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参与2008年汶川地震医学救援人员的长期心理影响及影响因素。为将来灾难应对派遣救援人员建立心理筛查工具提供参考。方法调查对象来自抗震指挥部登记在册在汶川地震后3个月内被派遣参与医学救援人员,主要了解医学救援人员在参与救援一年多后的心理影响情况。调查信息经电话联系后通过互联网收集,包括一般信息、救援经历、压力管理、心理状态(GHQ12、IES-R中文版量表)、个人心理特质(SCSQ and EPQ-RSC量表)。结果共有337名医学救援人员完成调查表。在参考医学救援平均14个月后,40%(95%CI:34%~45%)存在一般心理问题,17%(95%CI:13%~21%)存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一般心理问题的危险因素包括≤15年工作经验、家中有60岁以上老人、救灾时饮水缺乏、返回后未疗养、无压力管理相关培训等。单因素分析显示,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潜在危险因素包括救灾时受伤或生病、饮水和食物缺乏,少与家人朋友联系、缺乏与队友沟通。但多因素分析未发现以上为PTSD的危险因素。性格内向和掩饰性低的人易出现一般心理问题。采取消极应对方式和神经质人格的人参与救灾后易出现一般心理问题和PTSD。结论救援人员在救灾后的长期心理影响(1年后)值得关注。应该加强对救援人员压力管理方面的培训,并且建议不要选择消极应对方式、神经质性格、家中有60岁以上老人、缺乏工作经验的人作为灾难救援人员。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