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41 篇 期刊文献
  • 2 册 图书
  • 2 篇 学位论文

馆藏范围

  • 44 篇 电子文献
  • 2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38 篇 哲学
    • 38 篇 哲学
  • 3 篇 教育学
    • 2 篇 教育学
    • 1 篇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
  • 1 篇 艺术学
    • 1 篇 戏剧与影视学

主题

  • 15 篇 理性
  • 9 篇 康德
  • 7 篇 先验想象力
  • 6 篇 先验对象
  • 5 篇 情感
  • 5 篇 先验统觉
  • 5 篇 美德
  • 4 篇 定言命令
  • 3 篇 意志
  • 3 篇 敬重
  • 3 篇 义务论
  • 3 篇 道德法则
  • 3 篇 物自身
  • 3 篇 义务
  • 3 篇 直观
  • 2 篇 崇高
  • 2 篇 视角主义
  • 2 篇 直觉主义
  • 2 篇 道德价值
  • 2 篇 本体

机构

  • 17 篇 中共北京市委党校...
  • 8 篇 中共北京市委党校...
  • 6 篇 北京市委党校哲学...
  • 4 篇 北京大学
  • 2 篇 中共北京市委党校
  • 1 篇 北京行政学院
  • 1 篇 黑龙江大学
  • 1 篇 黑龙江科技学院

作者

  • 44 篇 董滨宇
  • 1 篇 董滨宇作
  • 1 篇 司皓君
  • 1 篇 李建萍
  • 1 篇 杜文丽责

语言

  • 45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作者=董滨宇"
4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论良知在康德伦理学中的位置
收藏 引用
哲学动态 2025年 第4期 108-123页
作者: 董滨宇 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哲学与文化教研部
良知在康德的道德哲学中是一个十分特殊的概念。康德对它的各种表述之间似乎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矛盾性。对于良知在康德伦理学中究竟处于怎样的位置,学界存在两种相互冲突的解读:一种认为康德赋予良知以极为重要的意义,甚至在其伦理学中...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论康德的良知观
收藏 引用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 第4期64卷 144-154页
作者: 董滨宇 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哲学与文化教研部 北京100044
在康德伦理学中,良知是一个充满着诸多争议的问题。对康德而言,良知属于理性还是情感?与此相关,它属于理性慎思还是直觉性反应?就此,学界大体上可以分为情感主义与理性主义两种立场。其实,良知应该属于一种道德直觉,其中蕴含着理性与情...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康德论“荣誉之爱”
收藏 引用
哲学研究 2024年 第7期 93-103页
作者: 董滨宇 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哲学与文化教研部
在当代人的道德实践中,“荣誉”仍然具有重要的作用。其实在康德哲学中,有关于“荣誉”的重要论述。一些学者之所以认为康德并不重视“荣誉”,主要原因在于康德对“荣誉”拥有“双重态度”,即作为道德情感的“荣誉之爱”与作为自然情感...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直觉主义视野下康德的德性理论
收藏 引用
学术界 2024年 第7期 124-133页
作者: 董滨宇 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哲学与文化教研部 北京100044
随着直觉主义伦理学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其与康德伦理学存在着复杂的关系。比较有争议性的问题是,直觉是否在康德伦理学中占有基础性地位?并且,这种直觉在康德眼中主要是属于理性还是情感?康德伦理学确实蕴含着一定的直觉主义要素,甚...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论康德伦理学中的直觉主义
收藏 引用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 第6期55卷 60-70,172页
作者: 董滨宇 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哲学与文化教研部 北京100044
康德伦理学通常被认为是以理性推理为根本特征,道德规范需要建立在以意志自由为基础的实践理性的程序化过程中。为此,以非推理与非反思为特点的直觉主义则往往被认为是与其格格不入的,这种看法有待进一步澄清。如果将直觉主义划分为理...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康德伦理学的隐秘玩笑:对格林式解读的分析与批判
收藏 引用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 第6期50卷 17-25,173页
作者: 董滨宇 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哲学与文化教研部 北京100037
格林对于康德伦理学作出了一种全新的阐释,他认为康德的义务论的根基并不是理性,而应该是情感。这种属于人的自然能力的情感能够提供行为是否正当的标准,而且由于情感的内在特性,它相当于是一种道德直觉。格林从情感主义与直觉主义的角...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康德伦理学的隐秘玩笑
收藏 引用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24年 第4期 49-50页
作者: 董滨宇 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哲学与文化教研部
将道德价值的根源置于理性中,一直是人们对于康德伦理学的一种普遍理解,康德的义务论也因此被视为理性主义的代表。与此同时,近代以来直觉主义伦理学的发展获得了广泛关注,各种相关阐释层出不穷。
来源: 评论
论康德伦理学中的自我关切
收藏 引用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 第1期23卷 28-38页
作者: 董滨宇 中共北京市委党校 北京100044
在斯洛特(Michael Slote)等一些研究者看来,康德声称只有促进他人的幸福才是道德主体所应该承担的德性义务,而促进个人的幸福并不属于这种义务的范畴。对此,斯洛特批评其理论由于缺乏自我关切的维度而将导致“自我—他人的不对称性”,...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理性与情感的统一:康德意志理论疏解
收藏 引用
复印报刊资料-外国哲学分册 2022年 第1期 3-11页
作者: 董滨宇 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哲学与文化教研部 北京100044
一般认为,康德的义务论主张道德行为的动机或者根据是纯粹理性以及对法则的意识,而非感性情感或者欲望,这一点决定着行为的道德属性.对此,情感主义者提出了大量批评,站在休谟主义的立场上,他们认为道德动机的根据应该是在以同情为主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理性与情感的统一:康德意志理论疏解
收藏 引用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 第4期61卷 150-159页
作者: 董滨宇 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哲学与文化教研部 北京100044
一般认为,康德的义务论主张道德行为的动机或者根据是纯粹理性以及对法则的意识,而非感性情感或者欲望,这一点决定着行为的道德属性。对此,情感主义者提出了大量批评,站在休谟主义的立场上,他们认为道德动机的根据应该是在以同情为主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