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大视野锥形束CT正中矢状面的方法,并结合三维模型测量分析颅面不对称患者的骨性和牙颌特征。材料方法:收集48名颏部偏斜大于2mm的患者正畸治疗前的大视野锥形束CT数据为研究对象,在Mimics10.0软件中完成阈值分割,获取数字化三维头颅模型。在NX Imageware11.0和Geomagic Studio 2012软件中,通过迭代最近点算法和普氏分析算法,生成正中矢状参考平面计算并比较双侧共18对骨性测量项目的差异,使用K-means聚类分析初探不对称患者的骨性特征类型。测量双侧共16对牙性测量项目,分析不对称患者的牙颌特征。基于多源数据融合和3D打印技术,建立解剖牙颌模型。结果:正位截图下观察,三种方法生成的正中矢状参考平面均可用于临床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三种生成正中矢状参考平面的方法存在显著差异(P=0.001)。LSD检验显示:迭代最近点算法与点构法生成的矢状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11),普氏分析算法与点构法生成的矢状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颅面不对称患者偏向侧的上颌磨牙位置更靠上,偏向侧的下颌角位置更靠后、靠外;偏向侧的下颌升支长度、下颌下缘长度较短,偏向侧的正位下颌升支倾斜角度、正位下颌下缘倾斜角度较大。基于上述7个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可将本研究的48例不对称患者分为骨性特征显著不同的4组。不对称患者的双侧尖牙和磨牙位置在存在差异,双侧牙齿位置差异的方向与对应的骨性特征类型基本一致。不对称患者的双侧尖牙、双侧磨牙颊舌向倾斜角度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制作的解剖牙颌模型可以反映牙齿相对于颅面骨骼的位置关系,可以更为直观的展现不对称患者的牙特征。结论:迭代最近点算法与点构法生成的正中矢状参考平面无明显差异,具有临床可行性。颏部偏斜患者的骨性特征并不全然相同,颏部的偏斜可由下颌骨形态不对称、下颌骨结构的水平向旋转、下颌骨结构的水平向平移以及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引起。不同骨性特征的不对称患者其牙颌特征也不完全相同。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