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357 篇 期刊文献
  • 88 篇 专利
  • 31 篇 会议
  • 3 篇 学位论文
  • 1 篇 成果
  • 1 篇 报纸

馆藏范围

  • 481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212 篇 历史学
    • 194 篇 考古学
    • 16 篇 中国史
    • 9 篇 世界史
  • 150 篇 工学
    • 57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38 篇 冶金工程
    • 26 篇 机械工程
    • 13 篇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10 篇 矿业工程
    • 8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7 篇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
    • 3 篇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
    • 3 篇 电气工程
    • 3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2 篇 信息与通信工程
  • 37 篇 理学
    • 26 篇 科学技术史(分学科...
    • 3 篇 化学
    • 3 篇 地理学
    • 2 篇 大气科学
  • 15 篇 经济学
    • 15 篇 应用经济学
    • 1 篇 理论经济学
  • 13 篇 哲学
    • 13 篇 哲学
  • 7 篇 教育学
    • 4 篇 教育学
    • 3 篇 体育学
  • 5 篇 文学
    • 3 篇 新闻传播学
    • 2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5 篇 农学
    • 3 篇 水产
    • 2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4 篇 医学
    • 4 篇 临床医学
  • 3 篇 管理学
    • 3 篇 工商管理
  • 3 篇 艺术学
    • 2 篇 音乐与舞蹈学
  • 1 篇 法学

主题

  • 55 篇 冶金考古
  • 35 篇 炉渣
  • 33 篇 冶金史
  • 15 篇 冶炼遗址
  • 14 篇 绿松石
  • 13 篇 岭南地区
  • 12 篇 煤层气
  • 11 篇 铜器
  • 10 篇 冰铜
  • 10 篇 矿冶遗址
  • 10 篇 遗址
  • 9 篇 夏家店下层文化
  • 8 篇 青铜
  • 8 篇 炼铜
  • 8 篇 青铜器
  • 8 篇 科学分析
  • 8 篇 坩埚炼铁
  • 7 篇 感应加热
  • 7 篇 腐蚀
  • 7 篇 夏家店上层文化

机构

  • 232 篇 北京科技大学
  • 49 篇 洛阳工学院
  • 29 篇 北京大学
  • 27 篇 中国石油大学
  • 20 篇 中石油煤层气有限...
  • 20 篇 华能光电科技有限...
  • 15 篇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
  • 13 篇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
  • 13 篇 国网山东新泰市供...
  • 13 篇 吉林大学
  • 13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
  • 13 篇 广西民族大学
  • 12 篇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
  • 11 篇 西北大学
  • 10 篇 中国国家博物馆
  • 10 篇 新泰市供电公司
  • 9 篇 北京联合大学
  • 8 篇 国家电网公司
  • 8 篇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8 篇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

作者

  • 481 篇 李延祥
  • 67 篇 li yanxiang
  • 63 篇 li yan-xiang
  • 27 篇 陈建立
  • 26 篇 綦耀光
  • 22 篇 黄全胜
  • 22 篇 潜伟
  • 22 篇 刘新福
  • 17 篇 张耀宗
  • 14 篇 先怡衡
  • 14 篇 文九巴
  • 13 篇 huang quan-sheng
  • 13 篇 李建西
  • 13 篇 陈国科
  • 13 篇 崔春鹏
  • 12 篇 张登毅
  • 12 篇 qian wei
  • 11 篇 刘培峰
  • 11 篇 王旱祥
  • 10 篇 王立新

语言

  • 481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作者=李延祥"
481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冶金考古行万里 另辟蹊径探文明——李延祥教授访谈录
收藏 引用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 第2期25卷 1-11页
作者: 万辅彬 李延祥 广西民族大学 中国科技史学会 北京科技大学科学技术与文明研究中心
李延祥教授1985年9月起师从柯俊院士,先后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于1995年6月获北京科技大学博士学位.现任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金属与矿冶文化遗产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主任,是中国冶金考古和冶金史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国古代冶金文化里的“生灵”——以笔记小说史料为核心的考察
收藏 引用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25年 第3期47卷 84-92页
作者: 厚望 李延祥 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 北京100083
金属冶炼与铸造技术和工艺,是中国几千年农业社会的重要支撑。古代笔记小说中有丰富的冶金文化史料。这些史料中的部分内容的主角是植物、动物以及金属和金属器幻化的生灵。从实用技术与经验的角度去看,有植物探矿、动物探矿以及由植物...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江西瑞昌铜岭遗址商代冶金技术初步研究
收藏 引用
江汉考古 2025年 第1期 166-173页
作者: 邹桂森 崔涛 刘思然 李延祥 广西民族大学科技史与科技文化研究院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
江西瑞昌铜岭遗址是目前长江中游地区发现的唯一一处商代早期晚段至商代中期的矿冶遗址,其出土冶金遗物丰富,时代延续较长,功能分区明显,是商王朝重要的铜料来源之一。对瑞昌铜岭遗址焦炭厂商代地层及单位发掘出土的炉渣、炉壁及矿...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煤层气井有杆泵排采设备设计计算方法
收藏 引用
煤炭学报 2010年 第10期35卷 1685-1691页
作者: 刘新福 綦耀光 李延祥 刘春花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机电工程学院 山东东营257061 中石油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100011
基于有杆泵设备各组成部分的静态和动态特性,分析了悬点的运动规律,给出不同开采阶段载荷的变化规律和曲柄轴扭矩的计算模型。实例计算结果表明,为减小上冲程开始时悬点最大加速度,曲柄应沿逆时针方向旋转。计算悬点载荷要考虑静载荷、...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清代乌鲁木齐铁厂生铁炒炼效率问题
收藏 引用
西域研究 2021年 第3期 161-162页
作者: 李延祥 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
纪昀曾于谪戍新疆期间曾创作一首描述炼铁的诗,收入其《乌鲁木齐杂诗》中,诗曰:"温泉东畔火荧荧,扑面山风铁气腥。只怪红炉三度炼,十分才剩一分零。"其下自注:"铁厂在城北二十里,役兵八十人采炼,然石性绝重,每生铁一百斤...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45钢接箍中频感应加热调质处理及其性能的研究
收藏 引用
热加工工艺 2003年 第4期32卷 27-28页
作者: 李滨 李延祥 河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河南洛阳471003
采用中频感应加热对45钢接箍进行调质处理,并对其强度、硬度、韧性等性能指标进行测试,分析其显微组织特性。结果显示,与常规工艺比较,该技术具有硬度波动小、拉伸强度及冲击韧度同时得到改善的特点,从而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了能耗。
来源: 评论
广西贺县铁屎岭遗址北宋含锡铁钱初步研究
收藏 引用
文物 2000年 第12期 73-80页
作者: 周卫荣 李延祥 中国人民银行钱币博物馆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
“夹锡钱”是北宋徽宗时期铸行的一种货币,兴兴废废前后逾十余年,致使北宋末年物价失衡,通货膨胀严重,社会动荡加剧,被史学界认为是导致北宋失国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由于夹锡钱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铸行的一种特殊货币,长期以来...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青铜文物腐蚀过程中的次生矿物
收藏 引用
矿物岩石 2004年 第1期24卷 10-13页
作者: 陈璋如 刘月妙 范光 孙淑云 李延祥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北京100029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100083
 产于不同环境不同地方的青铜文物经矿相显微镜观察、电子探针成分分析和X射线衍射研究表明,在青铜文物腐蚀层中观察到次生矿物赤铜矿、孔雀石、蓝铜矿、白铅矿和锡石。由上述矿物组成的腐蚀层在青铜器表面形成保护层。腐蚀层细分为红...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吉登斯现代性思想的制度维度研究
吉登斯现代性思想的制度维度研究
收藏 引用
作者: 李延祥 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现代性”一直以来都是中西学界长期讨论的话题之一。现代性问题是一个高度复杂的问题,时至今日,现代性问题依然与人类社会方方面面产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吉登斯作为英国著名社会学家、政治学家、哲学家,同时也是二十一世纪思想家中...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石材大径圆锯片感应加热淬火工艺的研究及应用
收藏 引用
金属热处理 1998年 第6期23卷 29-30页
作者: 张荥渊 李延祥 姜秉元 罗美华 洛阳工学院
研究了石材大径(1.6m)圆锯片基体感应加热工艺对其显微组织与性能的影响规律。工艺试验和生产实践证明,该项技术不但有效的提高了产品质量,而且能大大降低电能消耗和生产成本。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