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442 篇 会议
  • 5 篇 期刊文献
  • 2 篇 成果

馆藏范围

  • 449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206 篇 工学
    • 63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61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19 篇 力学(可授工学、理...
    • 19 篇 机械工程
    • 13 篇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
    • 13 篇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
    • 8 篇 生物医学工程(可授...
    • 7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7 篇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
    • 7 篇 电气工程
    • 7 篇 土木工程
    • 7 篇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
    • 7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6 篇 建筑学
    • 5 篇 信息与通信工程
    • 5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5 篇 兵器科学与技术
    • 5 篇 核科学与技术
    • 5 篇 软件工程
    • 5 篇 生物工程
  • 76 篇 理学
    • 49 篇 化学
    • 24 篇 物理学
    • 13 篇 生物学
    • 6 篇 地质学
  • 16 篇 医学
    • 7 篇 临床医学
  • 9 篇 农学
    • 4 篇 作物学
  • 6 篇 管理学
  • 1 篇 教育学
  • 1 篇 军事学

主题

  • 7 篇 数值模拟
  • 7 篇 sers
  • 5 篇 等离子体
  • 4 篇 银纳米粒子
  • 4 篇 纳米材料
  • 4 篇 拉曼光谱
  • 4 篇 分子动力学
  • 4 篇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 3 篇 形态分析
  • 3 篇 认知无线电
  • 3 篇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 3 篇 学术会议
  • 3 篇 分析测试中心
  • 3 篇 地震沉积学
  • 3 篇 xps
  • 3 篇 应变率效应
  • 3 篇 缺陷
  • 3 篇 电化学传感器
  • 2 篇 波形
  • 2 篇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

机构

  • 35 篇 北京理工大学
  • 18 篇 清华大学
  • 12 篇 天津大学
  • 12 篇 中国石油大学
  • 12 篇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10 篇 西安交通大学
  • 10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9 篇 吉林大学
  • 9 篇 中山大学
  • 8 篇 苏州大学
  • 7 篇 中国科学院大学
  • 7 篇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
  • 7 篇 汕头大学
  • 6 篇 华中科技大学
  • 6 篇 大连理工大学
  • 6 篇 北京大学
  • 6 篇 厦门大学
  • 5 篇 南京大学
  • 5 篇 西北工业大学
  • 5 篇 山东大学

作者

  • 9 篇 姚文清
  • 7 篇 王江涌
  • 5 篇 陈建
  • 5 篇 龚力
  • 5 篇 张毅
  • 5 篇 张卫红
  • 5 篇 董林
  • 5 篇 廖斌
  • 4 篇 j.y.wang
  • 4 篇 王梅玲
  • 4 篇 谢方艳
  • 4 篇 丁泽军
  • 4 篇 刘勇
  • 4 篇 侯贤灯
  • 4 篇 王健
  • 4 篇 冯尚源
  • 4 篇 陈荣
  • 4 篇 华佑南
  • 4 篇 王海
  • 4 篇 fushen lu

语言

  • 424 篇 中文
  • 25 篇 英文
检索条件"任意字段=2018全国表面分析科学与技术应用学术会议"
449 条 记 录,以下是371-380 订阅
排序:
激光驱动铝靶中冲击波传播和烧蚀坑形成模拟
激光驱动铝靶中冲击波传播和烧蚀坑形成模拟
收藏 引用
第十四届全国物理力学学术会议
作者: 石艺娜 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
激光加载是近年来研究强冲击条件下材料性能和动力学特性的重要方法,具有高压(达到吉帕甚至太帕量级)、超快、超高应变率(10~70~8 s,比爆炸载荷高出两个量级)和小靶设计等特点,在军事、工程领域具有重要背景和基础研究前沿性。在激...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CaTiO3:Pr3+纳米薄膜的长余辉特性,光催化性质及电致阻变特性
CaTiO3:Pr3+纳米薄膜的长余辉特性,光催化性质及电致阻变特性
收藏 引用
第六届全国掺杂纳米材料发光性质学术会议
作者: 谢伟 王银海 包定华 岭南师范学院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广东湛江524048 广东工业大学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广东广州510006 中山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广东广州510275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石英衬底上制备Pr3+掺杂的CaTiO3薄膜,对薄膜的物相结构、微观形貌、光致发光特性、长余辉发光特性、光催化特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少量的Pr3+掺杂不改变CaTiO3薄膜的钙钛矿结构,薄膜表面致密,晶粒大小均匀,大小约为80-...
来源: 评论
可溶性聚苯胺功能化多壁碳纳米管的TEM及XPS分析
可溶性聚苯胺功能化多壁碳纳米管的TEM及XPS分析
收藏 引用
2015年全国表面分析科学与技术应用学术会议
作者: 姚琲 许军 崔兰 何琲 天津大学分析中心 天津300072 天津大学分析中心 天津300072 中国民航大学理学院 天津300300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 天津300072
通过TEM 和XPS 研究了可溶性聚苯胺(PANI)功能化多壁碳纳米管(MWNTs)的形貌和表面化学状态,研究了DBSA 二次杂PANI 接枝MWNTs(PANI-g-MWNTs)、磺化聚苯胺(SPAN)接枝MWNTs(SPAN-g-MWNTs)和DBSA 掺杂PANI-g-MWNTs 分别溶解在NMP、水和四...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用IPP图像软件表征碳纤维的圆度和表面粗糙度
用IPP图像软件表征碳纤维的圆度和表面粗糙度
收藏 引用
2015年全国表面分析科学与技术应用学术会议
作者: 刘小兰 杨攀 陈丽 霍冀川 易勇 贺传奇 西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绵阳621010 西南科技大学分析测试中心 绵阳621010 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绵阳621010
采用液氮脆断法获得日本东丽T700,以及国产相当于东丽T300,T700,以及T800 级碳纤维(分别简称国产T300、国产T700、国产T800)等4 种碳纤维样品的断面样品,用扫描电镜对上述的4 种碳纤维的横断面样品的微观结构进行分析表征.照片通过使用i...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用原子力显微镜测试碳纤维微区相对硬度
用原子力显微镜测试碳纤维微区相对硬度
收藏 引用
2015年全国表面分析科学与技术应用学术会议
作者: 刘小兰 肖刚 霍冀川 胡海龙 陈丽 李林 西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绵阳621000 西南科技大学分析测试中心 绵阳621000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采用高硬度单晶金刚石探针,分别对经过处理的碳纤维进行力学测试,样品的测试数据,用数据处理软件origin 处理后得到压力——位移曲线关系图。纵坐标代表在碳纤维的微观力学分析过程中针尖对碳纤维所施加的压力,...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滤纸SERS基底的制备及其在精浆分析中的应用
滤纸SERS基底的制备及其在精浆分析中的应用
收藏 引用
第十八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
作者: 曹刚 黄祖芳 孙艳 杜生荣 林金勇 林居强 冯尚源 雷晋萍 林宏心 陈荣 医学光电科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福建省妇幼保健院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技术由于其可以实现巨大的信号增强和高灵敏度等特性,已经成为生物医学研究中强有力的工具之一[1-2],增强基底的研究进展很大程度上决定了SERS光谱技术的发展。本文采用浸泡法制备基于滤纸的SERS基底,用扫描电镜...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硅晶片上超薄氧化硅层厚度纳米尺寸效应的XPS研究
硅晶片上超薄氧化硅层厚度纳米尺寸效应的XPS研究
收藏 引用
2015年全国表面分析科学与技术应用学术会议
作者: 赵志娟 刘芬 赵良仲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北京100190
用X 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测定了一系列厚度准确已知的硅晶片上的超薄(1.45 nm<d<7.2 nm)氧化硅膜的Si 2p 电子能谱和价带谱.结果表明:SiO2膜厚d<2 nm 时,Si 2p结合能最低,其原因可归结于此时光电离空穴既有来自SiO2中的原子极化对...
来源: 评论
简单快速的自组装制备大尺度银纳米粒子阵列及其SERS应用
简单快速的自组装制备大尺度银纳米粒子阵列及其SERS应用
收藏 引用
第十八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
作者: 姜交来 王少飞 吴昊曦 张靖 贾建平 廖俊生 表面物理与化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随着纳米科学与技术的飞速发展,表面拉曼增强散射(SERS)技术自1974年发现以来,作为一种强有力的分析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催化、传感、污染物检测、痕量分析和DNA探测中[1]。一个理想的SERS基底应该具有化学惰性、易制备、可重复性和增强因...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大气层高速飞行导弹表面带电规律研究
大气层高速飞行导弹表面带电规律研究
收藏 引用
静电放电:从地面新技术应用到空间卫星安全防护—中国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全国静电学术会议
作者: 曹鹤飞 孙永卫 原青云 石家庄铁道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军械工程学院静电与电磁防护研究所
导弹在大气层中高速飞行时与空气摩擦产生高温,将空气电离后表面覆盖等离子体。受到等离子体中电子与离子的作用,产生表面充电效应,这对导弹产生负面影响。综合考虑等离子体中电子离子质量、温度及密度,导弹的运动速度等因素,基于气体...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电推进产生等离子体充放电效应研究
电推进产生等离子体充放电效应研究
收藏 引用
静电放电:从地面新技术应用到空间卫星安全防护—中国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全国静电学术会议
作者: 秦晓刚 陈益峰 杨生胜 李得天 柳青 汤道坦 史亮 王俊 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真空技术与物理重点实验室 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空间环境材料行为及评价技术重点实验室
随着我国对卫星长寿命高性能需求的增长,电推进技术的使用将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推进器工作时产生的等离子体与空间天然等离子体的特性截然不同,导致卫星的充放电过程更加复杂,影响卫星在轨安全运行。基于PIC方法,通过计算时间步长和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