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45 篇 会议
  • 3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248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75 篇 理学
    • 43 篇 生物学
    • 32 篇 生态学
  • 58 篇 农学
    • 31 篇 兽医学
    • 11 篇 林学
    • 4 篇 畜牧学
    • 4 篇 水产
    • 3 篇 作物学
    • 3 篇 植物保护
    • 1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9 篇 医学
    • 6 篇 中药学(可授医学、...
    • 2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1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1 篇 临床医学
  • 6 篇 工学
    • 3 篇 生物工程
    • 2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1 篇 风景园林学(可授工...
  • 1 篇 教育学
    • 1 篇 教育学

主题

  • 22 篇 大熊猫
  • 10 篇 克隆
  • 8 篇 四川雉鹑
  • 8 篇 形态学
  • 8 篇 林麝
  • 6 篇 基因
  • 6 篇 年龄
  • 6 篇 地震
  • 6 篇 种群动态
  • 6 篇 线粒体基因组
  • 6 篇 家鸡
  • 5 篇 ibv
  • 5 篇 大壁虎
  • 5 篇 线粒体
  • 5 篇 青藏高原
  • 4 篇 整合子
  • 4 篇 禽流感
  • 4 篇 珍禽
  • 4 篇 微卫星
  • 4 篇 进化

机构

  • 109 篇 四川大学
  • 35 篇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
  • 32 篇 西华师范大学
  • 22 篇 四川农业大学
  • 9 篇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
  • 9 篇 四川省濒危野生动...
  • 8 篇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
  • 8 篇 成都动物园
  • 8 篇 四川省林业科学研...
  • 8 篇 四川省阿坝州米亚...
  • 7 篇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
  • 6 篇 成都市动物园
  • 6 篇 四川省攀枝花市农...
  • 6 篇 四川省畜牧科学研...
  • 5 篇 乐山师范学院
  • 5 篇 成都动物园成都野...
  • 5 篇 四川省濒危野生动...
  • 4 篇 四川省雅安市雨城...
  • 4 篇 西南大学
  • 4 篇 绵阳师范学院

作者

  • 48 篇 岳碧松
  • 28 篇 张修月
  • 28 篇 王红宁
  • 16 篇 冉江洪
  • 14 篇 王强
  • 13 篇 郭自成
  • 13 篇 张安云
  • 12 篇 周材权
  • 12 篇 刘洋
  • 12 篇 余建秋
  • 11 篇 王跃招
  • 10 篇 杨光友
  • 10 篇 邓家波
  • 10 篇 王淑贤
  • 10 篇 王亚军
  • 10 篇 张毅
  • 10 篇 古小彬
  • 10 篇 张志和
  • 10 篇 唐业忠
  • 10 篇 李娟

语言

  • 248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任意字段=四川省动物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届学术研讨会"
248 条 记 录,以下是211-220 订阅
排序:
大熊猫西氏贝蛔虫线粒体全基因组研究
大熊猫西氏贝蛔虫线粒体全基因组研究
收藏 引用
四川省动物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届学术研讨会
作者: 谢跃 张志和 王成东 兰景超 李岩 陈志港 付彦 聂华明 延宁 古小彬 王淑贤 彭雪蓉 杨光友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四川农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理学学院
贝蛔属Baylisascaris蛔虫是野生哺乳类动物体内常见的一种肠道寄生性线虫,其大多数属于人畜共患寄生虫。线粒体基因组的研究将有助这些寄生性线虫的流行病学、生态学及防控研究。然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相关贝蛔属蛔虫的线粒体基因组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分子手段的大熊猫性别鉴定技术
分子手段的大熊猫性别鉴定技术
收藏 引用
四川省动物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届学术研讨会
作者: 徐霄 李玉芝 汪小方 韦鵾 张文平 张致和 沈富军 岳碧松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濒危动物繁殖与保护遗传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被誉为"活化石"的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动物,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濒危物种。历史上,大熊猫曾经广泛分布在中国的东部和南部,但是由于栖息地的退化和各种人类活动的干扰,目前大熊猫仅仅...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地震对大熊猫栖息地利用格局的影响
汶川地震对大熊猫栖息地利用格局的影响
收藏 引用
四川省动物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届学术研讨会
作者: 郑雯 冉江洪 廖丽欢 杨旭煜 尚涛 四川省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四川省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保护管理站
自然干扰(如地震、火灾、飓风等)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对动物的生存和繁殖起着重要的作用。2008年的汶地震发生在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集中分布的区域,对大熊猫的栖息地造成了严重破坏。为了了解大熊猫对栖息地的空间利用状况,...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逆转座子CR1的雉科鸟类系统进化研究
基于逆转座子CR1的雉科鸟类系统进化研究
收藏 引用
四川省动物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届学术研讨会
作者: 刘兆枫 何莉炜 苑红刚 岳碧松 冉江洪 李静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四川省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雉科鸟类是鸡形目中具有重要经济价值和科研价值的类群。由于雉科的分化时间较短,其系统进化关系一直是鸟类学研究的热点。CR1(Chicken repeat 1)是广泛分布于鸟类基因组中的一种长散布元件(LINEs),它们可以通过RNA介导的反转录过程转座...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太行隆肛蛙更新世冰期的多个异域避难所:谱系地理和历史种口动态分析
太行隆肛蛙更新世冰期的多个异域避难所:谱系地理和历史种口动态...
收藏 引用
四川省动物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届学术研讨会
作者: 王斌 江建平 谢锋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更新世冰期循环带来的气候变化对东亚的秦岭地区内的生物谱系多样性及历史种口的影响现在仍缺乏研究。本文用ND2基因和溯祖模拟来验证更新世环境变化对生物的历史生物地理和种群动态是否有影响。系统发育分析和种群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白马鸡线粒体全序的测定及基于线粒体全序的鸡形目鸟类种系发生关系的研究
白马鸡线粒体全序的测定及基于线粒体全序的鸡形目鸟类种系发生关...
收藏 引用
四川省动物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届学术研讨会
作者: 赵森林 王高超 李洪文 刘选珍 余建秋 岳碧松 邹方东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成都动物园成都野生动物研究所
白马鸡是马鸡属鸟类的一种,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马鸡属作为我国鸡形目鸟类的特有属之一,对其系统进化关系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分段扩增获得了白马鸡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研究显示其全序总长16 680bp,序列结构与组成与其它鸟类类...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采用选择性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岩原鲤(Procypris rabaudi)遗传多样性和种群结构
采用选择性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岩原鲤(Procypris rabaudi)遗...
收藏 引用
四川省动物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届学术研讨会
作者: 宋君 余春瑾 张修月 岳碧松 宋昭彬 四川省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分析测试中心
本研究采用6对荧光基团(FAM,TAMARA)标记的引物组合,扫描岩原鲤8个地理种群198个样本的基因组DNA,调查该物种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和遗传结构。实验结果共获得517个位点,8个种群的平均多态性位点比例为46.4%(37.1%4.2%)。频率大于5%而小...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禽冠状病毒IBV多表位基因重组乳酸菌表达载体构建和鉴定
禽冠状病毒IBV多表位基因重组乳酸菌表达载体构建和鉴定
收藏 引用
四川省动物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届学术研讨会
作者: 曹海鹏 王红宁 张毅 樊汶樵 张安云 郭自成 丁梦蝶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动物疫病防控与食品安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985工程”西南资源环境与灾害防治科技创新平台
目的:获得IBV多表位肽表达量高、有生物活性、能分泌到胞外或通过锚定肽在细胞壁上的重组乳酸菌,并以此为活载体疫苗口服施喂鸡群,筛选出免疫效果好的重组乳酸菌,为下一步关于乳酸菌活载体疫苗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将本实验室构建好的IB...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濒危物种普氏原羚的生存力分析:有风险,但未绝望
濒危物种普氏原羚的生存力分析:有风险,但未绝望
收藏 引用
四川省动物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届学术研讨会
作者: 胡军华 蒋志刚 游章强 杨继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绵阳师范学院
世界上许多动物类群和物种都面临着生存危机。羚羊类动物也难逃此厄运。生活在中亚稀树草原和青藏高原的12种大型食草动物现今都经历着种群下降趋势,部分已减少到灭绝边缘。种群生存力分析(PVA)是保护生物学中一种有效的工具,通过结合...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蝮蛇捕食定位的视觉——红外交互感知机制
蝮蛇捕食定位的视觉——红外交互感知机制
收藏 引用
四川省动物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届学术研讨会
作者: 陈勤 邓欢欢 Stenve E.Brauth 丁利 唐业忠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重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 马里兰大学心理系
蝮蛇,为现已知的少数有红外成像能力的类群之一。通过独立的神经传导通路,眼睛和颊窝得到的视觉和红外信息分别传递至对侧中脑顶盖区域的视觉和红外感受神经元,以及双模神经元(即受视觉和红外两种信号交互影响的神经元)。对此,本研究以...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