • 2 篇 信息处理
  • 2 篇 病理机制
  • 2 篇 冠心病
  • 2 篇 中医脉诊
  • 2 篇 病理诊断
  • 2 篇 中医舌诊
  • 2 篇 健康促进
  • 1 篇 量化分析
  • 1 篇 远程诊断技术
  • 1 篇 双弹性腔模型
  • 1 篇 临床应用
  • 1 篇 质量控制
  • 1 篇 脉搏波动信息
  • 1 篇 诊断仪器
  • 1 篇 信息化管理

机构

  • 6 篇 天津中医药大学
  • 6 篇 湖南中医药大学
  • 4 篇 上海中医药大学
  • 4 篇 天津大学
  • 4 篇 天津市生物医学检...
  • 3 篇 北京中医药大学
  • 3 篇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
  • 1 篇 滨州医学院
  • 1 篇 北京交通大学
  • 1 篇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
  • 1 篇 重庆飞洲光电研究...
  • 1 篇 空军航空医学研究...
  • 1 篇 山东中医药大学
  • 1 篇 烟台长恩医院
  • 1 篇 北京国浩传感器技...
  • 1 篇 山东省中医心脾基...
  • 1 篇 南京中医药大学
  • 1 篇 中国中医科学院医...
  • 1 篇 北京军区总医院
  • 1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生...

作者

  • 6 篇 陆小左
  • 4 篇 杨华元
  • 4 篇 王学民
  • 4 篇 周鹏
  • 4 篇 宋鹏
  • 4 篇 刘堂义
  • 3 篇 张启明
  • 3 篇 芦煜
  • 3 篇 牛欣
  • 3 篇 晏峻峰
  • 3 篇 高明
  • 3 篇 杨学智
  • 3 篇 司银楚
  • 2 篇 龚后武
  • 2 篇 王义国
  • 2 篇 郭丹
  • 2 篇 王玥
  • 2 篇 于东林
  • 2 篇 徐刚
  • 2 篇 唐文超

语言

  • 36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任意字段=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中医药工程分会2013学术年会暨数字中医药协同创新高层论坛"
36 条 记 录,以下是21-30 订阅
排序:
低频负压循经藏腑调理仪的研制成功
低频负压循经藏腑调理仪的研制成功
收藏 引用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中医药工程分会2013学术年会暨数字中医药协同创新高层论坛
作者: 杨学智 马良宵 芦煜 司银楚 牛欣 北京中医药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中心 北京北三环东路11号 100029
人体是一个复杂的共振系统.人体及其各种组织与器官都有其自身的共振频率.低频振动本身就有很强的穿透力,通过能量的共振累加效应,产生较强的调理作用.低频振动还可以对细胞产生剪切效应,使得一些离子通道打开,对细胞的物质与信息交流...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药工程学研究进展
中药工程学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中医药工程分会2013学术年会暨数字中医药协同创新高层论坛
作者: 涂瑶生 赵自明 广东省中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广东省第二中医院)
本文概述了近年来中药学及中药工程领域内研究的现况.认为中药现代化需要在中医药传统理论的指导下,走多学科交叉融合开放式发展之路,通过将自然学、生合学和生物工程领域内的新信息、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引入中药理论、中...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微纳米传感技术与中医药工程研究
微纳米传感技术与中医药工程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中医药工程分会2013学术年会暨数字中医药协同创新高层论坛
作者: 刘清君 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 生物传感器国家专业实验室杭州 310027
传感检测技术就是应用传感器将被测量信息转化为便于传输和处理的物理量,进而进行变换、传输、显示、记录、分析和数据处理的技术。而现代生物医学传感技术就是一类特殊的微纳米电子传感器件,它能把各种被观测的生物医学中的非电量转...
来源: 评论
基于MATLAB的冠心病中医证候BP神经网络模型初探
基于MATLAB的冠心病中医证候BP神经网络模型初探
收藏 引用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中医药工程分会2013学术年会暨数字中医药协同创新高层论坛
作者: 孙贵香 袁肇凯 简维雄 郜文辉 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研究所 长沙 410007 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长沙 410007
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ANN)是一种基于复杂性科学的研究方法.研究已经证明,这种模拟人脑神经算原理的新型信息处理系统在中医证候研究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目前,运用MATLAB神经网络工具箱(Neural Network Toolbox,NNT...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浅谈大数据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
浅谈大数据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
收藏 引用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中医药工程分会2013学术年会暨数字中医药协同创新高层论坛
作者: 赵三强
大数据时代、智能化生产和无线网络革命称为"引领未来繁荣"的三大技术变革,是下一个创新、竞争、生产力提高的前沿.大数据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中反映,是一个应用驱动性很强的服务领域,是具有无穷潜力的新兴产、业领域.当前,...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生理参数变化对中医脉波图影响规律研究
生理参数变化对中医脉波图影响规律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中医药工程分会2013学术年会暨数字中医药协同创新高层论坛
作者: 王玥 王学民 宋鹏 陆小左 周鹏 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中医工程实验室 天津 300072 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中医工程实验室 天津 300072 天津市生物医学检测技术与仪器重点实验室 天津300072 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工程学院 天津300193
中医理论认为脉象的形成同人体的循环系统及血管生理参数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利用双弹性腔模型讨论了外周阻力、血管顺应性、血液流动惯性对脉波图的时域特性影响规律,应用中医脉象模拟系统,通过改变血液粘度、血管弹性、外周阻力及血...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药饮片企业商业智能分析
中药饮片企业商业智能分析
收藏 引用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中医药工程分会2013学术年会暨数字中医药协同创新高层论坛
作者: 崔有文 周金海 南京中医药大学信息技术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23
本文为构建中药饮片企业商业智能分析平台,采集、存储、分析企业基础数据,提供管理者决策支持.基于Pentaho的商业智能解决方案,采用Kettle ETL数据处理技术,构建数据立方体,进行多维分析.结果显示,中药饮片企业内外部业务数据经过抽取...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医证候拓扑结构表征理论数据的临床证明研究
中医证候拓扑结构表征理论数据的临床证明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中医药工程分会2013学术年会暨数字中医药协同创新高层论坛
作者: 孙喜灵 郑秋生 王振华 刘燕 刘卓军 刘孟安 滨州医学院(烟台校区)中医证候研究中心 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观海路346号264003 山东省中医心脾基础研究重点实验室 山东省中医证候研究重点实验室 山东中医药大学基础学院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烟台长恩医院中医科
中医证候的模糊性和复杂性,源于证候存在的非线性结构,妨碍了其准确的认识和把握.证候的非线性结构,是通过构成证候的外在症状和体征等构成要素反映出来的,并体现着内在病机的变化.不同的证候之间有着质的变化和差异,证候自身又存在着...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远程中医脉象诊断技术研究初探
远程中医脉象诊断技术研究初探
收藏 引用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中医药工程分会2013学术年会暨数字中医药协同创新高层论坛
作者: 王学民 宋鹏 马娜 郭丹 陆小左 周鹏 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中医工程实验室 天津300072 天津市生物医学检测技术与仪器重点实验室 天津300072 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中医工程实验室 天津300072 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工程学院 天津300193
远程中医脉象诊断学是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与现代脉象诊断技术相结合,实现中医脉象诊断技术手段远程化的一门学科.本文对远程中医脉象诊断技术进行了初步探索研究,研制了三部快速脉象采集端,设计了新型脉象发生器、仿生手和驱动控制...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血液动力学的桡动脉血液流动模型及实验验证
基于血液动力学的桡动脉血液流动模型及实验验证
收藏 引用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中医药工程分会2013学术年会暨数字中医药协同创新高层论坛
作者: 王学民 宋鹏 张玉满 王欣 陆小左 周鹏 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中医工程实验室 天津300072 天津市生物医学检测技术与仪器重点实验室 天津300072 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中医工程实验室 天津300072 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工程学院 天津300193
脉象的产生与心脏的搏动,心气的盛衰,脉道的通利和气血的盈亏直接相关,本文建立桡动脉血管等效模型,依据血液动力学原理和方法,建立了桡动脉血液流动模型,推导出脉动压与取脉压力的关系,从理论上解释了中医诊脉时变化取脉压力的正确性....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