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相结合,是互联网平台、商业模式应用与移动通信终端深度融合的总称。随着5G技术的应用和普及,网络信息传输速度将再次大幅提升,移动互联网服务正在引发一场全新的“商业革命”。基于位置的服务(Location Based Services,LBS)依托于移动互联网的持续快速发展,也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市场前景。目前,关于LBS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向不同用户推送满足其需求的个性化信息的技术层面的研究,而关于LBS用户态度及行为意愿的研究相对薄弱,并且主要集中于对用户行为意向积极影响因素的探讨;研究大多是在技术接受模型(TAM)基础上,结合感知价值理论、动机理论以及期望确认理论等来剖析LBS用户行为意向的影响因素,并且主要涉及用户自身因素、社会关系因素以及LBS本身系统因素。为全面、深入分析LBS用户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及机理,本文综合考虑了LBS个性化属性的正面价值和负面负面价值,基于感知价值理论、心理抗拒理论以及劝说知识模型等理论基础,研究感知个性化对满意度的影响机理。具体而言,以感知个性化为自变量,感知风险、感知限制性、心理抗拒(强迫性感受、操纵意图推断)为中介变量,并以隐私关注为调节变量,构建了LBS用户满意度影响因素模型。根据以往学者的研究成果以及理论模型,推演了各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假设。通过设计、发放与回收问卷获取数据,应用SPSS20.0、Liserl8.7以及Process3.3插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等以验证研究假设。研究结果表明,感知个性化对满意度有直接的正向影响;感知风险、感知限制性、心理抗拒(强迫性感受、操纵意图推断)分别在感知个性化与满意度之间起中介作用,同时发现感知风险和感知限制性均正向影响心理抗拒(强迫性感受、操纵意图推断),感知风险和心理抗拒(强迫性感受、操纵意图推断)以及感知限制性和心理抗拒(强迫性感受、操纵意图推断)分别在感知个性化与满意度之间起到链式中介作用;另外隐私关注负向调节感知个性化与满意度之间的关系。本文基于研究结论提出相关管理建议,具体包括:非人工整合用户数据,实时更新个性化信息的推送;增强LBS平台的安全保护性,提升企业自身的品牌形象;增加信息偶遇,增设可供用户选择的异类信息的界面;向用户申明保障用户隐私权益,分群体进行个性化信息推送等。最后,论文提出本研究尚存在的不足之处,缺乏对LBS应用的分类研究、缺乏对基于人口统计学变量的特定用户群体以及对“个性化信息负载悖论”根源的深入分析,并基于此,指出了未来的研究展望。本研究的贡献在于引入心理抗拒的两个维度——强迫性感受和操纵意图推断等构建了一个链式中介模型,研究LBS个性化的双面性,用户对于LBS的感知个性化程度越高,并不一定会带来更高的满意度,还有其他诸多因素可能会导致满意度的降低,为个性化服务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借鉴。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