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91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91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52 篇 工学
    • 25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10 篇 水利工程
    • 8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7 篇 船舶与海洋工程
    • 7 篇 农业工程
    • 4 篇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
    • 4 篇 食品科学与工程(可...
    • 3 篇 土木工程
    • 2 篇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
    • 2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2 篇 测绘科学与技术
    • 2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2 篇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46 篇 理学
    • 21 篇 生态学
    • 18 篇 海洋科学
    • 3 篇 生物学
    • 2 篇 大气科学
    • 2 篇 地质学
  • 42 篇 农学
    • 21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20 篇 水产
    • 3 篇 畜牧学
    • 2 篇 园艺学
    • 2 篇 林学
  • 10 篇 医学
    • 4 篇 临床医学
    • 4 篇 中西医结合
    • 4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4 篇 中药学(可授医学、...
  • 7 篇 管理学
    • 4 篇 公共管理
  • 3 篇 经济学
    • 2 篇 理论经济学
  • 2 篇 教育学
    • 2 篇 教育学
  • 1 篇 文学

主题

  • 3 篇 高通量测序
  • 3 篇 厚壳贻贝
  • 3 篇 大亚湾
  • 3 篇 群落结构
  • 3 篇 珠江口
  • 3 篇 初级生产力
  • 2 篇 重金属
  • 2 篇 sea
  • 2 篇
  • 2 篇 附着
  • 2 篇 海草床
  • 2 篇 生物量
  • 2 篇 赤潮
  • 2 篇 微生物被膜
  • 2 篇 东海
  • 2 篇 鱼类
  • 2 篇
  • 2 篇 island
  • 2 篇 盐度
  • 2 篇 浮游植物

机构

  • 17 篇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
  • 17 篇 厦门大学
  • 15 篇 中国科学院大学
  • 9 篇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
  • 7 篇 广东海洋大学
  • 6 篇 上海海洋大学
  • 5 篇 中国科学院热带海...
  • 4 篇 中国海洋大学
  • 3 篇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
  • 2 篇 中国科学院海南热...
  • 2 篇 农业部东海与远洋...
  • 2 篇 近海海洋环境科学...
  • 2 篇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
  • 2 篇 集美大学
  • 2 篇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
  • 2 篇 大连海洋大学
  • 2 篇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
  • 2 篇 海洋赤潮灾害立体...
  • 1 篇 福建省滨海湿地保...
  • 1 篇 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作者

  • 7 篇 谭烨辉
  • 6 篇 黄良民
  • 4 篇 张玉生
  • 4 篇 柯志新
  • 4 篇 曾佳丽
  • 4 篇 蔡立哲
  • 4 篇 刘华健
  • 4 篇 郑榕辉
  • 4 篇 薄军
  • 4 篇 赵春宇
  • 4 篇 刘甲星
  • 4 篇 张黎
  • 4 篇 孙省利
  • 3 篇 洪幅坤
  • 3 篇 李国强
  • 3 篇 黄邦钦
  • 3 篇 郭行磐
  • 3 篇 梁箫
  • 3 篇 颜露露
  • 3 篇 陈昕韡

语言

  • 88 篇 中文
  • 3 篇 英文
检索条件"任意字段=第五届全国海洋生态研讨会暨中国生态学学会海洋生态专业委员会2015年学术年会"
91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红树林湿地对典型抗生素残留的影响及其微生物学效应:当前的进展与未来的任务
红树林湿地对典型抗生素残留的影响及其微生物学效应:当前的进展...
收藏 引用
第五届全国海洋生态研讨会暨中国生态学学会海洋生态专业委员会2015年学术年会
作者: 李琴 张瑜斌 广东海洋大学海洋资源与环境监测中心 广东 湛江 524088
来源: 评论
基于生态修复的海洋生态损害评估方法探讨--以围填海为例
基于生态修复的海洋生态损害评估方法探讨--以围填海为例
收藏 引用
第五届全国海洋生态研讨会暨中国生态学学会海洋生态专业委员会2015年学术年会
作者: 陈凤桂 王金坑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厦门 3610051
海洋生态损害是指由于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改变海域自然条件或向海域排入污染物质或能量而造成的对海洋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因子、非生物因子有害影响。随着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各种海洋开发利用活动和海洋环境突发事件导致的海洋生态损害...
来源: 评论
海洋保护区功能区选划技术探究--以唐山市海洋功能区划为例
海洋保护区功能区选划技术探究--以唐山市海洋功能区划为例
收藏 引用
第五届全国海洋生态研讨会暨中国生态学学会海洋生态专业委员会2015年学术年会
作者: 许莉 岳奇 李锋 国家海洋技术中心海域与海岛技术室 天津 300112
新一轮海洋功能区划提出了海洋保护区选划的量化目标,我国海洋保护区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但在部分典型的海洋生态区域,海洋保护区的数量和面积仍未达到海洋生态保护的要求。因此,以唐山市海洋功能区划工作为例,从探索海洋保护区选...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海洋生态系统弹性模型构建初探
海洋生态系统弹性模型构建初探
收藏 引用
第五届全国海洋生态研讨会暨中国生态学学会海洋生态专业委员会2015年学术年会
作者: 唐国彬 广东海洋大学 水产学院 海洋资源与环境监测中心湛江 524088
海洋生态系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环境,是社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由于诸多因素,海洋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损害,如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海洋生物资源的过度开发等。致使生态系统退化难以健康持续地发展。因此,进行海洋生态...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天鹅湖海草床沉积物中的微生物组成和多样性研究
天鹅湖海草床沉积物中的微生物组成和多样性研究
收藏 引用
第五届全国海洋生态研讨会暨中国生态学学会海洋生态专业委员会2015年学术年会
作者: 张晓黎 龚骏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微型生物生态与物质循环实验室 烟台 264003
海草床生态系统是全球重要的"蓝色碳汇",具有很高的微生物多样性和活性。但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干扰,海草床生态系统在全球范围内正快速衰退。要保护和恢复海草床生态系统,了解其中的微生物多样性和功能是极为重要的。
来源: 评论
水相无机砷预暴露对青鳉中砷的生物累积和转化的影响
水相无机砷预暴露对青鳉中砷的生物累积和转化的影响
收藏 引用
第五届全国海洋生态研讨会暨中国生态学学会海洋生态专业委员会2015年学术年会
作者: 陈李招 张伟 张黎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164号510301
砷(As)是一种致毒、致畸、致癌的类金属元素,我国部分河流湖泊和海洋面临砷污染的危险。环境长期砷污染暴露对鱼类产生亚致死慢性毒性,但是是否对其累积和转化砷相关的生理过程产生影响还不得而知。本研究通过实验室预暴露模拟长...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海洋生态红线管理成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海洋生态红线管理成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收藏 引用
第五届全国海洋生态研讨会暨中国生态学学会海洋生态专业委员会2015年学术年会
作者: 杨潇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 天津 300171
生态红线作为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制度创新,相关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开展。汲取保护区管理低效的教训,生态红线管理必须建立一套科学而严格的成效评价体系,以识别红线管理政策实施效果与预期管理目标之间的差距,并为后期工作改进和责任...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氮营养盐与光照强度协同效应对大、小中央硅藻的生长与细胞内羧化加氧酶含量的影响
氮营养盐与光照强度协同效应对大、小中央硅藻的生长与细胞内羧化...
收藏 引用
第五届全国海洋生态研讨会暨中国生态学学会海洋生态专业委员会2015年学术年会
作者: 李刚 D.A.Campbell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广州510301中国 Biology Department Mount Allison University Sackville New Brunswick E4L 1G7 Canada
硅藻为海洋浮游植物优势种,约贡献全球生产力的20%,其细胞粒径范围也最大,最小细胞的直径不足2 μm、最大的甚至超过200 μm,体积变化范围超过8个数量级;硅藻细胞大小不同改变其对营养盐的吸收,以及其光合作用和生长对不同光照强度...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国边缘海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
中国边缘海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
收藏 引用
第五届全国海洋生态研讨会暨中国生态学学会海洋生态专业委员会2015年学术年会
作者: 黄邦钦 王磊 柳欣 吴文学 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浮游植物作为海洋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初级生产者,其群落结构及其变动在生源要素地球化学循环中起到极为关键的作用。通过近10间黄海、东海和南海约40个航次的现场观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浮游植物光合色素和分子方法分析特定类群...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铜对海洋青鳉(Oryzias melastigma)早期发育的毒性效应
铜对海洋青鳉(Oryzias melastigma)早期发育的毒性效应
收藏 引用
第五届全国海洋生态研讨会暨中国生态学学会海洋生态专业委员会2015年学术年会
作者: 王瑞芳 张黎 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 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研究院广州 510301
Copper (Cu) as developmental toxicants have been reported extensively in freshwater fish, however, the sublethal and chronic toxic effects of copper to the early life stages of marine fish is not *** the present inves...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