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18 篇 会议
  • 1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119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05 篇 文学
    • 104 篇 新闻传播学
    • 2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16 篇 法学
    • 9 篇 社会学
    • 4 篇 法学
    • 2 篇 政治学
    • 2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10 篇 管理学
    • 9 篇 公共管理
    • 1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工商管理
  • 10 篇 艺术学
    • 6 篇 戏剧与影视学
    • 4 篇 设计学(可授艺术学...
  • 5 篇 教育学
    • 3 篇 教育学
    • 1 篇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
    • 1 篇 体育学
  • 3 篇 经济学
    • 2 篇 应用经济学
    • 1 篇 理论经济学
  • 2 篇 医学
    • 2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1 篇 军事学
    • 1 篇 战术学

主题

  • 4 篇 传播学
  • 3 篇 大众媒介
  • 3 篇 传播学科
  • 3 篇 社会变迁
  • 3 篇 新闻传播
  • 3 篇 media
  • 3 篇 人际传播
  • 3 篇 国际传播
  • 3 篇 跨国传媒集团
  • 3 篇 传播
  • 3 篇 跨文化传播
  • 2 篇 媒介仪式
  • 2 篇 批评报道
  • 2 篇 知情权
  • 2 篇 心理场
  • 2 篇 城市形象
  • 2 篇 社会关系
  • 2 篇 动画片
  • 2 篇 网络游戏
  • 2 篇 网络新闻传播

机构

  • 14 篇 复旦大学
  • 8 篇 北京大学
  • 7 篇 南京大学
  • 5 篇 清华大学
  • 4 篇 澳门大学
  • 3 篇 北京广播学院
  • 3 篇 兰州大学
  • 3 篇 香港浸会大学
  • 3 篇 香港中文大学
  • 3 篇 武汉大学
  • 2 篇 福建师范大学
  • 2 篇 华中科技大学
  • 2 篇 暨南大学
  • 2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
  • 2 篇 天津师范大学
  • 2 篇 山东大学
  • 2 篇 黑龙江大学
  • 2 篇 苏州大学
  • 2 篇 南开大学
  • 2 篇 北京电影学院

作者

  • 3 篇 陈怀林
  • 3 篇 张国良
  • 3 篇 张荣显
  • 2 篇 陈芳怡
  • 2 篇 孙信茹
  • 2 篇 臧海群
  • 2 篇 段京肃
  • 2 篇 黄旦
  • 2 篇 师曾志
  • 2 篇 韩纲
  • 2 篇 罗宝珍
  • 2 篇 潘知常
  • 2 篇 杜文娟
  • 2 篇 陈家华
  • 2 篇 杨洸
  • 2 篇 朱凌飞
  • 2 篇 孙五三
  • 2 篇 殷晓蓉
  • 2 篇 秦志希
  • 2 篇 廖圣清

语言

  • 100 篇 中文
  • 19 篇 英文
检索条件"任意字段=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
119 条 记 录,以下是21-30 订阅
排序:
原地区媒介发展与社变迁——以河南为例
中原地区媒介发展与社会变迁——以河南为例
收藏 引用
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
作者: 王玲宁
(报告提纲) 王玲宁本文以互联网为切入点,以河南为例,考察原地区媒介发展和社变迁的关系。以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社的到来,改变了以往的传统的大众传播的环境,在这个背景下,互联网作为媒体平台,它的崛起大大改变了传统的大众传播环...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全球化与本土化夹缝的生存——也谈“海龟”传播学者的研究策略选择(摘要)
全球化与本土化夹缝中的生存——也谈“海龟”传播学者的研究策略...
收藏 引用
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
作者: 金兼斌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家李银河在一篇自传性的文章提到,从海外取得文科(包括社)博士位回的人,通常被认为是具有某种“势能”的。这种“势能”,包括心理上的和实际的研究潜能。究其原因,大概源自迄今为止在社领域,外发达家和我...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批评报道作为治理技术--市场转型期媒介的政治一社运作机制
批评报道作为治理技术--市场转型期媒介的政治一社会运作机制
收藏 引用
2003传播学论坛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
作者: 孙五三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本文采用观的研究方法,从权力实践具体地讨论媒介在当下中国权力结构的角色。基于此种设想,本文依据一个完整的案例,提出媒介在转型期作为一种特定的治理技术的观点。按照本文的看法,治理技术作为媒介在当代中国的一个特定运...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传播网络下的江南农村家庭——以上海青浦为例
传播网络下的江南农村家庭——以上海青浦为例
收藏 引用
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
作者: 李双龙
一、前言从中国实施了改革开放政策之后,西方的各类文化内容通过各种渠道、各种途径涌入了中国,对中国的社文化、民的生活方式及其价值观念等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复旦大的新闻院曾于1991年,同美夏威夷大东西方文化心...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在市场和体制的压力下求存:大中华地区新闻从业人员对争议性采编手法的态度及其成因
在市场和体制的压力下求存:大中华地区新闻从业人员对争议性采编...
收藏 引用
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
作者: 陈怀林 澳门大学社会暨人文科学学院
论文提交中华传播学(cca)年 2004年1月中国上海壹、研究动机和目的发掘事实真相并将其公诸于众,是对新闻从业人员职业行为的最基本的描述。不过, 并非所有掌握着公众所关心的消息的机构或个人(消息来源)都愿意坦诚地向新闻传媒提供...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从新加坡电影业的管理看传媒教育的普及
从新加坡电影业的管理看传媒教育的普及
收藏 引用
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
作者: 赵靳秋 北京广播学院国际传播学院
传媒教育的目的在于增进人们对各种媒体的认识,建议人们用批判的态度去接受和分析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唱片等大众传媒的信息.传媒教育并不鼓励盲目批评,而是培养人们对信息的鉴赏能力,能解读传媒的信息后面的意识形态,了解媒体在...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新媒介时代受众:媒介素养、媒体素养和传媒素养教育
新媒介时代受众:媒介素养、媒体素养和传媒素养教育
收藏 引用
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
作者: 林爱兵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传播系
本文首先较详细介绍了传媒素养的几种重要源流,并将传媒素养的内涵进一步细化为传者的传媒素养和受者的传媒素养,其受者传媒素养又划分为媒介素养和媒体素养,并对传媒素养的几个相关概念进行比较;接着详细阐述了传媒素养教育的目标和...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思辨与实证并重,创造新知识:西结合的研究生课程教法(摘要)
思辨与实证并重,创造新知识:中西结合的研究生课程教学法(摘要)
收藏 引用
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
作者: 陈嬿如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系
本论文的思路源自担任研究生课程教的实践以及与生的交流。理念:作者发现,中国高校的文科研究生应在教师引导下尽快实现“知识”观念的转变,从本科阶段习惯于接受公理、真理式的“知识”转变为自己利用信息素材创造新知识。先进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广告传播语境的文化探讨
广告传播语境的文化探讨
收藏 引用
2003传播学论坛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
作者: 崔德群 黑龙江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在以图像标志为特征的广告世界,语言—文字的语言和声音的语言仍然是最主要的表现符号,我们要认识和把握广告语言的特征和规律,就不仅要观照其本身,而且还要观照广告语言所赖以存在的环境。对广告语言环境的分析和研究,不但有助...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警惕娱乐化庸俗化新闻的后现代主义倾向
警惕娱乐化庸俗化新闻的后现代主义倾向
收藏 引用
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
作者: 陈积银 西北师范大学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思潮对现代主义作了种种批判和解构,不敢轻言建构,但是最终它走进了自己所设下的圈套,从而走向了衰败。而目前在市场化的进程,许多娱乐化倾向比较重的新闻媒体在闯开市场大门的进程却出现了滑进庸俗、媚俗泥潭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