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颗粒物引起的健康风险近年来备受关注,尤其是PM中的多环芳烃(PAHs)因具有致癌致突变等性质,对其风险评估和毒性的研究已成为该领域热点问题。但以往研究多基于PAH总量,并没有考虑PAH经呼吸途径暴露时的有效性,导致风险评估和毒性预测有失精准。本文在2015.10-2016.4期间于中国南京采集了46个不同季节的大气PM样品,测定了19种PAHs总量,PAHs的呼吸有效性和二恶英毒性。PM样品中19种PAHs的总浓度为4.03-102 ng m。采用模拟上皮肺液(simulated epithelial lung fluid SELF)评估PAHs的呼吸有效性,平均呼吸有效性为3.21%(苯并(c)芴,Benzo(c)fluorene)至44.2%(苊烯,Acenaphthylene)。50%的PM样品中苯并(a)芘(Benzo(a)pyrene)总浓度超过中国空气质量标准(2.5 ng m),但考虑呼吸有效性后所有样品都低于标准浓度。同样,以PAHs总浓度计算,所有大气PM样品中PAHs的癌症风险都远高于10,而考虑呼吸有效性后,仅37%的样品表现出高于10-4的癌症风险。本实验通过人体肺细胞(A549)中细胞色素P450家族的mRNA表达量表征PM中PAHs的二恶英毒性。相较于总浓度而言,呼吸有效态浓度能够更好的预测PM中PAHs的二恶英毒性(R=0.40-0.83,p<0.05)。本研究表明,PAHs的呼吸有效性对于PM颗粒的风险评估和毒性预测具有显著影响,尤其对于空气质量恶劣的国家的空气质量标准制定和污染管控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