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57 篇 期刊文献
  • 5 册 图书
  • 3 篇 学位论文
  • 3 篇 科技报告
  • 1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66 篇 电子文献
  • 3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43 篇 历史学
    • 42 篇 中国史
    • 3 篇 世界史
    • 1 篇 考古学
  • 13 篇 法学
    • 12 篇 政治学
    • 4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1 篇 法学
  • 11 篇 管理学
    • 7 篇 公共管理
    • 3 篇 农林经济管理
    • 1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6 篇 教育学
    • 6 篇 教育学
  • 4 篇 理学
    • 2 篇 生态学
    • 1 篇 地理学
    • 1 篇 科学技术史(分学科...
  • 4 篇 医学
    • 4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3 篇 文学
    • 2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1 篇 新闻传播学
  • 1 篇 经济学

主题

  • 18 篇 慈善事业
  • 13 篇 清代
  • 9 篇 社会保障
  • 5 篇 中国
  • 5 篇 苏州
  • 4 篇 江南
  • 4 篇 江南地区
  • 4 篇 研究
  • 3 篇 恙虫病
  • 3 篇 社会救济
  • 3 篇 二氯苯醌
  • 3 篇 晚清
  • 3 篇 慈善组织
  • 3 篇 秀丽隐杆线虫
  • 3 篇 慈善
  • 2 篇 近代转型
  • 2 篇 江浙地区
  • 2 篇 善堂
  • 2 篇 流民
  • 2 篇 上海

机构

  • 48 篇 苏州大学
  • 3 篇 江西省疾病预防控...
  • 3 篇 华中科技大学
  • 2 篇 赣州市疾病预防控...
  • 2 篇 江苏省苏州第十中...
  • 2 篇 福建省三明学院
  • 1 篇 college of socie...
  • 1 篇 江苏省苏州第十中...
  • 1 篇 广州南方建筑设计...
  • 1 篇 日本国立广岛大学
  • 1 篇 南京师范大学
  • 1 篇 赣州市疾病预防控...

作者

  • 69 篇 黄鸿山
  • 22 篇 王卫平
  • 12 篇 huang hong-shan
  • 11 篇 huang hongshan
  • 4 篇 wang wei-ping
  • 3 篇 胡晓军
  • 3 篇 黄仁发
  • 3 篇 曾桂林
  • 3 篇 liao yong
  • 3 篇 李建华
  • 3 篇 hu xiao-jun
  • 3 篇 葛慧烨
  • 3 篇 徐建民
  • 3 篇 廖勇
  • 3 篇 ge huiye
  • 3 篇 huang ren-fa
  • 2 篇 xu jian-min
  • 2 篇 郭俊
  • 2 篇 刘爱林
  • 2 篇 li jian-hua

语言

  • 69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作者=黄鸿山"
6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隋唐时期苏州移治新郭考述
收藏 引用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5年 第1期42卷 33-41页
作者: 黄鸿山 葛慧烨 苏州大学社会学院 江苏苏州215123 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校 江苏苏州215006
隋唐时期,苏州的治所曾有所变更,隋开皇十一年(591)大将杨素平定江南叛乱时,将苏州的治所由古城迁往横以东的新郭。随着战乱的结束,唐武德七年(624)时苏州治所又重新迁回古城。隋代苏州移治新郭,是因为新郭在地形、交通等方面更加适...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清代浙江养济院研究——侧重经济形态的考察
收藏 引用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 第2期36卷 182-190页
作者: 黄鸿山 苏州大学社会学院 江苏苏州215123
养济院是清代浙江普遍设立的官办社会保障机构,以救助孤贫为职能,救助内容为向孤贫提供栖身之所和衣食之资。养济院主要由财政支持,亦得到社会捐助及资产运营收益补助,经费来源较为稳定,可以长期发挥救助功能。随着财政状况的好转,乾隆...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教养兼施”的实践、成效与困境:民国浙江救济院研究(1928—1937)
收藏 引用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 第4期38卷 182-190页
作者: 黄鸿山 苏州大学社会学院 江苏苏州215123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浙江省按照中央政令推行救济院建设。救济院建设深受近代以来兴起的"教养兼施"理念影响,在努力保障救助对象生活的基础上,还注重传授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以养成其自立精神和谋生能力,并注重对救助对象进行...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晚清江南善堂田产的额租、实租与地租实收率
收藏 引用
史林 2017年 第1期 124-134页
作者: 黄鸿山 苏州大学社会学院
从道光末年至光绪末年江南8所善堂收租资料可见,善堂田产亩均额租高低不一,相差很大,这受田产种类和质量、亩制大小、押租的有无和多少等因素影响。善堂田产额租多有减免记录,表明晚清江南地租的绝对量有所减少。善堂实征地租的多寡则...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清末济良所的出现与推行
收藏 引用
学习与探索 2009年 第3期 223-228页
作者: 黄鸿山 苏州大学社会学院 江苏苏州215123
慈善事业是社会调控的重要手段。慈善事业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明末至清代,江南地区的民间慈善事业异军突起,在国家社会救济体系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浓厚的慈善氛围,使得江南地区成为全国慈善事业最为发达的地区。鉴于江南地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清代江苏养济院的救助名额、救助标准与经费来源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13年 第2期 140-155页
作者: 黄鸿山 苏州大学社会学院 215123
养济院是清代江苏普遍设立的社会保障机构。因经费限制,清代前期养济院实行限额收养,难以满足实际需要。为补助不足,官府和地方社会努力拓宽养济院的经费渠道,陆续增设额外孤贫,使其救助规模不断扩大,但受经费筹集方式限制,养济院的救...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财政资助与清代江浙育婴堂的官办化问题探析
收藏 引用
学习与探索 2015年 第2期 151-160页
作者: 黄鸿山 苏州大学社会学院历史系 江苏苏州215123
清代江浙育婴堂经费原本来自社会捐助,管理事务亦由地方绅富负责,性质属于民办组织。但随着官府财政资助的涌入,育婴堂官办色彩日渐浓厚,甚至成为彻底的官办机构。财政资助及随之而来的官办化进程,一方面对育婴堂运营状态的稳定、救助...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拯救灵魂”的努力:晚清洗心局、迁善局的出现与演变
收藏 引用
史林 2009年 第4期 54-63页
作者: 黄鸿山 苏州大学社会学院
晚清时期,由于受到西方教养院制度和社会形势变化影响,洗心局、迁善局等以收容、改造不肖子弟为职能的新型慈善组织首先在苏州出现,继而影响江浙和全国各地。但在传播过程中,其收容对象的范围不断扩大,收容改造措施日趋严厉,逐渐演变成...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1923-1932年度松江三善堂经费状况与运营实态
收藏 引用
史学月刊 2016年 第10期 95-112页
作者: 黄鸿山 钱楠 苏州大学社会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
1923—1932年度,松江育婴堂、全节堂和普济堂三所善堂的主要经费来源为田租。随着其不断增置田产,田租占其总收入的比重日益增加,三善堂的地主色彩更加浓厚。从救助内容看,三善堂出现了近代转型趋势,兴办广育院、幼稚园、松筠女校等一...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近代江南社会保障机构的经费收支与运作研究
收藏 引用
2017年
作者: 黄鸿山
本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主要探讨“社会保障机构的经费收支与运营状况”,分别梳理清代江浙养济院、育婴堂和民国年间松江三善堂、江浙救济院等社会保障机构的经费状况,并探讨经费对其运营实态的影响;下编“社会保障机构经费收支与江南... 详细信息
来源: 内蒙古大学图书馆图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