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84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84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主题

  • 6 篇 凡纳滨对虾
  • 6 篇 新种
  • 5 篇 桡足类
  • 4 篇 系统发育
  • 4 篇 wssv
  • 4 篇 线粒体基因组
  • 3 篇 大型底栖动物
  • 3 篇 胚胎发育
  • 3 篇 甲壳动物亚门
  • 3 篇 中国卤虫
  • 3 篇 基因排列
  • 3 篇 十足目
  • 3 篇 中国海
  • 2 篇 18s
  • 2 篇 免疫
  • 2 篇 虾类
  • 2 篇 耗氧率
  • 2 篇 排氨率
  • 2 篇 脊尾白虾
  • 2 篇 海水

机构

  • 22 篇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
  • 12 篇 中国科学院大学
  • 6 篇 南京师范大学
  • 6 篇 华东师范大学
  • 6 篇 中国海洋大学
  • 5 篇 中国科学院海南热...
  • 5 篇 中国科学院热带海...
  • 5 篇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
  • 4 篇 辽宁师范大学
  • 3 篇 厦门大学
  • 2 篇 实验海洋生物学重...
  • 2 篇 天津市水生动物疫...
  • 2 篇 上海海洋大学
  • 2 篇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
  • 2 篇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
  • 2 篇 钦州学院
  • 2 篇 浙江大学
  • 2 篇 institute of oce...
  • 2 篇 department of ma...
  • 1 篇 山西师范大学

作者

  • 10 篇 李富花
  • 9 篇 相建海
  • 6 篇 崔朝霞
  • 6 篇 王文
  • 5 篇 李涛
  • 5 篇 胡思敏
  • 5 篇 张晓军
  • 5 篇 李新正
  • 5 篇 徐兆礼
  • 5 篇 刘胜
  • 4 篇 初冰
  • 4 篇 孟庆国
  • 4 篇 程诚
  • 4 篇 王芳
  • 4 篇 董双林
  • 4 篇 刘岩
  • 4 篇 李雪洁
  • 4 篇 李诗豪
  • 4 篇 郭志灵
  • 4 篇 侯林

语言

  • 80 篇 中文
  • 4 篇 英文
检索条件"任意字段=中国甲壳动物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
84 条 记 录,以下是71-80 订阅
排序:
崇明东滩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空间分布与历史演变
崇明东滩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空间分布与历史演变
收藏 引用
中国甲壳动物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
作者: 余骥 马长安 吕巍巍 田伟 张铭清 赵云龙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于2012年4-12月,采用生态学的方法,选择了崇明东滩潮间带的5条断面,研究了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空间分布现状.结果表明,在崇明东滩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40种,其年均丰度为(210.30±93.56)ind/m2,年均生物量为(74.07±16.03)g/m2,生...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无柄目(甲壳动物:颚足纲)线粒体基因组的基因排列比较
无柄目(甲壳动物:颚足纲)线粒体基因组的基因排列比较
收藏 引用
中国甲壳动物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
作者: 曾令铭 申欣 朱嘉濠 陈国勤 台湾 基隆台湾海洋大学海洋生物研究所 中国 香港香港中文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福善海洋科学研究中心 中国 连云港淮海工学院江苏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海洋学院 中国 香港香港中文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福善海洋科学研究中心 台湾 台北台湾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
近年来,线粒体基因组逐渐成为后生动物系统发育和群体遗传研究中的一个重要信息来源.无柄目(Sessilia)隶属于甲壳动物、颚足纲、围胸总目,下分3个亚目、15个科,大约400个物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个海洋中.
来源: 评论
红纺锤水蚤(Acartia erythraea)摄食定量研究
红纺锤水蚤(Acartia erythraea)摄食定量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甲壳动物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
作者: 郭明兰 刘胜 胡思敏 李涛 中国科学院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州510301 中国科学院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州510301 中国科学院海南热带海洋生物实验站 三亚572000
桡足类位于海洋食物网中枢位置,对物质的流通起到关键调控作用,在自然环境中,量化其摄食对理解食物链传递效率、探讨生态系统功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研究选取华南沿岸夏季浮游动物优势种——红纺锤水蚤(Acartia erythraea),运用实时...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大亚湾核电站温排水对瘦尾胸刺水蚤(Centropages tenuiremis)摄食的影响研究
大亚湾核电站温排水对瘦尾胸刺水蚤(Centropages tenuiremis)摄食...
收藏 引用
中国甲壳动物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
作者: 郭志灵 刘胜 李涛 胡思敏 黄晖 中国科学院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州510301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49 中国科学院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州510301 中国科学院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州510301 中国科学院海南热带海洋生物实验站 三亚572000
海水升温可以导致浮游植物的生理乃至群落结构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浮游动物的摄食传递.本研究选择大亚湾核电站温排水影响区域,以瘦尾胸刺水蚤(Centropages tenuiremis)为研究对象,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探讨了海水升温对桡足类摄食选择性的影响.
来源: 评论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海洋桡足类摄食研究中的应用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海洋桡足类摄食研究中的应用
收藏 引用
中国甲壳动物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
作者: 刘光兴 张寰 林森杰 黄有松 衣晓燕 中国海洋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100 中国海洋大学 海洋环境与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100 中国海洋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100 Department of Marine Sciences 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GrotonCT 06340 Department of Marine Sciences 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GrotonCT 06340USA 厦门大学 近海海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福建厦门 中国海洋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100
海洋桡足类是浮游动物中最为优势和重要的类群,也是海洋生态系统中主要的摄食者之一,是海洋初级生产力和高营养级之间物质和能量传递的重要环节,桡足类与浮游植物、原生动物以及其它潜在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对整个海洋食物网和海洋生态...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自然水体中亚强次真哲水蚤(Subeucalanus subcrassus)的摄食节律
自然水体中亚强次真哲水蚤(Subeucalanus subcrassus)的摄食节律
收藏 引用
中国甲壳动物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
作者: 胡思敏 刘胜 李涛 郭志灵 黄晖 中国科学院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州510301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49 中国科学院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州510301 中国科学院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州510301 中国科学院海南热带海洋生物实验站 三亚572000
摄食节律是浮游动物的重要行为特征,通常与浮游动物的垂直迁移联系起来,被认为是其对不同的食物分布及种间摄食竞争的适应性行为.桡足类是浮游动物的重要类群,研究其昼夜摄食节律对于理解浮游食物网的物质流通和传递具有重要的意义.2011...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三种近岸桡足类自然现场的肠道食物组成
三种近岸桡足类自然现场的肠道食物组成
收藏 引用
中国甲壳动物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
作者: 胡思敏 刘胜 李涛 郭志灵 黄晖 中国科学院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州510301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49 中国科学院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州510301 中国科学院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州510301 中国科学院海南热带海洋生物实验站 三亚572000
近岸海域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服务功能.桡足类在近岸生态系统的浮游动物群落中通常占据优势地位,是初级生产力向上传递的关键环节.三亚湾近岸珊瑚礁海区具有丰富的浮游动物资源,其中桡足类占到网采浮游动物的70%以...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安氏伪镖水蚤不同生长阶段的生化组成及元素组成分析
安氏伪镖水蚤不同生长阶段的生化组成及元素组成分析
收藏 引用
中国甲壳动物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
作者: 吕柏东 尹建强 何学佳 暨南大学赤潮与海洋生物学研究中心 广州510632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广州510300
本课题主要选用我国东南沿海常见种安氏伪镖水蚤进行研究,在正常食物浓度喂养条件下,通过对其不同生长阶段的核酸,蛋白,碳,氮,磷含量以及生长率等生理生化指标及元素组成进行测定,通过比较各参数间的相关性及对应关系,以期获得一种能快...
来源: 评论
自然海区桡足类肠道食物组成的分子检测方法
自然海区桡足类肠道食物组成的分子检测方法
收藏 引用
中国甲壳动物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
作者: 刘胜 胡思敏 郭志灵 李涛 Edward J.Carpenter 林森杰 中国科学院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州510301 中国科学院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州510301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49 中国科学院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州510301 中国科学院海南热带海洋生物实验站 三亚572000 Romberg Tiburon Center San Francisco State UniversityCaliforniaCA 94920USA 海洋生物多样性与全球变化研究中心 厦门大学厦门361005
桡足类是浮游动物的重要类群,了解其自然海区的食物组成对于理解海洋浮游食物网的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由于研究方法的限制,对于其在自然现场的摄食状况还知之甚少.我们以18SrDNA为目标基因,设计了一套回避桡足类自身及其寄生纤毛虫却...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黄河口邻近水域中华哲水蚤现场食物组成的分子生物学检测
黄河口邻近水域中华哲水蚤现场食物组成的分子生物学检测
收藏 引用
中国甲壳动物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
作者: 黄有松 徐东晖 陈洪举 张寰 林森杰 刘光兴 中国海洋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100 中国海洋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100 中国海洋大学 海洋环境学院山东青岛266100 中国海洋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100 中国海洋大学 海洋环境与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100 中国海洋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100 Department of Marine Sciences 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GrotonCT 06340 Department of Marine Sciences 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GrotonCT 06340USA 厦门大学 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海洋生
浮游桡足类是海洋初级生产力和高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的重要中介,对自然海区桡足类食物组成的研究是深入了解其在海洋食物网所处生态地位的关键.然而,由于研究方法的局限,目前很难获取桡足类准确的现场摄食信息.本研究利用分子生物学方...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