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36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236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228 篇 医学
    • 211 篇 临床医学
    • 37 篇 中西医结合
    • 36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20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17 篇 医学技术(可授医学...
    • 15 篇 护理学(可授医学、...
    • 11 篇 中医学
    • 10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9 篇 中药学(可授医学、...
    • 3 篇 口腔医学
  • 27 篇 工学
    • 12 篇 生物医学工程(可授...
    • 7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5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1 篇 机械工程
    • 1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1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电气工程
    • 1 篇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
    • 1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 篇 交通运输工程
  • 9 篇 理学
    • 5 篇 生物学
    • 3 篇 化学
  • 8 篇 管理学
    • 8 篇 公共管理
  • 6 篇 文学
    • 5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1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6 篇 农学
    • 3 篇 兽医学
    • 2 篇 林学
  • 3 篇 教育学
    • 1 篇 教育学
    • 1 篇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
    • 1 篇 体育学
  • 1 篇 艺术学

主题

  • 14 篇 临床疗效
  • 9 篇 临床治疗
  • 8 篇 发病机制
  • 7 篇 临床观察
  • 6 篇 鉴别诊断
  • 6 篇 帕金森病
  • 6 篇 脑梗死
  • 5 篇 功能恢复
  • 5 篇 阿尔茨海默病
  • 5 篇 流行病学
  • 4 篇 基因多态性
  • 4 篇 视神经脊髓炎
  • 4 篇 星形胶质细胞
  • 4 篇 疗效评价
  • 4 篇 动脉粥样硬化
  • 3 篇 急性脑梗死
  • 3 篇 多发性硬化
  • 3 篇 大鼠
  • 3 篇 脑缺血
  • 3 篇 早期诊断

机构

  • 43 篇 广东省人民医院
  • 31 篇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
  • 13 篇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
  • 9 篇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
  • 9 篇 广东省中医院
  • 8 篇 深圳市人民医院
  • 7 篇 广州市脑科医院
  • 7 篇 广州医学院第三附...
  • 5 篇 广州医学院第二附...
  • 5 篇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
  • 4 篇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
  • 4 篇 暨南大学
  • 4 篇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 4 篇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
  • 4 篇 广东医学院附属医...
  • 3 篇 江门市中心医院
  • 3 篇 东莞市人民医院
  • 3 篇 解放军第458医院
  • 3 篇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
  • 3 篇 广东省佛山市第一...

作者

  • 22 篇 王丽娟
  • 15 篇 张玉虎
  • 13 篇 马桂贤
  • 12 篇 徐书雯
  • 11 篇 陆正齐
  • 10 篇 褚晓凡
  • 10 篇 张雄
  • 9 篇 曾进胜
  • 9 篇 代成波
  • 8 篇 向绍通
  • 7 篇 徐安定
  • 7 篇 刘刚
  • 7 篇 肖豪
  • 7 篇 胡学强
  • 6 篇 黄越冬
  • 6 篇 万鑫
  • 6 篇 陈玲
  • 6 篇 王硕
  • 6 篇 曹裕民
  • 6 篇 裴中

语言

  • 234 篇 中文
  • 2 篇 英文
检索条件"任意字段=广东省医学会第十五次神经病学学术会议暨第五届粤港澳神经病学学术会议"
236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皮层下梗死后全脑纵向继发性改变及与运动恢复的相关性研究
皮层下梗死后全脑纵向继发性改变及与运动恢复的相关性研究
收藏 引用
广东省医学会第十五次神经病学学术会议暨第五届粤港澳神经病学学术会议
作者: 刘刚 曾进胜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 510080
目的:目前关于卒中后运动功能恢复的机制仍不明确。由于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对检测组织微结构改变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因此我们使用DTI动态观察皮层下梗死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可能机制。
来源: 评论
皮层下梗死后全脑纵向继发性改变及与记忆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皮层下梗死后全脑纵向继发性改变及与记忆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收藏 引用
广东省医学会第十五次神经病学学术会议暨第五届粤港澳神经病学学术会议
作者: 刘刚 曾进胜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 510080
目的:大量的卒中幸存者在发后3月内出现显著的记忆功能下降,且以回忆和再认功能下降为主,但其潜在的机制并不明确。由于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mg,DTI)对检测组织微结构改变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因此我们使用DTI检测皮层下...
来源: 评论
血浆c-FN、MMP-9、NSE对非溶栓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的预测研究
血浆c-FN、MMP-9、NSE对非溶栓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的预测研究
收藏 引用
广东省医学会第十五次神经病学学术会议暨第五届粤港澳神经病学学术会议
作者: 徐铅辉 褚晓凡 深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背景及目的 目前研究已经证实血浆c-Fn、MMP-9、NSE浓度与溶栓后出血性转化相关,本实验观察非溶栓患者血浆c-Fn、MMP-9及NSE浓度与继发HT的关系,探讨非溶栓脑梗死患者继发出血的可能生物学标记,以及HT对临床预后的影响。
来源: 评论
帕金森伴发疲劳的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伴发疲劳的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广东省医学会第十五次神经病学学术会议暨第五届粤港澳神经病学学术会议
作者: 肖卫民 李伟 陈仰昆 东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疲劳是帕金森常见的非运动症状.本文对帕金森伴发疲劳的的概念、流行学、理生理机制及治疗等方面研究进行综述.事实上,目前对于PD疲劳除了其流行学之外,其他方面的研究极其有限。因此,目前对于此领域研究急需有突破性进展。
来源: 评论
应用张学文教授经验从瘀血论治中风先兆证体会
应用张学文教授经验从瘀血论治中风先兆证体会
收藏 引用
广东省医学会第十五次神经病学学术会议暨第五届粤港澳神经病学学术会议
作者: 孙景波 华荣 广东省中医院脑病中心
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为著名中医脑专家,在中风的理论和临床研究上积累了丰富的学术经验.张师在中风防治中尤其重视"治未",强调其发的关键环节在于肝热血瘀,并创立清肝和血、化瘀通络的治疗大法,研制成清脑通络片(原...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不同APOE分型的阿尔茨海默患者的多导睡眠图分析
不同APOE分型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多导睡眠图分析
收藏 引用
广东省医学会第十五次神经病学学术会议暨第五届粤港澳神经病学学术会议
作者: 施海姗 侯乐 钟笑梅 罗新妮 陈辛茹 卢慧贤 宁玉萍 广州市脑科医院神经内科 广州市脑科医院睡眠障碍科
目的:研究不同APOE分型的阿尔茨海默(AD)患者的多导睡眠图的特点.方法:1、例选择:随机选择来自20010-2012年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阿尔茨海默患者12例,均符合NINCDS-ADRDA诊断标准"可能性AD"的临床诊断.
来源: 评论
《中国帕金森脑深部电刺激疗法专家共识》解读与实践
《中国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疗法专家共识》解读与实践
收藏 引用
广东省医学会第十五次神经病学学术会议暨第五届粤港澳神经病学学术会议
作者: 陈玲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神经科
本文阐述了制定脑深部电刺激疗法专家共识的必要性,介绍了专家共识的内容,如DBS团队、DBS疗法的适应证、患者选择、评估检查、术前用药指导、立体定向手术、术后管理等,DBS在中山一院起步晚,起点高,通过与国际接轨,结果与国外一...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VASP在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氯吡格雷抵抗的研究
VASP在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氯吡格雷抵抗的研究
收藏 引用
广东省医学会第十五次神经病学学术会议暨第五届粤港澳神经病学学术会议
作者: 张世军 黄立安 赖新强 付耀高 徐安定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暨南大学生科院
目的 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血小板表面的血管舒张因子刺激的磷蛋白(VASP)研究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氯吡格雷抵抗(CR)的生物学指标、临床终点缺血性卒中及其他缺血血管事件再发风险的相关性,以期识别CR人群,为对其进一步干预治疗提供...
来源: 评论
早期帕金森开始药物治疗的时机和选药原则
早期帕金森病开始药物治疗的时机和选药原则
收藏 引用
广东省医学会第十五次神经病学学术会议暨第五届粤港澳神经病学学术会议
作者: 冯淑君 张玉虎 王丽娟 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广东省医学科学院
目的:探讨早期帕金森(PD)开始药物治疗的时机和选用药物的原则,为早期帕金森治疗实践提供更好的方向和策略。方法:对大量国内外关于早期PD治疗的文献进行回顾分析,并作综述。结果:传统的治疗观点认为,目前抗帕金森药物治疗...
来源: 评论
皮层下梗死后全脑继发性改变及与运动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皮层下梗死后全脑继发性改变及与运动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收藏 引用
广东省医学会第十五次神经病学学术会议暨第五届粤港澳神经病学学术会议
作者: 刘刚 曾进胜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 510080
目的 目前大量关于卒中后运动功能缺损机制的机制主要集中于皮质脊髓束直接和继发性损害,而运动系统的其他部位的继发性损害是否也阻碍了卒中后运动功能的恢复还不清楚。由于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对检测组织微结...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