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5 篇 会议
  • 2 册 图书

馆藏范围

  • 16 篇 电子文献
  • 1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1 篇 历史学
    • 11 篇 考古学
    • 7 篇 中国史
  • 5 篇 文学
    • 5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1 篇 哲学
    • 1 篇 哲学

主题

  • 6 篇 古汉字
  • 4 篇 学术研究
  • 3 篇 语义表达
  • 3 篇 文字解译
  • 2 篇 汉字
  • 2 篇 竹木简
  • 1 篇 神经美学
  • 1 篇 帛书
  • 1 篇 楚国时期
  • 1 篇 战国文字
  • 1 篇 语法信息
  • 1 篇 后设论述
  • 1 篇 文化研究
  • 1 篇 意符
  • 1 篇 勺字构形
  • 1 篇 汉字艺术
  • 1 篇 重文号现象
  • 1 篇 汉字汉字
  • 1 篇 神经认知
  • 1 篇 隶书

机构

  • 3 篇 出土文献与中国古...
  • 3 篇 复旦大学出土文献...
  • 1 篇 苏州科技学院
  • 1 篇 政治大学
  • 1 篇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
  • 1 篇 北京大学中文系
  • 1 篇 恒生管理学院
  • 1 篇 安徽大学文学院
  • 1 篇 中山大学古文字研...
  • 1 篇 NOT FOUND
  • 1 篇 台湾"中央研究院"...
  • 1 篇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
  • 1 篇 浙江大学古籍研究...
  • 1 篇 北京师范大学民俗...

作者

  • 3 篇 杨荣祥
  • 1 篇 陈伟武
  • 1 篇 欧雪贞
  • 1 篇 NOT FOUND
  • 1 篇 袁国华
  • 1 篇 黄雅英
  • 1 篇 郭永秉
  • 1 篇 刘钊
  • 1 篇 郑贤章
  • 1 篇 胡敕瑞
  • 1 篇 黄德宽
  • 1 篇 陈剑
  • 1 篇 朱永明
  • 1 篇 何余华
  • 1 篇 张涌泉
  • 1 篇 李运富
  • 1 篇 刘乐贤
  • 1 篇 李宗焜

语言

  • 17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任意字段=汉字国际学术研讨会暨AEARU第三届汉字文化研讨会"
17 条 记 录,以下是11-20 订阅
排序:
戰國文字的聲符化與非聲符化補說
戰國文字的聲符化與非聲符化補說
收藏 引用
汉字国际学术研讨会暨aearu第三届汉字文化研讨会
作者: 陳偉武 中山大學古文字研究所 出土文獻與中國古代文明研究協同創新中心
文字学上有所谓声符化,又称声音化,简称声化,或称音化.广义之声化即形声化,是指汉字从象形、指事、意等构形方式而转变为形声字,方式是添加声符,或添加义符,也包括改变原有汉字内部某一构件或笔划为声符而产生形声字.狭义的声化仅指...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讀馬王堆漢墓帛書札記一則
讀馬王堆漢墓帛書札記一則
收藏 引用
汉字国际学术研讨会暨aearu第三届汉字文化研讨会
作者: 劉釗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
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乙本卷前古佚书《称》篇有如下一段文字:天地之道,有左有右,有牝有牡.诰=(诰诰)作事,毋从我冬(终)始.需(雷)[以]为车,隆=以为马.行而行,处而处.因地以为斋(资),因民以为师.弗因元牵也.其中"隆"字下有...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漢字超語符功能論析
漢字超語符功能論析
收藏 引用
汉字国际学术研讨会暨aearu第三届汉字文化研讨会
作者: 李運富 何余華 北京師範大學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
通常认为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记录语言是文字存在的唯一理由,所以文字是语言的翻版,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文字符号只有转换为对应的语言符号才能表达意义.这就是说文字只有语符功能.但实际上文字还具有超语符的功能,至少汉...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怨并之眾人"試釋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怨并之眾人"試釋
收藏 引用
汉字国际学术研讨会暨aearu第三届汉字文化研讨会
作者: 李宗焜 臺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九)》有《举治王天下》,本卷竹书共五篇文章连续钞写,分别是《古公见太公望》《文王访之于尚父举治》《尧王天下》《舜王天下》《禹王天下》.全卷存35简,或全或残.其中第26简至第29简为《舜王天下》,"记...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汉字艺术建构中的神经美学研究
汉字艺术建构中的神经美学研究
收藏 引用
第三届艺术与科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作者: 朱永明 苏州科技学院视觉传播研究所
大脑视觉神经认知机制是中国汉字艺术创作与审美的内在的生物学基础,对汉字艺术的视觉建构与文化传播具有深刻的乃至决定性的影响.它主要表现在汉字形态的神经感知模式,生物视觉的抽象、整合本能,可塑性强化神经认知,以及审美心理空间...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修辞手法中的语言文化特征与跨文化汉语教学——以析词格为例
修辞手法中的语言文化特征与跨文化汉语教学——以析词格为例
收藏 引用
全球文化融合与冲突中的国际修辞学:东亚与世界——2012年世界汉语修辞学第三届修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作者: 黄雅英 政治大学
本文自文学修辞手法所体现的汉语体系特征为出发点,提升后设论述(metatalk)、跨文化意识(intercultural awareness)为目的,以分词、析字手法为例,探讨国际汉语教育与修辞、文化之间的效益及教学应用。因解构手法不只出现于汉语语言体系...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從漢文化觀點研析「氣」字概念譬喻
從漢文化觀點研析「氣」字概念譬喻
收藏 引用
全球文化融合与冲突中的国际修辞学:东亚与世界——2012年世界汉语修辞学第三届修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作者: 歐雪貞 玄奘大學應用外語系
由於全球化互動舆中國經濟的崛起'中國熱'同時也帶動‘漢語熱'。全球學習漢語的人口不再僅限於華人,更多非華人爭相學習漢語。本論文從漢文化觀點分析‘氣'字概念譬喻,透過漢文化的內涵,幫助漢語學習者認識漢文化的特質...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