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目的:近年来,世界范围内人口老龄化现象的日益加剧,中老年群体成为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我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我国45岁以上的中老年公民数为4.4亿,约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公民数更是达到2.6亿。本研究旨在总结老年人体质健康促进的国际经验,基于社会生态学模型的各个维度,探究个人、人际、组织、社区、公共政策5个维度的老年人体质健康促进要素,构建我国老年人体质健康促进模式,为我国老龄人口健康管理研究提供理论支撑,以期将理论应用到社会实践中,进而促进我国老龄人口体质健康。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基于图书馆藏,以及中国知网、万方数据、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检索、查阅、收集、整理国内外体质健康促进文献资料,着重查阅美国、日本关于体质健康促进的政策,为研究工作奠定理论、知识、信息基础。2.访谈法:1)专家访谈法:对管理学、体育学、医学等领域相关专家进行访谈,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听取专家对老年人体质健康促进的意见。2)焦点访谈法:对相关体育部门领导、体育工作人员、医疗人员、社区老龄人口进行访谈,设计访谈框架,采用典型焦点访谈法和小组访谈法,将访谈过程录音,获得一手的调研资料,了解老年人的健康现状、风险因素及相关管理策略。3.问卷调查法:编制并发放《我国老年人体育活动与体质健康促进调查问卷》,调查我国老年人体育活动现状与体质健康促进水平。4.数理统计法: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运用SPSS22.0对问卷调查所得的内容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T检验和方差分析;运用Amos18.0对所得数据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研究结果:1.辩证借鉴国际经验与政策执行案例,分别针对美国《健康公民计划》《美国人体力活动指南》,日本《体育振兴法》《体育振兴基本计划》《体育立国战略》,采用扎根理论的Strauss和Corbin的程序化版本,基于"开放性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的操作范式,分别构建美国老年人健康促进模式的理论模型和日本老年人健康促进模式的理论模型。2.分别对个人、人际、组织、社区、公共政策5个维度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进而探讨和分析影响老年人体质健康的主要因素,并分析各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而建立了我国老年人体质健康促进模式。其中个人层面的要素包括老年人的健康知识、对待体质健康的态度,以及参与体育锻炼的技能水平;人际层面的要素包括家庭环境、社交状况,以及个人所处的社会网络;组织层面的要素包括参与体育锻炼的机构和主要的体育锻炼场所;社区层面的要素包括老年人体育活动组织与体育服务供给;公共政策层面的要素包括国家层面的积极老龄化促进政策和体育政策。研究结论:1.在用足用好现有政策的基础上,辩证借鉴国际经验当下正值《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文件实施的关键时期,想要确保老年人体育活动顺利开展,理论支撑不可或缺。建构老年人体质健康促进模式,应在高度重视与辨证处理国内外老年人体质健康促进的同质与异质、互通与独立关系的前提下,在客观认识和剖析我国老年人体质健康促进所存在的问题和敢于承认与国外同类国家、城市尚存差距的基础上,面向世界,开阔研究视野,积极学习和汲取国外先进理念,注重政策制定与执行的系统性、创新性。2.发挥体育健康传播的积极作用,关注老年人的情感投射受制于老年群体信息获取渠道的技术应用壁垒,以及老年焦虑中健康焦虑与社交焦虑的共生现象,在推进老年人体质健康促进的过程中,除了必要的政策推广以外,还需要以熟人社会的逻辑浸透为切入点,借助人际传播、情感说服的手段,关注老年人的情感投射,疏通老年人的体育活动参与路径。3."体医""体养"双融合,构建健康养老生态对老龄人口来说,加强针对老年群体的非医疗健康干预,预防健康风险从而促进健身活动良性开展。一方面,在社会面倡导"上工治未病"的中医养生理念,通过合理的运动计划、均衡的饮食营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等,提升老年人身体自我修复能力,达到身心和谐的状态。另一方面,将"体医""体养"双融合理念落实到基层社区,在社区层面广泛开展健康教育、体育指导等活动,提高老年居民的健康意识和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同时尽快建立社区体育与医疗联合服务机构,为老年居民提供一站式体育健康服务。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