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通过离散型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TOPSIS)评估6批法半夏醇提物的体外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作用,建立法半夏综合品质评...
详细信息
目的通过离散型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TOPSIS)评估6批法半夏醇提物的体外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作用,建立法半夏综合品质评价新方法。方法采用香烟烟雾提取物(cigarette smoke extract,CSE)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构建Beas-2b人正常肺细胞的COPD模型,并使用MTT法测定生半夏及6批法半夏醇提取物的毒性和药效浓度,同时计算EC 50、IC 50;再由qRT-PCR、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试剂盒测定相关指标;最后通过TOPSIS法对生半夏和法半夏进行多指标综合评价。结果根据IC 50值,得出各批次样品如下毒性排序:生半夏>法半夏④>法半夏①>法半夏⑤>法半夏③>法半夏⑥>法半夏②。通过qRT-PCR法验证得出,与模型组对比,各半夏给药组的TNF-α、IL-6和IL-8的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调;并且在给药后所有给药组的SOD的含量均降低。将所有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通过TOPSIS分析,得到药效综合排序结果如下:法半夏⑥>法半夏⑤>法半夏②>法半夏①>法半夏③>法半夏④>生半夏。结论不同半夏醇提物均可抑制LPS和CSE诱导的炎症和氧化应激,综合评价第⑥批法半夏的质量最好,且TOPSIS法可以作为一种药材的综合品质评定方法,为市面上参差不齐的药材质量提供质控思路。
目的运用整合用药网络与靶点网络方法,分析探讨治疗慢性肝炎的含大黄维医方剂核心处方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查询中文资料来自中文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系统(CNKI)、万方数据库系统(Wan fan Data)、维普生物医学数据库系统(VIP)、药智网数据(...
详细信息
目的运用整合用药网络与靶点网络方法,分析探讨治疗慢性肝炎的含大黄维医方剂核心处方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查询中文资料来自中文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系统(CNKI)、万方数据库系统(Wan fan Data)、维普生物医学数据库系统(VIP)、药智网数据(YAOZHI)中收录治疗慢性肝炎的含大黄维医方剂,建立处方—药物数据库。利用SPSS Modeler18.0进行药物组的关联规则研究,寻找含大黄的核心处方。使用Cytoscape软件建立靶点网络,把有效靶点输入STRING数据库,建立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的网络;使用Metascape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注释以及京都基因组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AutoDock软件核心处方成分和核心靶蛋白分子衔接。结果由文献整理后共得到含大黄维医方剂共56首,涉及187味,其中频次>10次的10味;关联规则发现药对为大黄与小茴香、大黄与玫瑰花的支持度最高;根据频数分析、关联分析及临床用药经验,总结出治疗慢性肝炎的含大黄核心处方是大黄、小茴香、玫瑰花、藏红花、乳香、甘草。网络药理学分析发现核心处方关键成分有山柰酚、异鼠李素、乳香酸、乙酰基-α-乳香酸、藏红花酸、因香酚等,核心靶点包括IL-6、STAT3、JUN、IL-1β、TP53、CCL2、SRC、IL-10等;KEGG富集信号通路包括AGE-RAGE、IL-17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活性成分的乳香酸、藏红花酸等与IL-6、JA、TP5具有较强的亲和力。结论治疗慢性肝炎含大黄维医方剂核心处方组合可能通过AGE-RAGE、IL-17等信号通路作用于IL-6、STAT3、JUN、IL-1β、TP53等靶,为慢性肝炎的维医方药治疗及其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