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94 篇 会议
  • 4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298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255 篇 农学
    • 199 篇 畜牧学
    • 35 篇 兽医学
    • 14 篇 植物保护
    • 5 篇 作物学
    • 2 篇 园艺学
  • 72 篇 理学
    • 66 篇 生物学
    • 4 篇 物理学
    • 3 篇 化学
    • 2 篇 生态学
  • 17 篇 工学
    • 6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5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3 篇 生物工程
    • 2 篇 农业工程
    • 1 篇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
    • 1 篇 纺织科学与工程
    • 1 篇 食品科学与工程(可...
  • 15 篇 医学
    • 10 篇 中药学(可授医学、...
    • 7 篇 中西医结合
    • 4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1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1 篇 临床医学
  • 3 篇 管理学
    • 3 篇 农林经济管理
  • 1 篇 教育学
    • 1 篇 教育学

主题

  • 63 篇 家蚕
  • 21 篇 bombyx mori
  • 16 篇 柞蚕
  • 10 篇 家蚕品种
  • 7 篇 雄蚕品种
  • 6 篇 杂交育种
  • 5 篇 强健性
  • 5 篇 microsporidia
  • 5 篇 silkworm
  • 5 篇 广西
  • 5 篇 选育
  • 5 篇 antheraea pernyi
  • 4 篇 斑纹限性
  • 4 篇 高温
  • 4 篇 人工饲料
  • 4 篇 桑树
  • 4 篇 家蚕微粒子病
  • 4 篇 实时荧光定量pcr
  • 4 篇 高温胁迫
  • 4 篇 雄蚕

机构

  • 60 篇 西南大学
  • 32 篇 state key labora...
  • 21 篇 college of biote...
  • 21 篇 苏州大学
  • 20 篇 现代丝绸国家工程...
  • 15 篇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 15 篇 key laboratory f...
  • 12 篇 华南农业大学
  • 12 篇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 11 篇 广西壮族自治区蚕...
  • 9 篇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 9 篇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 7 篇 广西蚕业科学研究...
  • 7 篇 辽宁省蚕业科学研...
  • 7 篇 沈阳农业大学
  • 6 篇 department of bi...
  • 5 篇 安徽农业大学
  • 5 篇 college of life ...
  • 5 篇 sericulture rese...
  • 5 篇 江苏科技大学

作者

  • 23 篇 cheng lu
  • 21 篇 鲁成
  • 20 篇 司马杨虎
  • 20 篇 徐世清
  • 17 篇 余茂德
  • 17 篇 赵爱春
  • 15 篇 朱勇
  • 13 篇 张桂征
  • 12 篇 闭立辉
  • 12 篇 苏红梅
  • 12 篇 min-hui pan
  • 11 篇 李军
  • 11 篇 黄玲莉
  • 11 篇 黄文功
  • 11 篇 张雨丽
  • 10 篇 蒙艺英
  • 10 篇 徐立
  • 10 篇 孟智启
  • 10 篇 韦博尤
  • 10 篇 祝新荣

语言

  • 217 篇 中文
  • 79 篇 英文
  • 2 篇 法文
检索条件"任意字段=中国蚕学会第十二届家柞蚕遗传育种与良种繁育学术研讨会"
298 条 记 录,以下是121-130 订阅
排序:
四元杂交组合的不完全双列杂交分析
雄蚕四元杂交组合的不完全双列杂交分析
收藏 引用
第十二届(柞)遗传育种良种繁育学术研讨会
作者: 陈诗 祝新荣 孟智启 柳新菊 何克荣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
优化雄多元杂交组合的组配方式可以增强其杂种优势。选用12个中系斑纹限性杂交原种和12个日系性连锁平衡致死系杂交原种,按不完全双列杂交的形式组配成144个雄四元杂交组合。先依据不完全双列杂交试验分析各杂交组合的结茧...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亚热带荧光茧色判性新品系“09荧”、“909荧”自然羽化试验
亚热带荧光茧色判性家蚕新品系“09荧”、“909荧”自然羽化试验
收藏 引用
第十二届(柞)遗传育种良种繁育学术研讨会
作者: 苏红梅 黄文功 张桂征 韦博尤 张雨丽 闭立辉 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
通过对荧光茧色判性新品系"09荧"、"909荧"和常规品种"932"进行自然羽化和人工削茧羽化对比试验,了解这2个新品系自然羽化方式的良繁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同一品种的人工削茧羽化和自然羽化处理区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重金属镉对生长发育及体内过氧化物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
重金属镉对家蚕生长发育及体内过氧化物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影...
收藏 引用
第十二届(柞)遗传育种良种繁育学术研讨会
作者: 赵诏 夏菊 陶丽丹 肖欢 徐水 朱勇 西南大学生物技术学院
重金属镉离子(Cd)是水环境污染源之一。以为实验对象,探讨镉离子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及诱导体内保护酶类活性的变化。给5龄起分别喂食不同浓度CdCl溶液浸泡的新鲜桑叶后,60、80 mg/kg CdCl处理组在添食第3天,10、20、40 mg/kg C...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品种茧丝强伸力差异分析与育种素材评价应用
家蚕品种茧丝强伸力差异分析与育种素材评价应用
收藏 引用
第十二届(柞)遗传育种良种繁育学术研讨会
作者: 朱水芬 杨文 廖鹏飞 俞学良 罗顺高 陈松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
【目的】对48个品种茧丝断强力、断裂伸长、强度进行检测。【方法】对常规保育的48份品种。以同一品种为一个样,进行半自动化煮茧,半脱胶后单粒缫丝。各品种取茧幅一致的两粒茧对每百回相同部位样丝作强伸力的检测。比较不同...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iTRAQ技术的非减数分裂孤雌生殖发生机制研究
基于iTRAQ技术的家蚕非减数分裂孤雌生殖发生机制研究
收藏 引用
第十二届(柞)遗传育种良种繁育学术研讨会
作者: 杜鑫 陈金娥 周文林 何秀玲 王永强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
本文采用基于高精度相对和绝对定量的等量异位标签(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tation,i TRAQ)的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以及生物信息学技术,系统分析了具有稳定高AMP性状(高发生率和高孵化率)的孤雌生殖系无14与其低AM...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高温对雌雄脂肪体基因表达差异的Digital gene expression(DGE)分析
高温对家蚕雌雄脂肪体基因表达差异的Digital gene expression(D...
收藏 引用
第十二届(柞)遗传育种良种繁育学术研讨会
作者: 王华 方妍 王立鹏 朱文娟 纪海鹏 王海英 徐世清 司马杨虎 苏州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与生物科学学院 现代丝绸国家工程实验室
高温环境对昆虫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影响,通过构建桑雌雄常温和高温脂肪体的4个DGE文库,研究了桑雌雄高温环境下的基因表达差异。发现高温环境能够引起脂肪体基因的显著变化,分别有633个、738个基因上调、下调;经过高温处理能够...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杂交转育和累代选育对转基因外源基因整合位点及拷贝数的影响
杂交转育和累代选育对转基因家蚕外源基因整合位点及拷贝数的影响
收藏 引用
第十二届(柞)遗传育种良种繁育学术研讨会
作者: 张雨丽 龙定沛 张桂征 闭立辉 赵爱春 广西蚕业科学研究院 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为了解转基因在杂交转育和累代选育过程中,外源基因在基因组上的整合位点和拷贝数变化情况,通过反向PCR和southern杂交,测定外源基因在杂交一代和三代品系的拷贝数与插入位点。反向PCR结果显示,所有样品均只扩增出一条片段,且大小...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品种云8的斑纹限性定向转育
家蚕品种云蚕8的斑纹限性定向转育
收藏 引用
第十二届(柞)遗传育种良种繁育学术研讨会
作者: 廖鹏飞 朱水芬 黄平 董占鹏 刘敏 白兴荣 罗顺高 杜伟 李涛 陈松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
针对云南省现行品种云8制种过程需鉴别雌雄蛹的问题,以保存的强健性斑纹限性种质资源H05和2032分别与普斑品种云8A和云8B杂交,采用回交并结合标志基因选择的方法,进行斑纹限性定向转育,获得了新的斑纹限性品种云8A限和...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新品种华康2号的繁育与推广体
家蚕新品种华康2号的繁育与推广体会
收藏 引用
第十二届(柞)遗传育种良种繁育学术研讨会
作者: 管瑞英 房德文 陈伟庆 刘国俊 山东广通蚕种集团有限公司
"华康2号"是中国农科院业研究所培育的耐核型多角体病毒病的桑新品种。山东广通集团于2015年引进试繁和农村区域对比试验,该品种与现行的菁松皓月相比较,对血液型脓病的抵抗能力较强,在气候条件相对恶劣的秋季饲...
来源: 评论
2个柞蚕诱导型HSP70基因的克隆及热应激表达特征
2个柞蚕诱导型HSP70基因的克隆及热应激表达特征
收藏 引用
第十二届(柞)遗传育种良种繁育学术研讨会
作者: 刘微 李慧君 王勇 孙影 李喜升 黄伶 肖红 姜义仁 秦利 沈阳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辽宁省昆虫资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辽宁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研究柞蚕热休克蛋白基因在高温胁迫下的表达变化,有助于从分子水平解析柞蚕对高温的应激反应机制。采用RT-PCR技术从柞蚕蛹脂肪体组织中克隆了2个热休克蛋白70基因ApHSP70-1(Gen Bank登录号:KR821069)、ApHSP70-2(Gen Bank登录号:KT2...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