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58 篇 期刊文献
  • 3 册 图书
  • 1 篇 学位论文
  • 1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62 篇 电子文献
  • 1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26 篇 文学
    • 26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17 篇 哲学
    • 17 篇 哲学
  • 9 篇 历史学
    • 5 篇 中国史
    • 4 篇 世界史
    • 1 篇 考古学
  • 8 篇 法学
    • 8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5 篇 政治学
  • 3 篇 教育学
    • 3 篇 教育学
  • 1 篇 工学
    • 1 篇 城乡规划学
  • 1 篇 管理学
    • 1 篇 公共管理
  • 1 篇 艺术学
    • 1 篇 音乐与舞蹈学

主题

  • 7 篇 章太炎
  • 5 篇 佛学
  • 4 篇 思想史
  • 3 篇 社会主义
  • 3 篇 熊十力
  • 3 篇 政治
  • 2 篇 哲学
  • 2 篇 《齐物论释》
  • 2 篇 文学
  • 2 篇 唯物论
  • 2 篇 戊戌变法
  • 2 篇 文野
  • 2 篇 政治维度
  • 2 篇 契机
  • 2 篇 梁启超
  • 2 篇 中国现代文学
  • 2 篇 当代文学研究
  • 2 篇 韩少功
  • 2 篇 中国当代文学
  • 2 篇 大势

机构

  • 35 篇 上海大学
  • 12 篇 复旦大学
  • 7 篇 清华大学
  • 4 篇 华东师范大学
  • 3 篇 北京大学
  • 3 篇 中国人民大学
  • 2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
  • 2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
  • 2 篇 南开大学
  • 1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
  • 1 篇 台湾政治大学
  • 1 篇 香港理工大学
  • 1 篇 上海师范大学
  • 1 篇 北京青年报
  • 1 篇 陕西省商洛市柞水...
  • 1 篇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
  • 1 篇 上海市作家协会
  • 1 篇 cnex基金会
  • 1 篇 北京外国语大学
  • 1 篇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

作者

  • 62 篇 周展安
  • 8 篇 zhou zhan’an
  • 6 篇 zhou zhan'an
  • 3 篇 zhou zhan-an
  • 3 篇 何吉贤
  • 2 篇 zhou zhanan
  • 2 篇 蔡翔
  • 2 篇 竺剑
  • 2 篇 张志强
  • 2 篇 倪文尖
  • 2 篇 董丽敏
  • 2 篇 赵益民
  • 2 篇 章永乐
  • 1 篇 王小平
  • 1 篇 严海蓉
  • 1 篇 庞令强
  • 1 篇 瞿骏
  • 1 篇 刘春
  • 1 篇 王晓明
  • 1 篇 丁耘

语言

  • 63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作者=周展安"
63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探索中国共产革命的内在逻辑——以20世纪40年代延哲学界对“力行哲学”的批判及其对“唯物论”思想的阐发为中心
收藏 引用
开放时代 2015年 第4期 72-87,7页
作者: 周展安 上海大学中文系
本文以20世纪40年代延哲学界对"力行哲学"的批判为中心,重点分析了延哲学界和"力行哲学"的提倡者在哲学方法上的差异以及这种差异所内含的政治意义。并在与阿尔都塞对马基雅维利之分析的对照下,论述了中国化马...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作为一项“现实运动”的共产主义及其射程——从《德意志意识形态》出发的思考
收藏 引用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18年 第3期 25-40页
作者: 周展安 上海大学中文系
作为概念的"共产主义",既不是由马克思,也并非由恩格斯创造。据考证,英国牧师巴姆比(Goodwyn Barmby)最先使用了"共产主义"一词,时在1840年。1但是,只有通过马、恩的思考,通过他们或单独完成或合作完成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哲学的解放与“解放”的哲学——重探20世纪50—70年代的“学哲学、用哲学”运动及其内部逻辑
收藏 引用
开放时代 2017年 第1期 111-126页
作者: 周展安 上海大学中文系
50—70年代是20世纪中国历史中极为独特的一段,它承接了近代以来的历史逻辑,高扬了革命的正当性,同时又暴露了自身的若干问题,消耗了革命。本文选择贯穿这一时段的"学哲学、用哲学"运动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内在脉络、特质,其所...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进化论在鲁迅后期思想中的位置——从翻译普列汉诺夫的《艺术论》谈起
收藏 引用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0年 第3期 97-106页
作者: 周展安 清华大学中文系 博士生100084
本文通过对鲁迅所翻译的普列汉诺夫的《艺术论》以及鲁迅后期一系列杂文的研究,论证了鲁迅所说的"救正自己只信进化论的偏颇"并不意味着鲁迅完全否定了进化论,而是一方面在后期仍然对于作为一种科学的进化论持肯定的态度,另...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鲁迅的“绝望”及其对“思想”的爆破--从孙歌《绝望与希望之外--鲁迅<野草>细读》谈起
收藏 引用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23年 第5期 132-150页
作者: 周展安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200433
“绝望”是鲁迅思想的核心命题,长期以来是鲁迅研究的重心。孙歌教授的《绝望与希望之外--鲁迅〈野草>细读》对鲁迅的“绝望”问题有深入探讨,既接续了竹内好、木山英雄等前辈学者的思路,又通过将鲁迅与李的“不容已”思想进行互动研...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以百姓心为心”:章太炎《齐物论释》阐微
收藏 引用
中国哲学史 2021年 第2期 102-108,116页
作者: 周展安 上海大学
本文以《齐物论释》为研究对象,聚焦于章太炎在《齐物论释》中对于"俗情"、"俗谛"的肯定性阐释,分析了章太炎如何运用佛学的"中道"义来导引其阐释;进而分析了章太炎如何以对"俗情"的肯定来抒...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从预言文学到赎罪文学
收藏 引用
鲁迅研究月刊 2010年 第3期 34-39页
作者: 周展安 清华大学中文系
来源: 评论
依他起自性,依自不依他与反公理——试论章太炎从佛学出发的“唯物论”思想
收藏 引用
中国哲学史 2017年 第4期 82-91页
作者: 周展安 上海大学
本文从章太炎对唯识宗三性说的阐释入手,以三性说中的"依他起自性"为太炎佛学思想的枢纽,解析了太炎佛学思想的现实品格,并以此为基点,进一步解析了太炎的"依自不依他"和"反公理"思想。"依他起自性&...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儒法斗争与“传统”重构——以20世纪70年代评法批儒运动所提供的历史构图为中心
收藏 引用
开放时代 2016年 第3期 83-97,6页
作者: 周展安 上海大学中文系
本文试图以20世纪70年代的评法批儒运动为中心,重探儒法关系在共产革命的历史脉络中的呈现形式,从特定的政治语境和政治决断的需求出发,考察运动的参与者们如何把握儒家和法家的知识传统,特别是如何尽可能地去唤起这些特定知识传统的政...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事的哲学:章太炎思想的基调--以《国故论衡》诸子学九篇为中心
收藏 引用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21年 第12期 1-39页
作者: 周展安 上海大学文学院 200444
《国故论衡》诸子学九篇与章太炎之前对诸子学术的论列截然异质,是包含强烈现实关怀的思想型作品。其现实关怀特别表现为对同时代西方和日本文教政制的抵抗,其思想可以概括为"事的哲学"。"事的哲学"是以对"事&...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