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02 篇 会议
  • 5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207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51 篇 工学
    • 122 篇 核科学与技术
    • 10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6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6 篇 软件工程
    • 4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3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3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2 篇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
    • 1 篇 机械工程
    • 1 篇 光学工程
    • 1 篇 电气工程
    • 1 篇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
    • 1 篇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
    • 1 篇 农业工程
  • 47 篇 理学
    • 32 篇 物理学
    • 8 篇 生物学
    • 6 篇 天文学
    • 2 篇 化学
  • 8 篇 历史学
    • 8 篇 考古学
  • 3 篇 经济学
    • 3 篇 应用经济学
  • 3 篇 医学
    • 2 篇 临床医学
    • 1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2 篇 农学
    • 1 篇 作物学
    • 1 篇 林学

主题

  • 6 篇 反应截面
  • 6 篇 核物理
  • 5 篇 探测器
  • 5 篇 聚变
  • 4 篇 奇奇核
  • 4 篇 旋称劈裂
  • 4 篇 数据库
  • 4 篇 旋称反转
  • 4 篇 高自旋态
  • 3 篇 中子星
  • 3 篇 重离子
  • 3 篇 会员
  • 3 篇 代表大会
  • 3 篇 次临界堆
  • 3 篇 csr
  • 3 篇 截面测量
  • 3 篇 dna
  • 3 篇 qcd
  • 3 篇 相对论平均场理论
  • 3 篇 原子核

机构

  • 40 篇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
  • 32 篇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
  • 31 篇 北京大学
  • 8 篇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
  • 8 篇 清华大学
  • 7 篇 吉林大学
  • 6 篇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
  • 6 篇 兰州大学
  • 6 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5 篇 department of ph...
  • 5 篇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
  • 5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4 篇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
  • 4 篇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
  • 3 篇 中国核物理学会
  • 3 篇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
  • 3 篇 广西大学
  • 3 篇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
  • 3 篇 辽宁师范大学
  • 3 篇 武汉大学

作者

  • 10 篇 孟杰
  • 10 篇 徐瑚珊
  • 9 篇 杨春祥
  • 8 篇 冯松林
  • 8 篇 吴宜灿
  • 8 篇 李广生
  • 8 篇 竺礼华
  • 8 篇 吴晓光
  • 8 篇 温书贤
  • 7 篇 肖国青
  • 7 篇 段利敏
  • 7 篇 靳根明
  • 7 篇 王治民
  • 6 篇 詹文龙
  • 6 篇 孙志宇
  • 6 篇 冯向前
  • 6 篇 贺创业
  • 6 篇 江兴流
  • 5 篇 乐小云
  • 5 篇 程琳

语言

  • 184 篇 中文
  • 23 篇 英文
检索条件"任意字段=第十二届全国核物理大会暨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
207 条 记 录,以下是11-20 订阅
排序:
聚变反应堆研究进展与ITER包层实验计划
聚变反应堆研究进展与ITER包层实验计划
收藏 引用
第十二届全国核物理大会暨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
作者: 吴宜灿 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磁约束聚变能研究在世界上已有60年左右的发展历史,而聚变反应堆的设计研究和技术发展也一直未间断过。目前国际上代表性的磁约束聚变反应堆研究包括美国的ARIES系列、欧洲的PPCS系列、日本的SSTR系列、中国的聚变
来源: 评论
基于CSR的放射性束物理研究
基于CSR的放射性束物理研究
收藏 引用
第十二届全国核物理大会暨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
作者: 肖国青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新一代的冷却储存环HIRFL-CSR利用先进的电子冷却技术能够提供高品质的放射性束流用于放射性束物理研究,具有能量范围宽(5MeV/u~1GeV/u)、束流种类多(从轻核到铀的各种同位素离子束、
来源: 评论
物理科学二处基本工作思路、学科领域近期资助状况及几点体会
物理科学二处基本工作思路、学科领域近期资助状况及几点体会
收藏 引用
第十二届全国核物理大会暨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
作者: 蒲钔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科学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支持我国科技工作者开展探索性基础研究工作的重要资助渠道之一。数里科学部物理科学二处所属研究领域包括基础物理、粒子物理核物理、核技术与应用、加速器物理与探测器
来源: 评论
核物理的若干研究
超核物理的若干研究
收藏 引用
第十二届全国核物理大会暨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
作者: 宁平治 李磊 谭玉红 南开大学物理系 南开大学物理系 南开大学物理系
为了探索核物质的新形态、核内的非核子自由度以及强相互作用的动力学,近来在日本KEK完成了一批超核实验,我们对其中关于超子杂质效应和超子平均自由路程等实检测量结果进行了理论分析,并扩展到其他味超核。
来源: 评论
整体色对称模型中核子质量和半径的密度依赖
整体色对称模型中核子质量和半径的密度依赖
收藏 引用
第十二届全国核物理大会暨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
作者: 常雷 刘玉鑫 北京大学物理系 北京大学物理系
从夸克胶子自由度来理解强子物理是一个必然途径。通过将整体色对称模型(GCM)推广到有限化学势情况,在一个比较完整的有效胶子传播子下,利用GCM下的非拓扑孤立子模型计算了核子袋常数,核子质量及半径随核物质密度
来源: 评论
U(4)过渡区理论中的介子质量谱
U(4)过渡区理论中的介子质量谱
收藏 引用
第十二届全国核物理大会暨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
作者: 张宇 潘峰 辽宁师范大学物理系 辽宁师范大学物理系
利用U(4)振动子模型的过渡区理论构造了qq位形介子的质量谱公式,并57个数据完整的介子质量进行了仔细的拟合计算,并与O(4)极限理论的计算结果以及唯象QCD理论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过渡区理论比O(4)极限理论的计算结果更为精确。
来源: 评论
组分夸克模型下的可能的核子反核子态研究
组分夸克模型下的可能的核子反核子态研究
收藏 引用
第十二届全国核物理大会暨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
作者: 庞侯荣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近几个月来,国际、国内多个实验室不断传来有关于多夸克态可能存在的报道,引起了许多理论工作者的关注。其中在我国BEPC+BES上从J/Ψ辐射衰变过程中观测到的质子-反质子在阈附近的‘抬高’异常,为理论研究相应六夸克态注入了新的活力。
来源: 评论
超重核高自旋同核异能态及稳定性
超重核高自旋同核异能态及稳定性
收藏 引用
第十二届全国核物理大会暨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
作者: 许甫荣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
偶偶超重核位能曲面的组态约束计算系统地揭示了低能高角动量轴对称多准粒子态的存在。计算结果同时表明长寿命多准粒子同核异能态存在的可能性。在一个量子体系中, 基态一般要比激发态稳定。但在超重核中,准粒子激发可
来源: 评论
活体中子活化分析辐照装置的Monte Carlo模拟计算
活体中子活化分析辐照装置的Monte Carlo模拟计算
收藏 引用
第十二届全国核物理大会暨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
作者: 王吉山 苏桐龄 兰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兰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自1964年Anderson首次提出活体中子活化分析(In Vivo Neutron Activation Analysis)方法以来,国外许多核物理物理医学工作者对IVNAA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做了深入研究和大量临床实践。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末才开始起步研究。
来源: 评论
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中SU(3)-U(5)过渡区特征的研究
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中SU(3)-U(5)过渡区特征的研究
收藏 引用
第十二届全国核物理大会暨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
作者: 潘峰 辽宁师范大学物理系
详细地分析了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中振-转相变的特征和临界特征并讨论了临界参数。对低激发态能谱,E2跃迁几率,同质异能移动等的相变行为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分析结果表明,在振转临界点区域的核素的具有最大的非刚性。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