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人灵长类因其与人类在遗传学和生理学上的高度相似性,成为生命科学研究和生物医药开发的关键性实验动物,不仅为神经系统疾病和传染病的机制研究提供理想平台,还被广泛用于大分子药物的临床前安全性评估,被誉为“金标准”。然而,这种生物学相似性也导致从业人员因接触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或其组织、体液而面临较高的人兽共患病传播风险。结合近年来国内外人兽共患病暴发情况及国家生物安全法颁布实施的背景,本文综述了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从业人员面临的职业风险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常见的人兽共患病及其病原体分类、传播途径、危害程度,以及从业人员职业危害暴露的处理方式,进而提出建立多维防控体系:(1)风险评估与应急处理,即通过职业健康安全委员会(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Committee,OHSC)定期识别危险源,制定暴露后紧急处理流程;(2)管理体系优化,即完善设施设计、个人防护装备配置,并强化从业人员健康监护与疫苗接种;(3)技术培训与规范操作,即开展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行为学、生物安全操作等专项培训,推广智能监控技术以减少攻击性事件等措施。本文旨在提高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从业人员的健康安全意识,加强人员个人防护及专业技能操作的规范性指引,从而保障从业人员健康安全,降低职业暴露率,有效预防实验动物相关职业病。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