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5 篇 会议
  • 2 册 图书

馆藏范围

  • 16 篇 电子文献
  • 1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1 篇 历史学
    • 11 篇 考古学
    • 7 篇 中国史
  • 5 篇 文学
    • 5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1 篇 哲学
    • 1 篇 哲学

主题

  • 6 篇 古汉字
  • 4 篇 学术研究
  • 3 篇 语义表达
  • 3 篇 文字解译
  • 2 篇 汉字
  • 2 篇 竹木简
  • 1 篇 神经美学
  • 1 篇 帛书
  • 1 篇 楚国时期
  • 1 篇 战国文字
  • 1 篇 语法信息
  • 1 篇 后设论述
  • 1 篇 文化研究
  • 1 篇 意符
  • 1 篇 勺字构形
  • 1 篇 汉字艺术
  • 1 篇 重文号现象
  • 1 篇 汉字汉字
  • 1 篇 神经认知
  • 1 篇 隶书

机构

  • 3 篇 出土文献与中国古...
  • 3 篇 复旦大学出土文献...
  • 1 篇 苏州科技学院
  • 1 篇 政治大学
  • 1 篇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
  • 1 篇 北京大学中文系
  • 1 篇 恒生管理学院
  • 1 篇 安徽大学文学院
  • 1 篇 中山大学古文字研...
  • 1 篇 NOT FOUND
  • 1 篇 台湾"中央研究院"...
  • 1 篇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
  • 1 篇 浙江大学古籍研究...
  • 1 篇 北京师范大学民俗...

作者

  • 3 篇 杨荣祥
  • 1 篇 陈伟武
  • 1 篇 欧雪贞
  • 1 篇 NOT FOUND
  • 1 篇 袁国华
  • 1 篇 黄雅英
  • 1 篇 郭永秉
  • 1 篇 刘钊
  • 1 篇 郑贤章
  • 1 篇 胡敕瑞
  • 1 篇 黄德宽
  • 1 篇 陈剑
  • 1 篇 朱永明
  • 1 篇 何余华
  • 1 篇 张涌泉
  • 1 篇 李运富
  • 1 篇 刘乐贤
  • 1 篇 李宗焜

语言

  • 17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任意字段=汉字国际学术研讨会暨AEARU第三届汉字文化研讨会"
17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源远流长:汉字国际学术研讨会暨aearu第三届汉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
收藏 引用
2017年
作者: 杨荣祥 胡敕瑞
本书是北京大学主办的2015年汉字国际学术研讨会暨aearu第三届汉字文化研讨会论文选集,共收录国内外20余位古文字学专家的研究论文,全书约35万字。议虽然有相对集中的主题,但发表的论文各有旨趣,各擅胜场,涉及汉字研究的多个方...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源遠流長:漢字國際學術研討會aearu第三屆漢字文化研討會論文集
收藏 引用
2017年
作者: 楊榮祥 胡敕瑞主編
本书是北京大学主办的2015年汉字国际学术研讨会暨aearu第三届汉字文化研讨会论文选集,共收录国内外20余位古文字学专家的研究论文,如王宁、孟蓬生、蒋冀骋、刘钊、李运富等,全书约35万字。议虽然有相对集中的主题,但发表的论文... 详细信息
来源: 内蒙古大学图书馆图书 评论
與"勺"(伏)字形有關文字考釋
與"勺"(伏)字形有關文字考釋三則
收藏 引用
汉字国际学术研讨会暨aearu第三届汉字文化研讨会
作者: 袁國華 恒生管理學院
本文利用学者对于"勺"字构形的研究,重点考证《说文》古文"服""保"字的形音义,以及楚简其中一类"(佝)"字的构形,尚期对相关研究有所裨益。
来源: 评论
重文號和"之"字訛混廣例
重文號和"之"字訛混廣例
收藏 引用
汉字国际学术研讨会暨aearu第三届汉字文化研讨会
作者: 張涌泉 浙江大學古籍研究所
字词重复叠用,重出者用省略符号表示之,称为"重文号".重文号的使用肇始于甲骨金文,秦汉简牍帛书及魏晋以后的古写本继续沿用这种方法.早期的重文号通常作二短横,写在字的右下角.《後汉书·邓鹭列传》"时遭元二之灾,...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略論新出楚簡的文字學價值
略論新出楚簡的文字學價值
收藏 引用
汉字国际学术研讨会暨aearu第三届汉字文化研讨会
作者: 黃德寬 安徽大學文學院
近百年来,甲骨文、金文、简帛等出土文献资料的发现,对中国语言文字学、历史学、思想史和文献学等人文学科领域産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量简帛文献资料的新发现,更是在很多方面改写了中国学术史.本文仅就新出战国楚简...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有關隸書形成的若干問題新探
有關隸書形成的若干問題新探
收藏 引用
汉字国际学术研讨会暨aearu第三届汉字文化研讨会
作者: 郭永秉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
商和西周时代的汉字就有正体和俗体之分,到了战国时代,文字的使用频度和使用人群扩大,正俗体的分殊更趋明显;至战国晚期,在秦文字俗体的基础上,终于发展出了隶书这一字体.这是汉字彻底脱离表意程度较高的古文字阶段,开启隶楷时代的划时...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說"規"等字并論一些特别的形聲字意符
說"規"等字并論一些特别的形聲字意符
收藏 引用
汉字国际学术研讨会暨aearu第三届汉字文化研讨会
作者: 陳劍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 出土文獻與中國古代文明研究協同創新中心
汉字形声字的意符,绝大多数本为表意字.也有不少意符,本身就是一个形声字,如"风""缶""青""齿"等.不管是表意字还是形声字,其作意符所表之义大多即其本义或很近的引伸义.也有不少是其所表之...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古文字字形結構保存的古代語法信息
古文字字形結構保存的古代語法信息
收藏 引用
汉字国际学术研讨会暨aearu第三届汉字文化研讨会
作者: 楊榮祥 北京大學中文系
在语言学的研究中,西方语言学通常不涉及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的内容,而汉语语言学研究,特别是汉语历史语言学研究,往往要涉及记录汉语的符号系统——汉字的内容,所以在汉语语言学界,习惯性地将这一学科叫作"汉语言文字学"....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疑難字考釋
疑難字考釋
收藏 引用
汉字国际学术研讨会暨aearu第三届汉字文化研讨会
作者: 鄭賢章 湖南師範大學文學院
"疑难俗字"是以历代大型字典为参照物,包括历代大型字典收录的音、义不详或形音义可疑的汉字,历代大型字典收录的没有任何书证或例证而可用传世文献补证的汉字,历代大型字典未收录的正体不易知晓的传世文献中的汉字.与普通常...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上博簡《君人者何必安哉》"云薾"試釋
上博簡《君人者何必安哉》"云薾"試釋
收藏 引用
汉字国际学术研讨会暨aearu第三届汉字文化研讨会
作者: 劉樂賢 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 出土文獻與中國古代文明研究協同創新中心
在上博简《君人者何必安哉》的末尾,有一段提及桀、纣等暴君死于他人之手的文字,现将其释文抄录并标点与下:杰(桀)、受(纣)、幽、万(厉)戮死于人手,先君霝(灵)王乾溪(谿)云葡,君人者何必安才(哉)!以往讨论过《君人者何必安哉》的学者都...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