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445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445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241 篇 农学
    • 78 篇 作物学
    • 78 篇 林学
    • 51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21 篇 园艺学
    • 18 篇 植物保护
    • 3 篇 畜牧学
    • 2 篇 草学
    • 1 篇 兽医学
  • 181 篇 理学
    • 99 篇 生物学
    • 78 篇 生态学
    • 5 篇 地质学
  • 76 篇 医学
    • 75 篇 中药学(可授医学、...
    • 12 篇 中西医结合
    • 1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52 篇 工学
    • 40 篇 林业工程
    • 6 篇 风景园林学(可授工...
    • 4 篇 农业工程
    • 1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1 篇 水利工程
    • 1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1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2 篇 历史学
    • 2 篇 中国史
    • 1 篇 考古学

主题

  • 15 篇 遗传多样性
  • 9 篇 物种多样性
  • 7 篇 cpdna
  • 6 篇 its
  • 5 篇 种子萌发
  • 5 篇 微卫星
  • 5 篇 phylogeny
  • 5 篇 水稻
  • 5 篇 am真菌
  • 5 篇 干旱胁迫
  • 4 篇 遗传结构
  • 4 篇 铁皮石斛
  • 4 篇 谱系地理
  • 4 篇 种质资源
  • 4 篇 苔藓植物
  • 4 篇 发育
  • 4 篇 化感作用
  • 4 篇 入侵植物
  • 4 篇 含量测定
  • 4 篇 外来入侵植物

机构

  • 20 篇 江西农业大学
  • 15 篇 哈尔滨师范大学
  • 14 篇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
  • 13 篇 西北大学
  • 12 篇 南昌大学
  • 11 篇 中国科学院大学
  • 11 篇 浙江大学
  • 9 篇 贵州大学
  • 8 篇 北京大学
  • 8 篇 怀化学院
  • 7 篇 南京林业大学
  • 7 篇 华南农业大学
  • 7 篇 内蒙古大学
  • 7 篇 塔里木大学
  • 7 篇 山西大学
  • 6 篇 内蒙古师范大学
  • 6 篇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
  • 6 篇 山东大学
  • 6 篇 中国科学院上海辰...
  • 6 篇 新疆大学

作者

  • 10 篇 陈伏生
  • 10 篇 刘保东
  • 9 篇 傅承新
  • 8 篇 马金双
  • 6 篇 杨光耀
  • 6 篇 方炎明
  • 6 篇 李志军
  • 5 篇 熊源新
  • 5 篇 王仁卿
  • 5 篇 xiao-quan wang
  • 5 篇 哈斯巴根
  • 5 篇 贺学礼
  • 5 篇 张道远
  • 5 篇 施建敏
  • 5 篇 杨清培
  • 5 篇 祁红艳
  • 4 篇 赵桦
  • 4 篇 赵桂仿
  • 4 篇 岳明
  • 4 篇 覃勇荣

语言

  • 385 篇 中文
  • 58 篇 英文
  • 2 篇 法文
检索条件"任意字段=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植物学:现在与未来——中国植物学会第十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八十周年学术年会"
445 条 记 录,以下是381-390 订阅
排序:
新疆沙冬青AM和DSE真菌空间分布研究
新疆沙冬青AM和DSE真菌空间分布研究
收藏 引用
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植物学:现在与未来——中国植物学会第十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八十周年学术年会
作者: 姜桥 陈伟燕 张玉洁 荣心瑞 王雷 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新疆沙冬青(Ammopiptanthus nanus)为豆科沙冬青属植物,新疆干旱荒漠地区唯一旱生常绿阔叶灌木,被认为是荒漠治理的理想植物。AM(Arbuscular mycorrhizal)真菌能够扩大宿主植物根系对土壤水分和矿质营养的吸收范围,提高植物抗旱和耐盐...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鄱阳湖湿地沉水植物的分布特征及其水环境影响因子
鄱阳湖湿地沉水植物的分布特征及其水环境影响因子
收藏 引用
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植物学:现在与未来——中国植物学会第十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八十周年学术年会
作者: 简美锋 简敏菲 李玲玉 汪斯琛 余冠军 江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西省亚热带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江西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沉水植物是水体环境重要的生产力,对于维持水体生态平衡、净化水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沉水植物呈明显衰退趋势,研究沉水植物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能为沉水植物的恢复重建提供参考依据。为揭示影响沉水植物分布及其群落组成...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蒙古沙冬青根围AM和DSE真菌空间分布
蒙古沙冬青根围AM和DSE真菌空间分布
收藏 引用
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植物学:现在与未来——中国植物学会第十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八十周年学术年会
作者: 徐浩博 韩刚 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为了探明内蒙古沙冬青根围DSE和AM真菌定殖及分布情况,2012年7月选取内蒙古磴口、乌拉特后旗、阿拉善左旗和乌海4样地,分别从蒙古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根围0-10cm、10-20cm、20-30cm、30-40cm和40-50cm5个土层采集土样,研...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国黄芪药材生产现状与分析
中国黄芪药材生产现状与分析
收藏 引用
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植物学:现在与未来——中国植物学会第十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八十周年学术年会
作者: 秦雪梅 李震宇 孙海峰 张丽增 山西大学中医药现代研究中心
黄芪为常用大宗药材,中国是商品黄芪唯一的产地和出口国,为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资源供应由解放前的野生为主转变为现今的栽培为主,同时带来药材质量的变化。为了更好地发展优质黄芪和充分利用资源,本文在大量实地调查采样基础上,结合文...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西鄂尔多斯自然保护区十年来景观格局结构时空变化分析
西鄂尔多斯自然保护区十年来景观格局结构时空变化分析
收藏 引用
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植物学:现在与未来——中国植物学会第十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八十周年学术年会
作者: 洪欣 王欧文 孔娟娟 周守标 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利用2000年、2005年以及2010年TM影像等为信息源,结合实地植被样方调研数据进行解译,以斑块为最小景观结构单元,在GIS技术及景观空间格局分析软件包Fragstats3.3的支持下对该保护区功能区划调整十年来的景观构成和景观格局特征进行动态...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灯盏乙素促进根伸长的类激素效应及其机制研究
灯盏乙素促进根伸长的类激素效应及其机制研究
收藏 引用
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植物学:现在与未来——中国植物学会第十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八十周年学术年会
作者: 张旭东 陶发清 李艳 李唯奇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植物有大量次生代谢物,但人们对其生物功能知之甚少。灯盏乙素是从短亭飞蓬提取的黄酮类次生代谢物,有重要药用,但灯盏乙素在动物体内半衰期短、利用度低的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药效的广泛应用。目前关于灯盏乙素的研究主要集...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类caspase蛋白酶参与调控毛白杨次生木质部发育过程
类caspase蛋白酶参与调控毛白杨次生木质部发育过程
收藏 引用
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植物学:现在与未来——中国植物学会第十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八十周年学术年会
作者: 韩佳嘉 林薇 崔克明 贺新强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植物次生木质部由维管形成层发育而来,其发育过程包括形成层细胞分裂和分化、细胞扩大、次生壁形成和细胞程序性死亡。Caspases蛋白酶是动物细胞凋亡的关键调节因子。尽管在植物基因组没有发现动物caspases的同源基因,但是类caspase...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玄参生物量和次生代谢物的物候动态分析
玄参生物量和次生代谢物的物候动态分析
收藏 引用
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植物学:现在与未来——中国植物学会第十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八十周年学术年会
作者: 陈露茜 杨舒婷 李静慧 赵云鹏 傅承新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系统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研究室
物候期是影响药材质量和产量的主要因子之一,适时合理采收药材,是关系品质的关键,揭示药材活性成分(次生代谢物)含量的物候动态,理解其可能的生态功能是实施药材栽培质量控制技术的理论基础。目前关于植物生长与其次生代谢物时空动态...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蒙古沙冬青AM真菌物种多样性研究
蒙古沙冬青AM真菌物种多样性研究
收藏 引用
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植物学:现在与未来——中国植物学会第十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八十周年学术年会
作者: 刘春卯 徐浩博 张淑容 牛凯 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AM真菌是自然界广泛分布的一种内生真菌,能与绝大多数高等植物根系形成共生关系,庞大的菌丝网络结构能够扩大宿主植物根系吸收范围,提高植物对营养物质利用率。蒙古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licus)属国家三级濒危保护植物,近年来对沙...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黑石顶蕨类植物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及其侵染特性研究
黑石顶蕨类植物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及其侵染特性研究
收藏 引用
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植物学:现在与未来——中国植物学会第十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八十周年学术年会
作者: 黄丹 胡文武 郭健桦 辛国荣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研究表明,AMF存在于80%陆生植物,不但可以促进植物对N、P等营养元素的吸收,还能提高植物的抗病、抗逆性,对植物适应营养贫瘠的恶劣土壤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蕨类植物的AMF共生现象已早有记录,但是到目前为止,国内关于AMF与蕨类植物共...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