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陆地生态系统固碳能力较强且易受气候变化影响,分析该区域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的时空格局及气候变化影响,对提升黑龙江省生态系统固碳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1961—2022年气候数据和叶面积指数数据,采用生态系统碳循环BEPS模型,定量模拟黑龙江省陆地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NPP)和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并进行气候影响评估。结果表明:BEPS模型能够模拟黑龙江省固碳能力。1961—2022年,研究区植被固碳能力增强,其中,NPP年均增加1.5 g C·m^(-2),2010年之后增强趋势更显著,年均增加7.5 g C·m^(-2),森林生态系统固碳能力最强,农田生态系统固碳能力增长最显著。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最低温度、降水量和风速显著影响黑龙江省固碳能力,其中,降水量是最主要的影响因子。研究期间,降水与黑龙江省固碳量的相关系数总体增加,且相对贡献率最高,为46.1%,降水对于植被NEP的相对贡献率为67.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