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42 篇 会议
  • 5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47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44 篇 文学
    • 30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13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1 篇 新闻传播学
  • 4 篇 哲学
    • 4 篇 哲学
  • 2 篇 教育学
    • 1 篇 教育学
    • 1 篇 体育学
  • 1 篇 艺术学
    • 1 篇 戏剧与影视学

主题

  • 8 篇 叙事学
  • 5 篇 文艺理论
  • 5 篇 国际会议
  • 5 篇 学会
  • 4 篇 叙事
  • 3 篇 叙述者
  • 3 篇 四川外语学院
  • 3 篇 中国
  • 3 篇 学分
  • 3 篇 中外
  • 2 篇 叙述
  • 2 篇 第二
  • 2 篇 第四
  • 2 篇 分会
  • 2 篇 比较
  • 2 篇 叙述学
  • 2 篇 历史叙事
  • 2 篇 审美文化叙事学
  • 2 篇 理论与实践
  • 2 篇 研讨会

机构

  • 10 篇 四川外语学院
  • 6 篇 南方医科大学
  • 4 篇 中国中外文艺理论...
  • 3 篇 江西师范大学
  • 2 篇 哈尔滨学院
  • 1 篇 长江师范学院
  • 1 篇 北京体育大学
  • 1 篇 安徽财经大学
  • 1 篇 西南大学
  • 1 篇 首都师范大学
  • 1 篇 湖州师范学院
  • 1 篇 广东湛江师范学院
  • 1 篇 复旦大学
  • 1 篇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 1 篇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 1 篇 湖北师范学院
  • 1 篇 陕西教育学院
  • 1 篇 西北师范大学
  • 1 篇 襄樊学院
  • 1 篇 华中师范大学

作者

  • 3 篇 杨晓霖
  • 3 篇 唐伟胜
  • 1 篇 刘勇强
  • 1 篇 王阳
  • 1 篇 梅尔巴·卡迪-基恩
  • 1 篇 安宁
  • 1 篇 王晋中
  • 1 篇 刘方
  • 1 篇 肖谊
  • 1 篇 叶友珍
  • 1 篇 大卫·里克特
  • 1 篇 江守义
  • 1 篇 谭君强
  • 1 篇 陈历明
  • 1 篇 编者
  • 1 篇 王莎烈
  • 1 篇 王小英
  • 1 篇 刘绍信
  • 1 篇 沃尔夫·施密德
  • 1 篇 阎伟

语言

  • 47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任意字段=叙事学研究:理论、阐释、跨学科——第二届国际叙事学会议暨第四届全国叙事学研讨会"
47 条 记 录,以下是11-20 订阅
排序:
聊斋叙事:邂逅遇合情节陡转——《聊斋志异》的邂逅遇合情节模式中的情节变化考察
聊斋叙事:邂逅遇合情节陡转——《聊斋志异》的邂逅遇合情节模式...
收藏 引用
叙事学研究:理论、阐释、跨学科——第二届国际叙事学会议暨第四届全国叙事学研讨会
作者: 刘绍信 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
《聊斋志异》中情节发展过程中出现跌宕起伏的情节变化,这在情节过程中称为情节陡转。在陡转中情节高潮随之涌现,从而经过情节的下降运动而走向结局。因而,情节陡转是情节过程的关节点,预示着结局的规模形态。
来源: 评论
论次要人物在叙述中的导介性作用
论次要人物在叙述中的导介性作用
收藏 引用
叙事学研究:理论、阐释、跨学科——第二届国际叙事学会议暨第四届全国叙事学研讨会
作者: 卢普玲 江西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人物不仅在叙述中生成,是故事讲述人"讲述"的对象,他还具有为叙述服务的功能,是在讲故事活动中发挥多种作用的"叙述参与者"。本文即从叙事学的角度出发,对具有引发叙述、导引读者进入作品情境、了解整部叙事作品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共和国叙事理论发展六十年
共和国叙事理论发展六十年
收藏 引用
叙事学研究:理论、阐释、跨学科——第二届国际叙事学会议暨第四届全国叙事学研讨会
作者: 赵炎秋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共和国前期,由于极左思潮的干扰和通行的文观念的影响,文形式、技巧等不被重视,叙事理论乏善可陈。20世纪80年代之后,叙事理论得到长足发展,形成繁荣。这一时期叙事理论的发展与繁荣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西方叙事理论的翻译、绍...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萨特后期的意识形态叙事
萨特后期的意识形态叙事
收藏 引用
叙事学研究:理论、阐释、跨学科——第二届国际叙事学会议暨第四届全国叙事学研讨会
作者: 阎伟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文学院
本文对萨特后期意识形态叙事的特点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在萨特后期,叙事是一种作为意识形态象征的叙事。首先,"处境小说"和"处境剧"的出现,是这种叙事模式的文体显现;其次,在萨特的小说《自由之路》中,意识形...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叙事”溯源: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
“叙事”溯源: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
收藏 引用
叙事学研究:理论、阐释、跨学科——第二届国际叙事学会议暨第四届全国叙事学研讨会
作者: 谢龙新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西方叙事研究的源头。文章在与模仿的比较中突出"叙事"的原初意义,并指出20世纪以来的叙事研究与它的渊源关系。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叙事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已经发生了变异。他们对叙事...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叙事理论在当代扩张性发展中的危机与挑战
文学叙事理论在当代扩张性发展中的危机与挑战
收藏 引用
叙事学研究:理论、阐释、跨学科——第二届国际叙事学会议暨第四届全国叙事学研讨会
作者: 刘方 湖州师范学院文学院
在20世纪90年代叙事学小规模复兴之后,叙事理论呈现出一种良好的发展势头和发展前景。不仅在叙事理论研究内部,在新经典叙事学或者新叙事学领域,出现了诸多新的发展领域和研究分支,跨媒介和跨文本叙事研究,近年来也有了很多进展。在...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论《美国》三部曲的聚焦
论《美国》三部曲的聚焦
收藏 引用
叙事学研究:理论、阐释、跨学科——第二届国际叙事学会议暨第四届全国叙事学研讨会
作者: 庄美芝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故事在本文中的呈现是叙述者经过某种棱镜、透视、视角的媒介作用,用言语——尽管不必是他自己的言语——描绘出来的。按照热奈特所说的,我管这种媒介作用叫做聚焦。"热奈特((Gerard Genette)综合了让·普荣(Jean Pou...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缤纷多彩的第一人称叙事:声音、身份
缤纷多彩的第一人称叙事:声音、身份
收藏 引用
叙事学研究:理论、阐释、跨学科——第二届国际叙事学会议暨第四届全国叙事学研讨会
作者: 王莎烈 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第一人称叙事从其诞生以来就备受创作者的关注,以至于到目前为止,第一人称叙事的手法花样翻新,缤纷多彩。虽然作者在叙事上不断探求自我和自我指涉叙事的创新,然而,叙事的主体意识并非总能随心所愿,有时无论叙事主体如何努力张扬自我,可...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事件性、主体依赖性与语境
事件性、主体依赖性与语境
收藏 引用
叙事学研究:理论、阐释、跨学科——第二届国际叙事学会议暨第四届全国叙事学研讨会
作者: 沃尔夫·施密德 肖谊 杨晓霖 汉堡大学 四川外语学院 南方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
阐明叙事性、状态变化、事件、事件性和可述性等基本术语,指出事件性取决于五个显著特征,即关联性、不可预测性、持续性、不可逆转性和不可重复性,并通过分析俄国文作品对事件性概念的阐释证明:"事件性"是一种叙事再现的现...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此情可待成追忆——《弗洛德先生的宴》的主题叙述
此情可待成追忆——《弗洛德先生的宴会》的主题叙述
收藏 引用
叙事学研究:理论、阐释、跨学科——第二届国际叙事学会议暨第四届全国叙事学研讨会
作者: 肖家燕 襄樊学院外国语学院
本文尝试运用诗歌赏析的叙事方法,通过对美国现代诗歌《弗洛德先生的宴》进行故事情节的陈述、人物、场景的描述、习者的角色扮演等,理清诗歌的叙述视角和结构,解读其主题思想,深刻理解以诗人为代表的那一历史时期的美国人因现...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