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市场效应”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已受到国外许多学者的关注。它指的是,当存在规模经济和运输成本时,企业会倾向于选择产品市场规模最大的地方建厂生产,并由于规模报酬递增,一个国家会倾向于出口迎合本国需求的产品,即每个国家会选择出口国内市场需求较大的产品。1980年以后,克鲁格曼一直在他后来的研究文献中运用这个概念。赫尔普曼和克鲁格曼(1985又扩展了这个理论,并且克鲁格曼和维纳布尔斯(KrUg-rnan and Venables,1990)把“母市场效应”理论应用到了解释欧盟南扩的动因中:一个较大的市场会吸引更多生产差异化产品的企业,而与之进行贸易的小市场只能选择生产同质化的产品。此外,“母市场效应”还会对消费者的福利产生重大正效应。张帆和潘佐红(2006)虽对中国国内省间贸易做了“母市场效应”的实证研究,但没有涉及中国对外贸易中的“母市场效应”问题,更没进一步研究当前中国扩大内需状况与中国产品出口的“母市场效应”的关系。进一步分析影响我国制造业母市场效应及内需对出口影响的理论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对一内需大国,规模经济动因是否可与比较优势动因相容?内需大国为追求规模经济是否必须生产差异化产品?回答这些问题对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战略是非常有意义的。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内外不平衡,劳动力成本上升而原有比较优势日减。中国虽是经济大国,但内需并不足,是否具有及哪些行业具有母市场效应是需要研究的问题。母市场效应认为需求对出口具有决定作用,调查中国的需求状况,了解中国具有母市场效应的行业和部门,提出扩大内需的政策含义是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