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Web of Science与CNKI数据库,利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分析生物炭影响土壤有机碳领域的发文情况、研究力量、关键文献和研究热点。结果表明:年发文量呈上升趋势;中、美两国在该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南京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
详细信息
基于Web of Science与CNKI数据库,利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分析生物炭影响土壤有机碳领域的发文情况、研究力量、关键文献和研究热点。结果表明:年发文量呈上升趋势;中、美两国在该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南京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等研究机构具有较高的国际影响力。潘根兴、Ok Young Sik分别是中、英文发文量较多的学者,Johannes Lehmann是共被引频次较高的学者。该领域研究热点为生物炭制备工艺及原料来源对土壤固碳减排、土壤质量及作物产量的影响。未来应加强长期定位实验探索生物炭影响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内在机制,并注重生物炭的生态风险评估。
背景失眠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传统的认知行为疗法(CBT-I)是一种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方法,但其操作复杂、耗时长、依从性低等缺点限制了其在真实世界的应用。简版行为疗法(BBT-I)是一种基于CBT-I的简化治疗方法,其疗效与CBT-I相当,更适合在真实世界中推广。然而,BBT-I是否适用于中国失眠障碍人群暂不明确,而通过线上方式进行BBT-I的研究更是缺乏。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通过微信小程序进行的在线BBT-I(eBBT-I)对中国失眠障碍患者失眠改善的疗效,以及其对患者睡眠信念和态度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的设计,将2023年2—11月来自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医学科睡眠门诊的失眠障碍患者设为干预组,将线上和线下招募的失眠障碍志愿者设为对照组,干预组接受为期2周的eBBT-I治疗,对照组接受精神卫生教育的伪干预。在干预前后分别测量患者的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SI)和简版睡眠信念与态度问卷(DBAS-16)得分,以评估干预效果。结果研究最终共纳入35例干预组患者和30例对照组患者。主要结局指标:组别与时间对ISI得分存在交互作用(P<0.05);组别与时间分别对ISI得分主效应显著(P<0.05)。干预前3d(基线)两组ISI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4d干预组ISI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干预后14 d ISI得分低于组内干预前(P<0.05)。次要结局指标:组别与时间对DBAS-16得分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对DBAS-16得分主效应显著(P<0.05);组别对DBAS-16得分主效应不显著(P>0.05)。干预前3 d(基线)、干预后14 d两组DBAS-16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后14 d DBAS-16得分高于组内干预前(P<0.05)。结论eBBT-I有效地改善了失眠障碍患者的失眠症状和负面影响,但对睡眠信念与态度的改善效果仍有待提升。本研究支持了eBBT-I在中国失眠障碍患者失眠治疗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