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本研究拟分析后颅窝手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一步构建术后颅内感染风险预测模型,旨在早期识别高风险患者、早期提供有效的临床干预以改善患者预后。【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地纳入了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我院神经外科行后颅窝手术治疗的患者。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颅内感染分为感染组、非感染组。首先运用卡方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再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筛选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术后颅内感染预测模型。最后采用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校准曲线、时间依赖性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Time-dependent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及曲线下面积(Areas under the curves,AUC)以评估该模型的预测准确性;采用决策曲线来评估该模型的临床有效性。【结果】1.本次纳入201例研究对象,其中颅内感染组为34例,非感染组为167例,总体感染率为16.9%。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延长至7h以上、术中出血量>300 m L、术前留置脑室外引流管(External ventricular drainage,EVD)、术中放置人工硬脑膜、术后切口脑脊液漏、EVD留置时间>5天与颅内感染具有相关性(P<0.05)。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7 h、出血量>300 m L、术前留置EVD、术后切口脑脊液漏是后颅窝术后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4.根据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构建了一个后颅窝手术后颅内感染的预测模型:logit(P)=-3.47+1.56*(出血量是否>300ml)+2.01*(手术时间是否>7h)+2.24*(是否留置EVD)+2.04*(术后是否发生切口脑脊液漏)。5.通过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后发现,该模型预测术后颅内感染的概率和实际发病率比较,拟合效果较好(X2=1.812,df=3,P=0.61);校准曲线与标准曲线较为接近;通过ROC曲线检测该模型预测准确性后发现,AUC为0.86,95%CI为0.79-0.92。以上研究结果表明该预测模型准确性高。此外我们还通过决策曲线分析发现,该模型在一系列临床合理偏好中具有高水平的益处,比全部患者都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或都不使用抗生素有较为明显的临床获益。【结论】1.后颅窝手术后颅内感染率仍较高,因疾病病程长、治疗成本高、患者预后不佳等不良影响,需在围术期临床工作中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2.手术时间>7 h、出血量>300 m L、术前留置EVD、术后切口脑脊液漏是后颅窝术后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其相关程度依次为术前留置EVD>术后切口脑脊液漏>手术时间>出血量。3.基于以上危险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能够准确预测后颅窝手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4.应用该模型识别术后颅内感染高风险人群后尽早实施临床干预,比所有患者都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或都不使用抗生素有较为明显的临床获益。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