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357 篇 期刊文献
  • 29 册 图书
  • 20 篇 会议
  • 4 篇 报纸
  • 2 篇 科技报告
  • 1 篇 学位论文

馆藏范围

  • 403 篇 电子文献
  • 12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201 篇 哲学
    • 198 篇 哲学
  • 72 篇 艺术学
    • 34 篇 艺术学理论
    • 32 篇 美术学
    • 5 篇 戏剧与影视学
    • 4 篇 设计学(可授艺术学...
  • 53 篇 文学
    • 28 篇 新闻传播学
    • 24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1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32 篇 历史学
    • 26 篇 中国史
    • 5 篇 世界史
    • 3 篇 考古学
  • 28 篇 法学
    • 10 篇 社会学
    • 9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7 篇 政治学
    • 4 篇 法学
    • 1 篇 民族学
  • 22 篇 教育学
    • 19 篇 教育学
    • 3 篇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
  • 21 篇 管理学
    • 15 篇 公共管理
    • 3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3 篇 工商管理
  • 10 篇 工学
    • 3 篇 轻工技术与工程
    • 2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2 篇 城乡规划学
    • 1 篇 机械工程
    • 1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4 篇 经济学
    • 3 篇 应用经济学
    • 1 篇 理论经济学
  • 2 篇 理学
    • 1 篇 数学
    • 1 篇 地理学
  • 1 篇 农学

主题

  • 68 篇 生活美学
  • 25 篇 分析美学
  • 23 篇 美学
  • 15 篇 李泽厚
  • 13 篇 中国美学
  • 12 篇 中国
  • 10 篇 生活
  • 10 篇 艺术
  • 9 篇 审美
  • 8 篇 美学家
  • 8 篇 全球化
  • 7 篇 艺术终结
  • 7 篇 实践美学
  • 7 篇 情本体
  • 7 篇 艺术史
  • 7 篇 研究
  • 7 篇 情理结构
  • 6 篇 艺术家
  • 6 篇 中国艺术
  • 6 篇 环境美学

机构

  • 145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
  • 91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
  • 28 篇 中华美学学会
  • 23 篇 北京大学
  • 22 篇 国际美学协会
  • 19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
  • 18 篇 辽宁大学
  • 16 篇 南开大学
  • 15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
  • 5 篇 中国人民大学
  • 3 篇 海南大学
  • 2 篇 english in the s...
  • 2 篇 the school of fo...
  • 2 篇 复旦大学
  • 2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
  • 2 篇 中国艺术研究院
  • 2 篇 中国社科院哲学所
  • 2 篇 西南政法大学
  • 2 篇 《美学》杂志
  • 2 篇 中南民族大学

作者

  • 413 篇 刘悦笛
  • 58 篇 liu yuedi
  • 31 篇 liu yue-di
  • 7 篇 李泽厚
  • 7 篇 赵强
  • 5 篇 李修建
  • 5 篇 zhu yuan
  • 4 篇 yue-di liu
  • 4 篇 赵剑英
  • 3 篇 王南湜
  • 3 篇 彭修银
  • 2 篇 高建平
  • 2 篇 徐碧辉
  • 2 篇 刘成纪
  • 2 篇 liu tao
  • 2 篇 尤西林
  • 2 篇 刘陶
  • 2 篇 孟登迎
  • 2 篇 李怀亮
  • 1 篇 chen xunwu

语言

  • 413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作者=刘悦笛"
413 条 记 录,以下是31-40 订阅
排序:
当今文艺理论:复兴于“生活美学”——兼驳文艺理论新一轮“危机论”
收藏 引用
文艺争鸣 2016年 第5期 87-92页
作者: 刘悦笛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千禧年过后,当今中国文艺理论开始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尤以"日常生活审美化"思潮及其争论为新的表征。这场围绕着"生活与审美之关联"的思潮与论争,其实直接带来了两个学术后果:一个就是文艺学学科的扩容,由此出现了几种新的文艺理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国“生活美学”翻身为全球美学——回应美国美学家托马斯·莱迪
收藏 引用
文艺争鸣 2021年 第1期 76-81页
作者: 刘悦笛 辽宁大学文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托马斯·莱迪(Thomas Leddy)是当今西方"生活美学"研究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他身为美国圣何塞州立大学哲学系的执行主任,在2012年出版的《日常中的超常:日常生活的美学》(The Extraordinary in the Ordinary:The Aesthetics ...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从伦理美学到审美伦理学——维特根斯坦、杜威与原始儒家的比较研究
收藏 引用
哲学研究 2011年 第8期 104-109页
作者: 刘悦笛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当代比较哲学研究已超越了平行式的传统对比方法,开始自觉走向一种所谓“建设性交锋与交融策略”。(Mou,pp.337—364)这种比较哲学方法的目标在于,使来自不同哲学传统的思维方式,能通过反思性批判或自我批判而相互学习,从而在...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当今西方艺术定义与非西方的挑战——兼论一种全球艺术定义的可能性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 2013年 第7期 26-33页
作者: 刘悦笛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当今西方的艺术定义以分析美学为主导,逐渐成为主流的是功能性、程序性与历史性三种艺术定义方式,以比尔兹利的审美定义、迪基的惯例理论与列文森的历史主义为代表,而高特新近提出的"丛概念"定义则继续着开放性之路。然而,非...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深描20世纪分析美学的历史脉络
收藏 引用
哲学研究 2007年 第5期 99-105页
作者: 刘悦笛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分析美学”(analytic aesthetics)是20世纪后半叶在英美及欧洲诸国占主流地位的美学派别,也是该世纪历时最长的美学思潮之一。这种秉承了上世纪新哲学精神的美学思潮之“分析”视角,是同更具历史深度的“大陆”视角相对而言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今日西方“生活美学”的最新思潮——兼论中国美学如何融入全球对话
收藏 引用
文艺争鸣 2013年 第3期 13-18页
作者: 刘悦笛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千禧年以来,全球美学的三大主潮——"艺术哲学""环境美学"与"生活美学"——渐成鼎立之势,艺术、环境与生活构成了当代全球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病逝在中国的国际美学会前主席海因斯·佩茨沃德在2006年就认为,国际美学思潮已...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国“生活美学”的物体系——明清趣味与赏物之美
收藏 引用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18年 第4期 18-26页
作者: 刘悦笛 辽宁大学生活美学研究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中国古典美学自本生根地就是一种"活生生"的生活美学,"生活"构成了中国古典美学的"原色"与"底色"。在全球美学聚焦于"生活"的主潮中,它可以为当下和未来的"全球生活美学"...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后人类境遇的中国儒家应战——走向“儒家后人文主义”的启示
收藏 引用
探索与争鸣 2017年 第6期 11-19页
作者: 刘悦笛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研究员北京100732
人类随着科技发展正面临后人类境遇,"后人文主义"遂在欧美得以兴起,中国儒家应积极应对这种挑战。儒家并不仅囿于人文主义,由此可以返本开新,创造一种本土化的"后人文主义",它在先天与后天、本能与培育、自然与使...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在哲学与美学之间——汝信研究员访谈录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 2009年 第7期 77-83页
作者: 刘悦笛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汝信,1931年生,江苏吴江人。中国当代美学家、哲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1949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1956年攻读著名学者贺麟先生黑格尔哲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后留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从事研究工作,1978年晋升研究员,任哲学所副所...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气氛美学、超逾美学与显现美学——当今德国的“生活美学”取向
收藏 引用
山东社会科学 2015年 第10期 62-67页
作者: 刘悦笛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北京100732
"生活美学转向"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思潮,不仅"后分析美学"在这个新方向上积极加以拓展,而且,以现象学为主导的当今德国美学界也积极参与其间。在当今德国美学的"生活论转向"当中,吉尔诺特·伯梅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