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读者! 请
登录
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首页
概况
本馆概况
组织机构
入馆须知
规章制度
馆藏布局
参观与访问图书馆
党建
资源
馆藏资源
电子资源
数据库导航
特色资源
服务
办证服务
图书借阅
阅读推广
文献传递与馆际互借
空间与设施
开放时间
iThenticate论文原创性检测服务
科研支持
论文收录引用证明
科技查新
知识产权
档案馆
帮助
联系我们
地理位置
新生指南
常见问题
图书捐赠
咨询与建议
建议与咨询
留下您的常用邮箱和电话号码,以便我们向您反馈解决方案和替代方法
您的常用邮箱:
*
您的手机号码:
*
问题描述:
当前已输入0个字,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
全部搜索
期刊论文
图书
学位论文
标准
纸本馆藏
外文资源发现
数据库导航
超星发现
本站搜索
搜 索
高级检索
分类表
所选分类
----=双击删除一行=----
>>
<<
限定检索结果
标题
作者
主题词
出版物名称
出版社
机构
学科分类号
摘要
ISBN
ISSN
基金资助
索书号
标题
标题
作者
主题词
出版物名称
出版社
机构
学科分类号
摘要
ISBN
ISSN
基金资助
索书号
作者
标题
主题词
出版物名称
出版社
机构
学科分类号
摘要
ISBN
ISSN
基金资助
索书号
作者
作者
标题
主题词
出版物名称
出版社
机构
学科分类号
摘要
ISBN
ISSN
基金资助
索书号
确 定
文献类型
409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409 篇
电子文献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355 篇
农学
337 篇
兽医学
10 篇
畜牧学
6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2 篇
作物学
1 篇
林学
20 篇
经济学
20 篇
应用经济学
17 篇
工学
7 篇
食品科学与工程(可...
4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4 篇
农业工程
2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2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2 篇
生物工程
1 篇
水利工程
13 篇
医学
6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4 篇
临床医学
2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2 篇
中西医结合
1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1 篇
中药学(可授医学、...
1 篇
医学技术(可授医学...
12 篇
理学
6 篇
生态学
4 篇
生物学
2 篇
化学
2 篇
教育学
2 篇
教育学
1 篇
管理学
1 篇
农林经济管理
主题
20 篇
大肠杆菌
15 篇
耐药性
13 篇
氟苯尼考
11 篇
残留
10 篇
猪
8 篇
药动学
7 篇
沙咪珠利
7 篇
氧化应激
7 篇
田七总皂苷
7 篇
多重耐药
6 篇
替米考星
6 篇
黄芩苷
6 篇
nf-κb
6 篇
药代动力学
6 篇
金黄色葡萄球菌
6 篇
耐药基因
6 篇
黏菌素
5 篇
凋亡
5 篇
最小抑菌浓度
5 篇
uplc-ms/ms
机构
63 篇
中国农业大学
48 篇
华南农业大学
24 篇
南京农业大学
19 篇
吉林大学
15 篇
广西大学
14 篇
东北农业大学
14 篇
扬州大学
11 篇
福建农林大学
10 篇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
9 篇
吉林农业大学
9 篇
河南农业大学
8 篇
新疆农业大学
8 篇
内蒙古农业大学
7 篇
中国农业科学院上...
6 篇
动物医学学院吉林...
6 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6 篇
四川农业大学
5 篇
山东省兽药质量检...
5 篇
北京农学院
4 篇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
作者
25 篇
邓旭明
20 篇
沈建忠
19 篇
汪洋
15 篇
曾振灵
14 篇
汤树生
14 篇
李剑勇
14 篇
杨亚军
14 篇
肖希龙
13 篇
吴聪明
13 篇
袁宗辉
13 篇
刘希望
12 篇
王丽平
12 篇
刘雅红
12 篇
王战辉
12 篇
卜仕金
12 篇
江善祥
11 篇
孔晓军
11 篇
黄一帆
11 篇
秦哲
11 篇
李世宏
语言
404 篇
中文
5 篇
英文
检索条件
"任意字段=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第十一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三次学术讨论会与中国毒理学会兽医毒理专业委员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
共
409
条 记 录,以下是381-390
订阅
全选
清除本页
清除全部
题录导出
标记到"检索档案"
详细
简洁
排序:
相关度排序
时效性降序
时效性升序
相关度排序
相关度排序
时效性降序
时效性升序
抗球虫中药常山口服液的急性和亚急性
毒理学
试验研究
抗球虫中药常山口服液的急性和亚急性毒理学试验研究
收藏
分享
引用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第十一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三次学术讨论会与中国毒理学会兽医毒理专业委员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
作者:
王玲
郭志廷
林春全
张晓松
杨珍
梁剑平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农业部兽用药物创制重点实验室甘肃省新兽药工程重点实验室
甘肃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目的】针对抗球虫中药常山口服液的急性毒性和亚急性毒性进行试验研究,验证常山口服液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对该药的毒性做出正确评价,为今后系统的研究其
药理
作用以及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按照农业部《新兽药一般
毒理
试...
详细信息
【目的】针对抗球虫中药常山口服液的急性毒性和亚急性毒性进行试验研究,验证常山口服液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对该药的毒性做出正确评价,为今后系统的研究其
药理
作用以及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按照农业部《新兽药一般
毒理
试验技术要求》(2010版)中兽药急性毒性和亚急性毒性实验指导原则的要求,对常山口服液进行经口急性毒性实验及亚急性毒性试验。采用与临床应用相同的给药途径对小鼠进行灌胃给药,测定常山口服液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和最大耐受性,预试验初步确定用药剂量,正式试验取60只昆明系小白鼠,雌雄各半,灌胃给药后,连续观察7D,记录小白鼠的急性毒性反应过程,并运用改良寇氏法公式计算半数致死量(LD)及LD的95%可信限。在小白鼠急性毒性试验的基础上,进行大鼠亚急性毒性试验,通过随机分组,灌胃给药、观察对比,将100只大鼠随机分成4个给药组和1个空白对照组,给药组依据大鼠体重分别按照1.2 G/KG,0.6 G/KG,0.3 G/KG,0.15 G/KG的剂量连续给药30天,所有大鼠分为3
次
(10D、20D、30D)扑杀,观察各组大鼠的生长发育、血液学、血液生化学、脏器指数、组织病
理学
变化,确定常山口服液对大鼠的亚急性毒性反应。【结果】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给药组部分小白鼠出现中毒反应并死亡,剖检主要脏器未见异常病理变化,经口灌胃LD为2.0961 G/kG体重,LD的95%可信限为1.7414~2.5429 G/KG体重。亚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常山口服液低剂量组大鼠的临床症状、体重、采食量、重要脏器系数、血常规指标、血液生化指标等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主要脏器、的病理组织学检查与对照组比较亦未见明显病理改变;特高剂量、高剂量和中剂量组对大鼠的上述部分指标有一定影响,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与对照组相比,常山口服液可显著降低特高剂量组、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的平均日采食量和日增重(P<0.01),降低特高剂量组、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的饲料利用率。【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常山口服液对受试动物未见明显的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作用,表明该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毒性总体上很低,在临床合理剂量及合理用药的条件下,用药安全性较高,适于开展系统开发利用,尤其适用于畜禽寄生虫病的治疗领域。
关键词:
常山口服液
急性毒性试验
亚急性毒性试验
抗球虫药
来源:
评论
学校读者
我要写书评
暂无评论
田七总皂苷对PCV2感染猪肺泡巨噬细胞(3D4/2细胞)组蛋白乙酰化修饰的调节作用
田七总皂苷对PCV2感染猪肺泡巨噬细胞(3D4/2细胞)组蛋白乙酰化修...
收藏
分享
引用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第十一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三次学术讨论会与中国毒理学会兽医毒理专业委员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
作者:
杨剑
尹丹
郝祝兵
韦英益
曾芸
胡庭俊
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目的】研究田七总皂苷(PNS)对PCV2感染猪肺泡巨噬细胞(3D4/2细胞)组蛋白乙酰化修饰的调节作用。【方法】设细胞对照组、10PCV2病毒感染组、PNS对照组,PCV2+PNS组和PNS+PCV2组,以田七总皂苷溶液(终浓度200μg/mL)作用于正常或PCV...
详细信息
【目的】研究田七总皂苷(PNS)对PCV2感染猪肺泡巨噬细胞(3D4/2细胞)组蛋白乙酰化修饰的调节作用。【方法】设细胞对照组、10PCV2病毒感染组、PNS对照组,PCV2+PNS组和PNS+PCV2组,以田七总皂苷溶液(终浓度200μg/mL)作用于正常或PCV2感染的3D4/2细胞,分别通过化学发光法、ELISA法、Western bloting法检测12h田七总皂苷对PCV2病毒感染3D4/2细胞抗自由基能力及细胞内过氧化氢水平、组蛋白乙酰化相关酶(组蛋白乙酰化酶(HAT)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活性及组蛋白H3、H4乙酰化水平的影响。【结果】预先使用田七总皂苷处理,能拮抗PCV2感染引起3D4/2细胞抗超氧阴离子活力、抑制羟自由基能力的下降,未能显著抑制感染PCV2病毒引起3D4/2细胞过氧化氢水平的升高;田七总皂苷处理感染PCV2的细胞,能显著上调感染细胞抗超氧阴离子活力、抑制羟自由基的能力,显著下调感染细胞过氧化氢水平。3D4/2细胞感染PCV2病毒后,引起细胞HAT活性的显著升高及HDAC活性的显著降低,同时引起组蛋白H4乙酰化水平显著升高,而对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没有显著影响;200μg/mL田七总皂苷处理在感染PCV2病毒前作用于3D4/2细胞,未能拮抗PCV2感染引起的细胞HAT和HDAC活性的改变,但对感染PCV2病毒的3D4/2细胞用200μg/mL田七总皂苷处理后,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显著升高,抑制PCV2感染引起的细胞组蛋白H4乙酰化水平的升高;而对HAT酶活性、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没有显著影响。【结论】田七总皂苷对PCV2病毒感染引起的氧化应激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其主要通过抑制感染细胞HDAC酶活性的降低及调节3D4/2细胞组蛋白H4乙酰化水平的改变达到调节细胞组蛋白乙酰化修饰的目的,从而维持细胞稳态,有利于猪肺泡巨噬细胞(3D4/2细胞)对抗PCV2感染引起的各种损伤。
关键词:
田七总皂苷
猪圆环病毒2型
猪肺泡巨噬细胞(3D4/2细胞)
组蛋白乙酰化
来源:
评论
学校读者
我要写书评
暂无评论
螺杆结构对盐酸恩诺沙星热熔挤出固体分散体在人工唾液中溶出效果的影响
螺杆结构对盐酸恩诺沙星热熔挤出固体分散体在人工唾液中溶出效果...
收藏
分享
引用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第十一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三次学术讨论会与中国毒理学会兽医毒理专业委员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
作者:
聂海英
彭健波
梁海健
梁正敏
黄宏业
杨善忠
何家康
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广西兽药制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目的】盐酸恩诺沙星(Enrofloxacm hydrochloride,EH)易溶于中性或偏碱性溶液,根据生物药剂
学分
类系统(BCS),该药属于I类(高溶解性—高渗透性),由于药物在口腔内快速溶解易于与口腔味觉受体接触,从而表现出明显的苦味。本研究旨在制各...
详细信息
【目的】盐酸恩诺沙星(Enrofloxacm hydrochloride,EH)易溶于中性或偏碱性溶液,根据生物药剂
学分
类系统(BCS),该药属于I类(高溶解性—高渗透性),由于药物在口腔内快速溶解易于与口腔味觉受体接触,从而表现出明显的苦味。本研究旨在制各掩味EH固体分散体,并考察它的体外溶出效果。【方法】以乙基纤维素(Ec)为载体,PEG-6000为增塑剂、碳酸钙为致孔剂(释放调节剂),采用热熔挤出法制备EH掩味固体分散体,重点考察、比较三种螺杆结构(标准螺杆、单捏合块螺杆和全输送元件螺杆)制得的固体分散体的体外溶出效果;用X-射线粉末衍射法(PXRD)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学(FT-IR)对固体分散体进行表征。【结果】(1)表征结果:①PXRD图谱表明,三种螺杆结构制备而得的固体分散体和物理混合物一样,都检测到药物结晶峰,只是强度有所不同,强度大小依
次
是:单捏合块螺杆结构固体分散体(SD2)>全输送元件螺杆结构固体分散体(SD3)>标准螺杆结构固体分散体(SD1),表明SD2样品中晶型药物在载体中所占的比例最高;②FT-IR图谱表明,与SD1、SD3相比较,SD2所得的红外光谱图中高黄色区域所占的比例更高,即晶型簇更多;综合PXRD和FT-IR图谱结果,表明SD2保留更多量的晶型药物,预示着该固体分散体中药物在人工唾液中溶出更少。(2)体外溶出度:比较三种螺杆结构制备的固体分散体体外溶出度,SD1、SD2、SD3在pH 4.5醋酸盐缓冲液中30min内溶出均超过85%,而在人工唾液(pH 6.8)中60s内的溶出分别为5.21%、1.22%和3.48%,物理混合物的溶出为11.03%,表明经过掩味处理后三种固体分散体均具有阻止药物在人工唾液中释放的效果,其中以SD2效果最佳,同时,三者在pH 4.5醋酸盐缓冲液中溶出速率相似,仍然保持药物的溶出效果。试验结果表明,SD2更适合做进一步的掩味效果(如电子舌分析、动物适口性试验)研究。【结论】热熔挤出技术制备的盐酸恩诺沙星掩味固体分散体在人工唾液(模拟口腔环境)中释放较少,预示着该工艺制备的制剂具有良好的掩味效果。
关键词:
盐酸恩诺沙星
热熔挤出技术
固体分散体
溶出速率
人工唾液
来源:
评论
学校读者
我要写书评
暂无评论
323株水产养殖源弧菌流行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323株水产养殖源弧菌流行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收藏
分享
引用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第十一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三次学术讨论会与中国毒理学会兽医毒理专业委员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
作者:
刘旭
马立才
李健
房文红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海洋与河口渔业资源及生态重点开放实验室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
【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我国重点水产养殖区水产品中弧菌的流行特征及其抗菌药物耐药现状。【方法】2012-2014年从浙江、江苏、福建和海南地区采集了南美白对虾、大菱鲆、半滑舌鳎、三疣梭子蟹样品,采用弧菌选择性培养基TCBS和Hsp60基因...
详细信息
【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我国重点水产养殖区水产品中弧菌的流行特征及其抗菌药物耐药现状。【方法】2012-2014年从浙江、江苏、福建和海南地区采集了南美白对虾、大菱鲆、半滑舌鳎、三疣梭子蟹样品,采用弧菌选择性培养基TCBS和Hsp60基因PCR扩增测序的方法进行了弧菌的分离与鉴定;采用CLSI推荐的琼脂稀释法测定了12种药物的敏感性;运用PCR法对相关的耐药基因进行了检测。【结果】共分离弧菌323株,其中副溶血弧菌占37.2%(120株),哈维氏弧菌占26.3%(85株),溶藻弧菌占18.0%(58株)、创伤弧菌占10.5%(34株)、鳗弧菌占4.3%(14株)、灿烂弧菌占2.2%(7株)、霍乱弧菌占1.5%(5株)。药敏结果显示,323株弧菌对氨苄西林、红霉素、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较高,依
次
为64.8%、47.5%、46.7%、36.8%,其
次
为利福平(12.3%)、环丙沙星(11.8%)、多西环素(11.5%)、头孢曲松钠(9.6%)和氟苯尼考(4.3%),而头孢吡肟、美罗培南、氯霉素则100%敏感。在不同来源的弧菌中,分离自江苏工厂化养殖的大菱鲆和半滑舌鳎的菌株耐药情况最为严重,其中红霉素(57.1%,40/70)和复方新诺明(44.3%,31/70)显著地高于平均耐药水平(P<0.05),且该采样点分离的多重耐药菌株比例(78.6%,55/70)明显高于总体分离多耐菌株的比例(51.7%,167/323)。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adA:13.9%;aacA:21.1%;strB:31.9%)、磺胺类耐药基因(sul1:12.9%:sul2:30.0%)和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nrA:13.3%;qnrVc:23.5%)的检出率相对较高,其
次
为四环素类耐药耐药基因(tetB:14.2%;terM:8.7%)、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blaTEM-1:11.1%)和酰胺醇类耐药基因(floR:8.7%),而大环内酯类和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并没有检出。【结论】目前,我国部分地区水产养殖源弧菌主要以哈维氏弧菌26.3%(85/323)和副溶血弧菌37.2%(120/323)为主。此外,养殖源弧菌对一些临床上常用抗菌药物(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和磺胺类)的耐药已较为严重。因此,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应推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以控制耐药菌的产生和扩散从而提高水产品质量保证公共卫生安全。
关键词:
水产养殖
弧菌
耐药性
来源:
评论
学校读者
我要写书评
暂无评论
沃尼妙林对脂多糖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小鼠TLR4和CD14表达的影响
沃尼妙林对脂多糖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小鼠TLR4和CD14表达的影响
收藏
分享
引用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第十一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三次学术讨论会与中国毒理学会兽医毒理专业委员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
作者:
宋广萍
武智勇
王春丽
齐炳尧
陈志宝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属于临床常见危重症,容易引起急性、进行性加重的呼吸衰竭,一般由心源性以外的各种肺内外致病因素所导致。炎症反应是ALI的主要发病机制,内毒素(LPS)是炎症反应的首要致病因子,在LBP的存在下,LPS与靶...
详细信息
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属于临床常见危重症,容易引起急性、进行性加重的呼吸衰竭,一般由心源性以外的各种肺内外致病因素所导致。炎症反应是ALI的主要发病机制,内毒素(LPS)是炎症反应的首要致病因子,在LBP的存在下,LPS与靶细胞表面的CD14受体相结合,形成LPS-LBP-CD14的三联复合物。该复合物在MD-2协助下与TLR4作用,转导LPS信号到细胞内,激活MyD88、IRAK、TRAF6以及TIRAP、MAL,从而活化NF-κB和MAPKs信号转导通路,生成和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产生以中性粒细胞浸润、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蛋白液体渗漏为特征的炎症反应,最终导致急性肺损伤的发生。沃尼妙林(Valnemulin,VA)是新一代广谱的截短侧耳素类半合成抗生素,属二萜烯类,是动物专用抗生素。关于LPS诱导的ALI方面的报道主要围绕在LPS信号转导通路的下游,有研究证实沃尼妙林可以通过降低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等分泌和释放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等炎性相关因子,起到有效保护ALI的作用。本研究旨在通过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WesternBlot在细胞水平以及在体水平上探讨ALI中沃尼妙林对LPS信号转导通路上游受体TLR4和CD14表达的影响。首先建立了LPS诱导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体外炎症模型,探索不同浓度的沃尼妙林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TLR4和CD14表达的影响,发现LPS刺激RAW264.7细胞后,可导致TLR4和CD14表达的增高;不同浓度的沃尼妙林预处理能够剂量依赖性的抑制LPS诱导的TLR4和CD14的表达。此外,为了对沃尼妙林的临床疗效提供客观的评价指标,我们进一步验证了沃尼妙林在体内的抗炎作用。通过LPS诱导构建小鼠急性肺损伤模型,探索沃尼妙林对急性肺损伤小鼠肺组织TLR4和CD14表达的影响,发现沃尼妙林可以抑制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小鼠TLR4和CD14的表达,并且表达抑制呈剂量依赖性。该研究表明沃尼妙林有可能通过抑制LPS信号通路的上游受体TLR4和CD14的表达而实现抗炎和对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关键词:
沃尼妙林
脂多糖类
巨噬细胞
TLR4
CD14
来源:
评论
学校读者
我要写书评
暂无评论
对乙酰氨基酚联合乙酰半胱氨酸对免疫应激仔猪MAPK和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对乙酰氨基酚联合乙酰半胱氨酸对免疫应激仔猪MAPK和NF-κB信号通...
收藏
分享
引用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第十一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三次学术讨论会与中国毒理学会兽医毒理专业委员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
作者:
曹芳元
徐磊
李洒丽
刘宇
邱银生
武汉轻工大学动物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
【目的】采用体外和体内模型,研究对乙酰氨基酚与乙酰半胱氨酸单用和联用对脂多糖诱导后仔猪MAPK和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体外试验:【方法】将分离后培养的仔猪外周血单核细胞分别设空白对照组、脂多糖(LPS)造模组、对乙酰氨基酚(AAP)...
详细信息
【目的】采用体外和体内模型,研究对乙酰氨基酚与乙酰半胱氨酸单用和联用对脂多糖诱导后仔猪MAPK和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体外试验:【方法】将分离后培养的仔猪外周血单核细胞分别设空白对照组、脂多糖(LPS)造模组、对乙酰氨基酚(AAP)组、乙酰半胱氨酸(NAC)组和联合用药组,采用Westernblot方法测定LPS刺激后的单核细胞中JNK、p-JNK、pERK、P-p38和Caspase-3的含量;RT-PCR方法测定LPS刺激的单核细胞中Bax、Bcl-xL、Fasl的mRNA表达量;ELISA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α、IL-6和IL-10含量;RT-PCR方法测定LPS刺激后的单核细胞中TNF-α、IL-6和IL-10的mRNA表达量。【结果】①LPS诱导后,细胞中JNK上升不显著,p-JNK、p-ERK和p-p38极显著上升(P<0.01)。NAC对AAP抑制LPS诱导的JNK蛋白表达变化不显著,但NAC能极显著地(P<0.01)增强AAP对p ERK、p-p38和p-JNK的抑制效果。②LPS诱导后,单核细胞Bax、Bcl-xL和Fasl mRNA表达均极显著上调(P<0.01)。NAC能显著地(P<0.05)增强AAP对Bax mRNA表达的抑制效果,同时极显著地(P<0.01)增强AAP对Bax mRNA、Bcl-xL和Fasl mRNA表达的抑制效果。③LPS诱导后,细胞中活性的Caspase-3极显著上升(P<0.01)。④LPS诱导后,仔猪外周血单核细胞中TNF-α、IL-6和IL-10含量极显著上调(P<0.01),NAC能显著地(P<0.01)增强AAP对TNF-α、IL-6和IL-10的抑制效果。体内试验:【方法】30头健康仔猪(7.98±1.00kg)随机均分为5组,分别设对照组、LPS造模组、AAP组、NAC组和联合用药组。采用RT-PCR方法测定LPS刺激后,仔猪外周血单核细胞中Bax、Bcl-xL、Fasl的mRNA表达量。采用RT-PCR方法测定LPS刺激后,仔猪外周血单核细胞中TNF-α、IL-6和IL-10的mRNA表达量。【结果】①LPS诱导后,仔猪外周血单核细胞中Bax、Bcl-xL、Fasl mRNA表达极显著上调(P<0.01)。NAC能极显著地(P<0.01)增强AAP对Bax、Bcl-xL、FaslmRNA表达的抑制效果。②LPS诱导后,仔猪外周血单核细胞中TNF-α、IL-6和IL-10 mRNA表达极显著上调(P<0.01)。NAC能极显著地(P<0.01)增强对AAP对TNF-α、IL-6和IL-10mRNA表达的抑制效果。【结论】对乙酰氨基酚和乙酰半胱氨酸对免疫应激仔猪MAPK信号通路和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具有抑制作用,乙酰半胱氨酸能增强对乙酰氨基酚的抑制效果。
关键词:
对乙酰氨基酚
乙酰半管氨酸
MAPK
NF-κB
协同作用
来源:
评论
学校读者
我要写书评
暂无评论
黄芩苷对肠出血性大肠杆菌Ⅱ型志贺毒素的抑制作用和靶点确证
黄芩苷对肠出血性大肠杆菌Ⅱ型志贺毒素的抑制作用和靶点确证
收藏
分享
引用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第十一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三次学术讨论会与中国毒理学会兽医毒理专业委员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
作者:
董靖
张勇
张雨
邓旭明
吉林大学动物医学学院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
致病性大肠杆菌是
医学
和
兽医学
临床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原菌之一,其中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是典型
代表
菌株,常引起人和动物的感染与流行。自20世纪80年代发现该菌株以后,在日本等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不同规模的流行和爆发。据统计,全球...
详细信息
致病性大肠杆菌是
医学
和
兽医学
临床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原菌之一,其中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是典型
代表
菌株,常引起人和动物的感染与流行。自20世纪80年代发现该菌株以后,在日本等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不同规模的流行和爆发。据统计,全球每年因感染产毒大肠杆菌至少可导致6.5亿人发病,并引起约80万名5岁以下儿童死亡。O157感染通常能够引起出血性肠炎、溶血性尿毒综合征和血小板减小性紫癜等疾病。由于其致病力强、感染剂量低、潜伏期长,使得对O157感染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尽管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性感染的主要途径,但使用抗生素治疗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
会
加重罹患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的风险。因此,研发具有全新机制的抗耐药性大肠杆菌O157感染的药物十分迫切。志贺样毒素是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致病过程中最关键的毒力因子。志贺样毒素分为Ⅰ型志贺毒素和Ⅱ型志贺毒素两种。其中,Ⅱ型志贺毒素(Stx2)毒性较强,是出血性肠炎和溶血性尿毒综合征发生的基础。因此Stx2可以作为设计和筛选抗耐药性大肠杆菌感染药物的靶标。本研究以Stx2为靶标,通过细胞毒性试验、体外蛋白质翻译试验、动物模型治疗试验和点突变试验评价了黄芩苷对Stx2的抑制作用和作用靶点。结果发现,黄芩苷对Stx2引起的Hela细胞病变和体外蛋白质翻译抑制具有显著的恢复作用。黄芩苷治疗课题提高急性溶血性尿毒综合征模型小鼠的存活率和体重,降低血浆尿素氮、肌酐的含量从而改善小鼠肾功能,降低肾组织中IL-1β,IL-4,IL-6、TNF-α和IFN-γ的分泌量,减轻中毒引起的炎症反应。为了探索其作用机制,我们比对分析了与Stx2同一家族的蓖麻毒素和黄芩苷的复合物晶体结构,发现其潜在的作用位点为R179、Q180、S183、E184和V218,结合点突变试验和突变体蛋白体外蛋白质翻译试验发现R179、E184和V218三个位点为主要结合位点。综上所述,黄芩苷可以直接作用于Stx2而使其失去活性,并对Stx2建立的小鼠急性溶血性尿毒综合征模型有治疗作用,为进一步研究抗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的药物奠定基础。
关键词: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Ⅱ型志贺毒素
黄芩苷
来源:
评论
学校读者
我要写书评
暂无评论
复方氟苯尼考注射液在猪的残留消除试验
复方氟苯尼考注射液在猪的残留消除试验
收藏
分享
引用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第十一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三次学术讨论会与中国毒理学会兽医毒理专业委员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
作者:
吴天兴
张明珠
贺生中
施景灏
卜仕金
扬州大学兽医学院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
【目的】通过对复方氟苯尼考注射液在猪体内残留消除研究,了解其活性成分氟苯尼考和氟尼辛在猪体内组织分布规律,为制定休药期提供依据。【方法】25头体重不低于50kg的健康商品猪,按推荐剂量(40mg/kgbw,以氟苯尼考计)一
次
性肌内注射于...
详细信息
【目的】通过对复方氟苯尼考注射液在猪体内残留消除研究,了解其活性成分氟苯尼考和氟尼辛在猪体内组织分布规律,为制定休药期提供依据。【方法】25头体重不低于50kg的健康商品猪,按推荐剂量(40mg/kgbw,以氟苯尼考计)一
次
性肌内注射于猪一侧颈部肌肉中,分别于停药后第1d、6d、11d、16d和21d时各随机宰杀5头猪,采集猪可食性组织样品供氟苯尼考和氟苯尼考胺残留量的检测。猪可食性组织中氟苯尼考和氟尼辛的标示残留物分别采用经验证的猪可食性组织中氟苯尼考和氟尼辛标示残留物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测定,将氟苯尼考和氟尼辛的标示残留物在猪各组织中残留量检测的实测数据采用WT1.4计算软件拟合或实测数据法估算休药期。【结果】残留检测结果表明,除注射部位肌肉外,停药后肾脏中氟苯尼考平均残留量最高,之后依
次
是肝脏、皮脂和肌肉组织;代谢物氟苯尼考胺消除迅速,其在猪肝脏中残留量最高,之后依
次
是肾脏、肌肉和皮脂。采用WT1.4软件估算休药期,得出猪各组织休药期为:肌肉5.95d,皮肤+脂肪7.21d,肝脏4.62d,肾脏10.02d。在停药后第1天,氟尼辛在肌肉、皮脂、肾脏、肝脏及注射部位的残留量最高,其在猪各组织内浓度的高低顺序为:注射部位肌肉>肾脏>皮脂>肝脏>肌肉。氟尼辛在肌肉中残留量最少,停药后1天非注射部位的氟尼辛残留量均低于EMEA或FDA规定的限量标准,停药后第11天注射部位的氟尼辛残留量均低于检测限;停药后第6天5头猪中有2头猪皮脂中氟尼辛残留量仍高于EMEA规定的限量标准,1头猪肝脏中氟尼辛残留量高于FDA规定的限量标准,但低于EMEA的限量标准。至停药后第11天所有猪可食性组织中氟尼辛残留量均低于检测限。结合EMEA和FDA对氟尼辛在猪相关可食性组织中残留限量的规定,根据采用实测数据猪按推荐给药方案肌内注射后另一活性氟尼辛休的药期暂定为11天。【结论】综合复方氟苯尼考注射液中有关活性组分在猪体内残留消除研究,建议复方氟苯尼考注射液按推荐给药方案肌内注射后,休药期暂定为11天。
关键词:
猪
氟苯尼考
氟尼辛
残留消除
休药期
来源:
评论
学校读者
我要写书评
暂无评论
大蒜素对副猪嗜血杆菌的抑制作用及机理的研究
大蒜素对副猪嗜血杆菌的抑制作用及机理的研究
收藏
分享
引用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第十一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三次学术讨论会与中国毒理学会兽医毒理专业委员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
作者:
林晶
马宗兵
杨德智
汪燕秋
马玉芳
黄一帆
俞道进
福建农林大学中西兽医结合与动物保健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目的】***病(格拉泽氏病)的广泛流行,已给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随着H parasuis对传统抗生素耐药性的增强,开发新型的治疗药物以及选择可持续性的防治策略已经显得尤为必要。本研究集中探讨大蒜素对***的抑菌效果以及抑菌的分子...
详细信息
【目的】***病(格拉泽氏病)的广泛流行,已给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随着H parasuis对传统抗生素耐药性的增强,开发新型的治疗药物以及选择可持续性的防治策略已经显得尤为必要。本研究集中探讨大蒜素对***的抑菌效果以及抑菌的分子机理,评价大蒜素的毒力抑制作用。为
兽医
临床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临床无菌采集病料进行***的分离鉴定和培养;采用试管结晶紫染色法和微孔板结晶紫法对***临床分离株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筛选具有强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强毒力菌株;参照CLSI所介绍的药敏方法检测大蒜素对H parasuis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通过生长曲线分析梯度浓度的大蒜素对H parasuis生长的影响;检测大蒜素对H parasuis的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通过荧光定量PCR分析大蒜素对H parasuis部分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在华南和东南地区共分离得到H parasuis 32株,通过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分析,成功筛选到具有强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V型强毒力菌株HPS-46。通过药物敏感性试验发现大蒜素对***最小抑菌浓度(MIC)范围在16-32μg/mL;其中大蒜素对HPS-46菌株的MIC为32μg/mL。通过大蒜素对***生长曲线影响的分析发现大蒜素对体外培养的HPS-46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亚抑菌浓度的大蒜素可将HPS-46到达稳定期的时间推迟1倍的时间。进一步的研究发现8μg/mL和16μg/mL的大蒜素能够显著抑制HPS-46生物被膜的形成。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经过8μg/mL和16μg/mL的大蒜素处理的***,溶血毒素的主亚基hhdA的表达显著下降;黏附侵袭相关的基因ompP-5、ompP-2、pilA和侵袭性酶prtC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由群体感应系统调控的潜在毒力因子mviN的表达下调;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基因sodC表达水平上升,而抗生素外排泵相关基因norM表达水平下降。这说明大蒜素对H parasuis有明显的抑制效果,并且可影响溶血毒素、黏附侵袭、氧化代谢以及抗生素外排泵等相关基因的表达。【结论】本
次
课题共分离到临床菌株32株,优化了H parasuis分离培养及鉴定的方法,大蒜素对Hparasuis具有强力抑菌作用,大蒜素对***的MIC为16-32μg/mL,亚抑菌浓度即可明显抑制***的生长。大蒜素对***生物被膜的形成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大蒜素具备抑制***毒力的潜质。大蒜素对毒素基因(hhdA)、黏附侵袭相关基因(ompP-5,ompP-2,prtC)、生长代谢相关基因(sodCmviN)的表达有抑制作用。大蒜素可以抑制抗生素外排泵norM基因的表达。
关键词:
生物被膜
最小抑菌浓度
溶血毒素
黏附侵袭
抗生素外排泵
副猪嗜血杆菌
来源:
评论
学校读者
我要写书评
暂无评论
黄芩苷对蓖麻毒素活性的抑制作用和机制研究
黄芩苷对蓖麻毒素活性的抑制作用和机制研究
收藏
分享
引用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第十一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三次学术讨论会与中国毒理学会兽医毒理专业委员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
作者:
董靖
张勇
张雨
邓旭明
吉林大学动物医学学院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
蓖麻毒素是从植物蓖麻种子中提取的最强的植物毒素之一,属于Ⅱ型核糖体失活蛋白家族,因其强毒性被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定义为Ⅱ类生物威胁毒素。真核动物细胞对蓖麻毒素敏感,在极低剂量下即可导致动物和人中毒甚至死亡。蓖麻毒素由AB...
详细信息
蓖麻毒素是从植物蓖麻种子中提取的最强的植物毒素之一,属于Ⅱ型核糖体失活蛋白家族,因其强毒性被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定义为Ⅱ类生物威胁毒素。真核动物细胞对蓖麻毒素敏感,在极低剂量下即可导致动物和人中毒甚至死亡。蓖麻毒素由AB两个亚基组成,其中A亚基具有N-糖苷酶活性,能从4324位腺嘌呤处切断真核细胞核糖体28S rRNA,导致蛋白质翻译停止而引起细胞死亡。蓖麻毒素提取工艺简单、毒性强等特性极易被用作生物恐怖武器,威胁公众的安全。因此亟待研究以抗蓖麻毒素为
代表
的抗Ⅱ型核糖体失活蛋白的小分子抑制剂和中和性抗体。尽管目前已研发出多种针对蓖麻毒素的中和性抗体,但由于其局限性严重限制了抗体在临床中的应用。因此,小分子抑制剂成为目前研发的热点。目前已报道的针对活性中心和毒素细胞内转运的小分子抑制剂在动物模型中仅具有预防作用,而其对于中毒后的治疗作用尚不明确。本研究以天然提取的蓖麻毒素为靶标,通过细胞毒性试验、体外蛋白质翻译试验、动物模型治疗试验、结构生物学试验评价受试化合物对蓖麻毒素活性的抑制作用和作用机制。结果发现,从中药黄芩中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黄芩苷对蓖麻毒素引起的Hela细胞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对蓖麻毒素引起的体外蛋白质翻译抑制具有显著的恢复作用。黄芩苷可以提高蓖麻毒素中毒小鼠的存活率和体重,提高中毒小鼠的血糖水平,降低肝组织中IL-1β,IL-6和TNF-α的分泌量,减轻中毒引起的炎症反应。为了进一步阐明黄芩苷抑制蓖麻毒素活性的作用机制,应用X射线衍射技术解析了分辨率2.2A蓖麻毒素A亚基和黄芩苷复合物晶体结构。通过结构分析发现黄芩苷能促进蓖麻毒素A亚基形成不规则多聚体,影响了活性中心的暴露而失去活性,并得到了其主要结合位点。进一步应用分析超速离心技术和体外蛋白质翻译试验研究了突变体蛋白与黄芩苷的作用,结果发现野生型蓖麻毒素A亚基加入黄芩苷后形成大量多聚体,而结合位点突变的蛋白形成多聚体的量显著下降。结合体外蛋白质翻译试验确证了结构分析所得到的结合位点。综上所述,黄芩苷可以直接作用于蓖麻毒素A亚基并诱导其形成无活性的多聚体从而抑制蓖麻毒素活性的发挥,黄芩苷对小鼠蓖麻毒素中毒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为进一步研究抗蓖麻毒素中毒药物提供依据。
关键词:
蓖麻毒素
黄芩苷
多聚体
中毒
来源:
评论
学校读者
我要写书评
暂无评论
没有更多数据了...
下一页
全选
清除本页
清除全部
题录导出
标记到“检索档案”
共41页
<<
<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
>>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合并检索
0
隐藏
清空
合并搜索
回到顶部
执行限定条件
内容:
评分:
请选择保存的检索档案:
新增检索档案
确定
取消
请选择收藏分类:
新增自定义分类
确定
取消
订阅名称:
通借通还
温馨提示:
图书名称:
借书校区:
取书校区:
手机号码:
邮箱地址:
一卡通帐号:
电话和邮箱必须正确填写,我们会与您联系确认。
联 系 人:
所在院系:
联系邮箱:
联系电话: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