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986 篇 期刊文献
  • 9 篇 学位论文
  • 8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1,003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996 篇 医学
    • 702 篇 中医学
    • 569 篇 中西医结合
    • 182 篇 临床医学
    • 64 篇 中药学(可授医学、...
    • 12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8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8 篇 护理学(可授医学、...
    • 3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2 篇 口腔医学
    • 2 篇 医学技术(可授医学...
  • 6 篇 教育学
    • 5 篇 教育学
    • 1 篇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
  • 6 篇 管理学
    • 4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公共管理
    • 1 篇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
  • 3 篇 理学
    • 1 篇 数学
    • 1 篇 化学
    • 1 篇 生物学
    • 1 篇 统计学(可授理学、...
  • 2 篇 法学
    • 2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2 篇 工学
    • 1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1 篇 生物医学工程(可授...
    • 1 篇 生物工程
  • 2 篇 农学
    • 2 篇 兽医学
  • 1 篇 经济学
    • 1 篇 应用经济学

主题

  • 151 篇 名医经验
  • 45 篇 医案
  • 42 篇 临床经验
  • 35 篇 数据挖掘
  • 34 篇 针刺
  • 30 篇 针灸
  • 29 篇 刘启泉
  • 26 篇 中医药疗法
  • 25 篇 虚邪瘀
  • 22 篇 电针
  • 22 篇 源流
  • 22 篇 风湿病(痹病)
  • 21 篇 三级痹病
  • 20 篇 综述
  • 19 篇 用药规律
  • 19 篇 中医药
  • 19 篇 汪受传
  • 19 篇 辨证论治
  • 19 篇 针刺疗法
  • 18 篇 临床研究

机构

  • 116 篇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 76 篇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 56 篇 浙江中医药大学
  • 55 篇 河南中医药大学
  • 49 篇 安徽中医药大学
  • 43 篇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
  • 43 篇 河南风湿病医院
  • 38 篇 江西中医药大学
  • 31 篇 南京中医药大学
  • 29 篇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
  • 28 篇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
  • 27 篇 安徽省针灸医院
  • 27 篇 广州中医药大学
  • 25 篇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
  • 25 篇 湖南中医药大学
  • 24 篇 上海中医药大学
  • 23 篇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 21 篇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
  • 20 篇 河北中医学院附属...
  • 20 篇 湖北中医药大学

作者

  • 78 篇 孙远征
  • 45 篇 刘启泉
  • 42 篇 娄玉钤
  • 33 篇 蔡圣朝
  • 28 篇 sun yuanzheng
  • 27 篇 李满意
  • 25 篇 王明明
  • 22 篇 sun yuan-zheng
  • 22 篇 汪受传
  • 21 篇 石芳
  • 21 篇 王庆其
  • 20 篇 傅萍
  • 17 篇 孙颖哲
  • 15 篇 于天洋
  • 14 篇 吕雄
  • 14 篇 王志坤
  • 14 篇 车志英
  • 14 篇 方剑乔
  • 14 篇 孙建慧
  • 13 篇 lou yu-qian

语言

  • 1,003 篇 中文
检索条件"基金资助=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发〔2014〕20号"
1003 条 记 录,以下是951-960 订阅
排序:
谢晶日授基于六郁伐脾理论辨治功能性消化不良经验
收藏 引用
四川中医 2023年 第3期41卷 1-4页
作者: 饶显俊 谢晶日 曲天娇 黄飞 张泽军 孙志文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谢晶日授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核心病机是六郁伐脾,脾失其用,升降失司,壅滞中焦,以生满痛。气、血、痰、火、湿、食郁等六郁为其病诱因,脾胃虚弱为其病基础,属本虚标实之证。临证提出“无郁不成痞,消痞先解郁”的学术理念。治疗...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卵巢癌术后案——名老中医学查房实录(19)
收藏 引用
浙江中医杂志 2017年 第7期52卷 509-510页
作者: 卢嫣 王庆其 黄瑶 陈敏 王晔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上海200437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上海201203
1住院病史张某某,女,60岁。入院时间:2017年3月14日。患者因“卵巢癌术后近1年,下腹胀痛2月”入院。患者2016年4月现双侧卵巢混合性包块,即行卵巢癌根治术(病理诊断:高级别浆液性癌),术后行紫杉醇+卡铂化疗8个疗程,效不显...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热病案——名老中医学查房实录(14)
收藏 引用
浙江中医杂志 2016年 第10期51卷 733-734页
作者: 王庆其 卞慧 费晓燕 林江 王秀薇 李海峰 戴彦成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上海201203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上海200032
1住院病史钱某某,男,72岁。入院时间:2016年7月12日。患者因"乏力1月余,加重半月伴热5天"入院。患者1月前无诱因下出现乏力,双下肢为主,呈进行性加重,伴体重下降,于2016年7月7日入住外院。期间体温最高达39℃,经治疗,疗效不佳,拟...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独活寄生合剂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合并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对骨代谢的影响
收藏 引用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0年 第2期36卷 135-137页
作者: 李璘麟 周小莉 谢婷婷 熊川 贵阳中医学院研究生院 贵州贵阳550002 重庆市中医院 重庆400021
目的:观察独活寄生合剂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合并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Osteoarthritis,KOA)对骨代谢的影响。方法: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碳酸钙D3片及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治疗...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眩晕案——名老中医学查房实录(20)
收藏 引用
浙江中医杂志 2017年 第9期52卷 662-663页
作者: 王庆其 吴梓堇 黄瑶 陈敏 张振贤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上海200032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上海200437
1住院病史范某,男,77岁。因“反复头晕10年余.加重伴双下肢乏力2周”入院。患者十余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头晕,多次测得血压偏高,
来源: 评论
中药阻断高龄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转危并治愈1例
收藏 引用
中国中医急症 2020年 第10期29卷 1699-1701页
作者: 张军 李汉永 罗卫东 喻灿 刘静 李旭成 刘清泉 张伯礼 湖北省武汉市中医医院 湖北武汉430060 北京中医医院 北京100000 天津中医药大学 天津300000
本文介绍1例95岁高龄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以“热伴咳嗽10 d”为主症,呼吸道症状,CT提示双肺多感染灶,呈磨玻璃样改变,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呼吸急促,频率大于30次/min,血氧饱和度低于93%,分型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胡玉荃主任医师调补冲任、逐瘀消瘕治疗滑胎经验
收藏 引用
中医研究 2021年 第3期34卷 69-72页
作者: 郭淼 翟凤霞 陈萍 李焱 孙建华 李娜 李敏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河南郑州450000 河南中医药大学 河南郑州450046
胡玉荃主任医师为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中医妇科专业优秀骨干培养指导老师。胡老从事中医妇科医疗、学和科研工作近60年,擅长治疗妇科疑难杂症,创立“通胞系列合剂”运用于临床二十余年,治疗不孕症...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饶旺福治疗重症肌无力特色浅析
收藏 引用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 第1期32卷 17-20页
作者: 黄春华 韦玲芝 饶旺福(指导)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南昌330006 江西中医药大学 南昌330004
饶旺福授,国家名老中医,从事中医临床多年,平素博览中医典籍,始终坚持中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在前的基础上,摸索出了自己对于重症肌无力诊疗的一套见解,在临床中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文将从饶旺福对重症肌无力的辨治思路、分型...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三叉神经痛部深浅刺法之刍议
收藏 引用
浙江中医杂志 2018年 第9期53卷 640-641页
作者: 李潇海 李荣荣 李晓宇 孙晶 方剑乔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浙江杭州310053
三叉神经痛是临床常见的难治性疾病,目前针刺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然而在面部部穴位针刺深度上存在分歧与差异。今通过分析深刺与浅刺的理论依据,适用证型,并结合三叉神经痛的中医辨证分型,讨论两者在本病中的选择及运用时机。
来源: 评论
李正胜授升清通腑法治疗慢性肾衰竭经验总结
收藏 引用
光明中医 2022年 第9期37卷 1564-1567页
作者: 何娜 李正胜 黄海平 贵州中医药大学 贵州贵阳550002 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肾内科 贵州贵阳550002
李正胜授认为慢性肾衰竭的病机关键为脾肾气虚、湿浊瘀毒积聚。治疗上以“升清通腑”为立法,临证经验有:初期以健脾升阳,少佐风药为要;中期重视益气温阳化湿,运脾调精;晚期以升清通腑,畅调枢机为法;平日更加强预防调摄、平衡阴阳,防...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