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695 篇 会议
  • 3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698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673 篇 农学
    • 654 篇 兽医学
    • 16 篇 作物学
    • 11 篇 畜牧学
  • 20 篇 理学
    • 20 篇 生物学
  • 17 篇 工学
    • 15 篇 生物工程
    • 2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1 篇 食品科学与工程(可...
  • 17 篇 医学
    • 6 篇 临床医学
    • 5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5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5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2 篇 经济学
    • 2 篇 应用经济学
  • 1 篇 法学
    • 1 篇 政治学
  • 1 篇 文学
    • 1 篇 新闻传播学

主题

  • 83 篇 家畜传染病学
  • 32 篇 大肠杆菌
  • 23 篇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 23 篇 pcr
  • 23 篇 prrsv
  • 21 篇 基因克隆
  • 19 篇 elisa
  • 18 篇 家禽传染病
  • 17 篇 口蹄疫病毒
  • 15 篇 序列分析
  • 14 篇 猪瘟病毒
  • 14 篇 重组病毒
  • 13 篇 母源抗体
  • 13 篇 pcv
  • 13 篇 猪圆环病毒
  • 12 篇 原核表达
  • 12 篇 猪伪狂犬病
  • 11 篇 混合感染
  • 11 篇 酶切鉴定
  • 11 篇 狂犬病病毒

机构

  • 58 篇 解放军军需大学
  • 54 篇 扬州大学
  • 45 篇 南京农业大学
  • 32 篇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
  • 29 篇 华中农业大学
  • 27 篇 山东农业大学
  • 26 篇 河南农业大学
  • 23 篇 华南农业大学
  • 20 篇 四川农业大学
  • 19 篇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
  • 16 篇 中国农业大学
  • 15 篇 沈阳农业大学
  • 15 篇 黑龙江省兽医卫生...
  • 14 篇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
  • 11 篇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 11 篇 农业部动物检疫所
  • 10 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10 篇 广西大学
  • 10 篇 浙江大学
  • 9 篇 东北农业大学

作者

  • 35 篇 刘秀梵
  • 29 篇 金宁一
  • 27 篇 陈焕春
  • 18 篇 陈溥言
  • 17 篇 张如宽
  • 16 篇 涂长春
  • 15 篇 扈荣良
  • 15 篇 焦新安
  • 14 篇 张茂林
  • 14 篇 何孔旺
  • 14 篇 崔治中
  • 14 篇 童光志
  • 13 篇 崔保安
  • 13 篇 刘镇明
  • 13 篇 余兴龙
  • 12 篇 王川庆
  • 12 篇 赵宏坤
  • 12 篇 罗满林
  • 11 篇 刘思国
  • 11 篇 王红宁

语言

  • 698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任意字段=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分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
698 条 记 录,以下是341-350 订阅
排序: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快速检测与分型技术的研究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快速检测与分型技术的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分会成立20周年庆典暨第十次学术研讨会
作者: 韦平 龙进学 阳秀英 李康然 广西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广西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广西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广西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bursal disease virus,IBDV)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杀淋巴细胞性的传染病。该病自1957年在美国的Delaware州的Gumbura镇发生以来,先后在世...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多杀性巴氏杆菌△purF突变株的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多杀性巴氏杆菌△purF突变株的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畜牧兽医生物技术学分会中国免疫学会兽医免疫分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
作者: 郭东春 张爱芹 王淑亚 刘培欣 刘家森 姜骞 李影 曲连东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自然疫源性人兽共患病团队 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作为巴氏杆菌属最主要的代表菌,能够引起多种动物和人感染的人兽共患细菌传染病,其毒力因子主要有荚膜、脂多糖、鞭毛和粘附素、毒素、铁调蛋白、唾液酸代谢、透明质酸酶和外膜蛋白等.利用信...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鹅的副粘病毒病田间免疫程序的对比试验
鹅的副粘病毒病田间免疫程序的对比试验
收藏 引用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分会成立20周年庆典暨第十次学术研讨会
作者: 钱建共 郁炳肾 陆建荣 高海岗 苏州市畜牧兽医站 苏州市畜牧兽医站 苏州市畜牧兽医站 苏州市畜牧兽医站
鹅副粘病毒病是水禽中新发生的一种烈性、毁灭性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具有传播速度快,病死率高等特点。1998年末在苏州地区爆发并大面积流行,造成上百万元的损失。针对目前疫病的流行趋势,我们复制并提纯了病毒,研究了病毒的生物学特性...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维生素A与动物免疫
维生素A与动物免疫
收藏 引用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分会成立20周年庆典暨第十次学术研讨会
作者: 王学斌 崔保安 魏战勇 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 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 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
Hopkins和Davis于1909年发现,大鼠和小鼠的生长需要某些脂溶性物质,1913~1914年McCollum和Davis从卵黄和奶油中提取了一种脂溶性生长因子,命名为维生素A(Vitamin A,V),193年Karrer确定了其结构,Isler于1947年首人工合成维生素A。...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血清学调查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血清学调查
收藏 引用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分会成立20周年庆典暨第十次学术研讨会
作者: 徐引弟 宋念华 张厚芝 马力 胡智斌 李德学 谢军 湖北省动物疫病诊断中心 湖北省动物疫病诊断中心 湖北省动物疫病诊断中心 湖北省动物疫病诊断中心 湖北省动物疫病诊断中心 湖北省动物疫病诊断中心 湖北省动物疫病诊断中心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引起的的一种新的高度传染性的病毒性传染病,以母猪发热、厌食、流产、木乃伊胎、死胎、弱仔等繁殖障碍以及仔猪的呼吸症状和高死...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的分子鉴定与亚分型研究
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的分子鉴定与亚分型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分会成立20周年庆典暨第十次学术研讨会
作者: 周晓辉 焦新安 扬州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扬州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是一种革兰氏阳性菌。主要引起人类婴幼儿及老年人等免疫缺陷人群的脑膜炎以及孕妇的流产。李斯特菌病被WHO列为4种主要的食源性疾病之一。常规的李斯特菌检测时间长、鉴定程序烦琐、不...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鸡马立克氏病病毒抗独特型抗体的研制
鸡马立克氏病病毒抗独特型抗体的研制
收藏 引用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分会成立20周年庆典暨第十次学术研讨会
作者: 何倩倪 钟旗 吐尔洪江 赵兵 李金贵 马迎东 新疆畜牧科学院兽医所 新疆畜牧兽医检疫监督总站
MD机体的免疫状态与肿瘤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机体在发生肿瘤时,其免疫系统由于肿瘤本身或其诱导的抑制作用而处于功能低下状态,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抑制。因此,通过某些途径如用模拟抗原A bβ进行主动免疫,有可能激活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伪狂犬病最新流行动态
伪狂犬病最新流行动态
收藏 引用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分会成立20周年庆典暨第十次学术研讨会
作者: 祁小乐 崔保安 王学斌 徐端红 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 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 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 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
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是由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yirus,PRV)引起的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以发热、奇痒(猪除外)、繁殖障碍、脑脊髓炎为主要症状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伪狂犬病最早在1813年发生于英国的牛群中。Aujeszky(1902)...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精制猪六联高免血清临床应用观察
精制猪六联高免血清临床应用观察
收藏 引用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分会成立20周年庆典暨第十次学术研讨会
作者: 侯顺利 曾发贵 张俊才 吴思前 王锋 兰州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 兰州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 兰州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 兰州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
精制猪六联高免血清又叫精制猪六联抗病血清,是用猪六种传染病的抗原按一定的程序多给猪进行注射,使猪的血液中产生大量多种抗体,提取其血清,经过处理而制成的高免血清,其除含有可直接中和病毒的高效价免疫球蛋外白,尚富含可激活细胞...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鼠伤寒沙门氏菌1型菌毛介导细菌对小鼠树突状细胞的粘附及侵袭研究
鼠伤寒沙门氏菌1型菌毛介导细菌对小鼠树突状细胞的粘附及侵袭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分会成立20周年庆典暨第十次学术研讨会
作者: 郭爱珍 Dieter M.Schifferli 华中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动物病毒室 University of Pennslyvania School of Veterinary Medicine 3800 Spruce Street Philadelphia PA19104 USA
树突状细胞被认为是当今抗原提呈能力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已证明,给小鼠口服鼠伤寒沙门氏菌后,细菌在早期阶段进入的是未成熟的树突状细胞(dentritic cell,DC)而不是巨噬细胞。小鼠肠道树突状细胞广泛分布于肠集合淋巴小结中,位于淋巴...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