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8 篇 期刊文献
  • 1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9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8 篇 文学
    • 8 篇 新闻传播学

主题

  • 5 篇 可沟通城市
  • 3 篇 城市传播
  • 2 篇 传播形态
  • 2 篇 城市空间
  • 1 篇 城市评估
  • 1 篇 复旦大学
  • 1 篇 上海
  • 1 篇 中文核心期刊
  • 1 篇 范式创新
  • 1 篇 网络社会
  • 1 篇 城市意象
  • 1 篇 研究范式
  • 1 篇 受众研究
  • 1 篇 “微游上海”
  • 1 篇 可沟通性
  • 1 篇 协商
  • 1 篇 受众
  • 1 篇 《新传播形态下的中...
  • 1 篇 学科反思
  • 1 篇 城市评价体系

机构

  • 6 篇 复旦大学
  • 2 篇 上海财经大学
  • 1 篇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

作者

  • 7 篇 复旦大学信息与传...
  • 3 篇 谢静
  • 2 篇 潘霁
  • 2 篇 孙玮
  • 1 篇 复旦大学信息与传...
  • 1 篇 周海晏
  • 1 篇 复旦大学信息与传...
  • 1 篇 葛星

语言

  • 9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作者=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课题组"
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自说自话”的城市官微——基于四城市官微内容分析的“城市官微可沟通性”报告
收藏 引用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5年 第8期22卷 29-40+126-127页
作者: 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课题组 葛星 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研究选择四个代表性的城市官微,脱离传统的"信息传递"的视角,对其传播与沟通状况进行实证分析。数据分析显示,城市官微在发布信息层面,依然遵循"大众传媒"的新闻生产与发布的逻辑。在公共性和协商能力层面,尽管...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城市传播:重建传播与人的关系
收藏 引用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5年 第7期22卷 5-15+126页
作者: 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课题组 孙玮 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城市传播旨在扎根本土经验,回溯人类几千年的城市文明,聚合纷繁复杂的城市研究中各个面向的"传播"议题,在城市与社区、乡村、国家、世界的互动关系中,建构以"传播"为核心视角的城市研究范式,以回应当下风起云涌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城市意义网络的可沟通性——从空间与文化视角考察上海地方认同
收藏 引用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5年 第8期22卷 40-50+127页
作者: 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课题组 潘霁 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 上海财经大学新闻系
本文通过对上海市原卢湾区常住居民焦点小访谈,从空间与文化视角考察了地方认同作为城市意义网络核心要素的"可沟通性"。研究发现上海在"再度全球化"过程中,城市异质空间叠加且地方认同主要基于本地生活的感官体...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可沟通城市:网络社会的新城市主张
收藏 引用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5年 第7期22卷 16-24+126页
作者: 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课题组 谢静 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复旦大学媒介素质研究中心
针对当前城市评估体系的不足,本文提出"可沟通城市"的全新城市评价概念。作为一种价值理念,"可沟通城市"是因应当今社会生活日益全球化、媒介化、网络化的总体趋势,以传播观念来重新思考并定义城市的新城市主张。
来源: 评论
可沟通城市评价体系
收藏 引用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5年 第7期22卷 25-34+126页
作者: 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课题组 谢静 潘霁 孙玮 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复旦大学媒介素质研究中心 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新媒体研究小组
本文在阐述"可沟通城市"基本内涵的基础上,梳理城市传播的维度和"可沟通性"诉求,设计城市可沟通性的考察内容与指标,初步搭建起"可沟通城市"的评价体系。
来源: 评论
空间可沟通性:“微游上海”的城市意象及其生产
收藏 引用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5年 第8期22卷 21-29+126页
作者: 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课题组 周海晏 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新闻学系
本文从"城市意象"的视角对上海空间可沟通性进行考察,认为体现"混杂性"的城市意象,是衡量上海空间可沟通性的重要尺度。据此,本文分析了"微游上海"对城市意象的再造,认为单向度的宣传方式过于强调革命性...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可沟通城市指标体系建构:基于上海的研究(上)
收藏 引用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5年 第7期 5-5页
作者: 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课题组 谢静
编者按《可沟通城市指标体系建构:基于上海的研究》是复旦大学信息传播研究中心完成的一以城市传播研究范式的系列研究成果。该系列研究讨论了城市传播研究范式、可沟通城市概念及评价体系,并实施了一系列以可沟通城市为核心概念...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新传播形态下的中国受众》项目说明
收藏 引用
新闻大学 2012年 第6期 1-2页
作者: 复旦大学信息传播研究中心<新传播形态下的中国受众>课题组
《新闻大学》本期刊登的一七篇论文,使用的数据均来自复旦大学新闻学院"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中国当代社会变迁和大众传媒》(项目编号:211XK03;项目负责人:李良荣)。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复旦大学信息与...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新传播形态下的中国受众》项目说明
《新传播形态下的中国受众》项目说明
收藏 引用
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12)——可沟通城市:理论建构与中国实践
作者: 复旦大学信息传播研究中心《新传播形态下的中国受众》课题组
论文使用的数据均来自复旦大学新闻学院"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中国当代社会变迁和大众传媒》(项目编号:211XK03;项目负责人:李良荣)。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复旦大学信息传播研究中心承担了该项目...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