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97 篇 期刊文献
  • 3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300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291 篇 医学
    • 121 篇 中医学
    • 108 篇 临床医学
    • 99 篇 中西医结合
    • 29 篇 中药学(可授医学、...
    • 8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7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5 篇 护理学(可授医学、...
    • 4 篇 医学技术(可授医学...
    • 1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1 篇 口腔医学
  • 8 篇 管理学
    • 5 篇 公共管理
    • 2 篇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
    • 1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6 篇 工学
    • 2 篇 生物医学工程(可授...
    • 1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1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1 篇 食品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软件工程
  • 5 篇 理学
    • 3 篇 生物学
    • 1 篇 数学
    • 1 篇 化学
    • 1 篇 系统科学
  • 2 篇 教育学
    • 1 篇 教育学
    • 1 篇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
  • 2 篇 农学
    • 1 篇 作物学
    • 1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主题

  • 13 篇 名医经验
  • 12 篇 临床经验
  • 9 篇 医案
  • 9 篇 数据挖掘
  • 9 篇 脑卒中
  • 8 篇 meta分析
  • 8 篇 随机对照试验
  • 7 篇 针刺
  • 6 篇 化疗
  • 6 篇 用药规律
  • 6 篇 针灸
  • 6 篇 失眠
  • 5 篇 危险因素
  • 5 篇 中医药
  • 5 篇 网络药理学
  • 5 篇 电针
  • 5 篇 抑郁症
  • 4 篇 临床观察
  • 4 篇 朱丹溪
  • 4 篇 经皮穴位电刺激

机构

  • 107 篇 浙江中医药大学
  • 59 篇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
  • 32 篇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
  • 19 篇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
  • 18 篇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
  • 16 篇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
  • 15 篇 浙江大学
  • 13 篇 浙江省中医院
  • 12 篇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
  • 11 篇 浙江省中医药研究...
  • 8 篇 杭州市中医院
  • 8 篇 浙江医院
  • 7 篇 浙江省人民医院
  • 7 篇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
  • 6 篇 湖州市中医院
  • 6 篇 浙江省中西医结合...
  • 5 篇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
  • 5 篇 湖州市第一人民医...
  • 5 篇 杭州师范大学
  • 5 篇 省部共建中医湿证...

作者

  • 11 篇 金卫东
  • 10 篇 姚新苗
  • 10 篇 方剑乔
  • 9 篇 李金霞
  • 9 篇 傅瑞阳
  • 9 篇 许丽
  • 9 篇 徐泉珍
  • 8 篇 范炳华
  • 8 篇 王晨瑶
  • 7 篇 陈利芳
  • 7 篇 张颖
  • 7 篇 陈华
  • 7 篇 陈学奇
  • 7 篇 叶利群
  • 7 篇 刘姗
  • 7 篇 曹毅
  • 7 篇 陈明显
  • 6 篇 陈永灿
  • 6 篇 季聪华
  • 6 篇 陈正昕

语言

  • 299 篇 中文
  • 1 篇 英文
检索条件"基金资助=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重点项目"
300 条 记 录,以下是261-270 订阅
排序:
针刺治疗脑卒中亚急性期运动障碍: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针灸 2014年 第4期34卷 313-318页
作者: 陈利芳 方剑乔 吴媛媛 马睿杰 徐守宇 沈来华 罗开涛 高峰 包烨华 倪克锋 李丽萍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针灸科 杭州310005 浙江中医药大学 杭州310053 嘉兴市中医院 杭州市中医院
目的:验证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亚急性期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将126例缺血性脑卒中亚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61例)和常规治疗组(65例),常规治疗组接受西医内科基础治疗和康复训练,针刺组在常规治疗...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烧山火”针法临床应用机制探析
收藏 引用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5年 第5期16卷 35-36,39页
作者: 周传龙 包洁 邵晓梅 高宏 方剑乔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浙江杭州310005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针灸教研室 浙江杭州310053 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杭州310053
追根溯源,烧山火针法起源于《黄帝内经》,随着单式针刺补泻手法和热补法的发展,出现了热刺法,“烧山火”针法形成雏形;“烧山火”名称最早见于明代徐凤《金针赋》,但描述不明确,致后代医家意见分歧,均根据各自临床经验进行操作...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抗抑郁药物与转躁
收藏 引用
四川精神卫生 2015年 第1期28卷 14-16页
作者: 高之涵 金卫东 浙江中医药大学 310053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同德医院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 浙江省精神卫生中心
心境障碍转为轻躁狂、躁狂或混合发作状态与抗抑郁药物的关系一直是一个特别有争议的话题。为了明确“抗抑郁药物相关的心境障碍”的术语,国际双相障碍协会( ISBD)一直推荐使用“治疗性急性心境转换”来取代“抗抑郁药物导致的转相”...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分层级管理模式在消毒隔离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收藏 引用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4年 第23期24卷 5970-5972页
作者: 金瑛 易红梅 何桂娟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护理部 浙江杭州310005
目的探讨护理部如何运用分层级管理,实施消毒隔离措施,保证消毒隔离质量,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1-2012年护理部设立消毒隔离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消毒隔离质量标准制定、质量监控、专业知识培训和考核;科室设立消毒隔离...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中国文献的循证医学评价老年抑郁症患者P300变化
收藏 引用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4年 第11期33卷 1235-1237页
作者: 沈莹 陈正昕 金卫东 马永春 王伟 浙江大学医学院临床心理室 杭州310012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 浙江省精神卫生中心
目的 分析老年抑郁症患者P300潜伏期和波幅的变化. 方法 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以及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进行检索,同时联合手工检索对国内发表的13项符合本研究标准的文献应用RenMan4.1进行Meta分析. 结果 老年抑...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颈性眩晕的椎动脉颅内段(V_4段)血管形态病理学改变
收藏 引用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 第12期38卷 1363-1368页
作者: 范炳华 许丽 林敏 李伟 汪芳俊 徐泉珍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杭州310005 浙江医院 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目的]探索颈性眩晕的椎动脉颅内段(V4段)血管形态病理学改变。[方法]回顾1999年至2011年以眩晕为主症,符合寰枕痛、恶心(呕吐)、耳鸣(耳塞)、视物模糊(视物旋转)4项症状中2项以上,经颅多普勒检测有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增快或减慢患者,采...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颈性眩晕的椎动脉起始段(V_1段)血管形态病理学改变
收藏 引用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 第10期38卷 1135-1140页
作者: 范炳华 许丽 林敏 李伟 汪芳俊 徐泉珍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杭州310005 浙江医院 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目的]探索颈性眩晕的椎动脉起始段(V1段)血管形态病理学改变。[方法]回顾1999年至2011年以头晕为主症,符合寰枕痛、恶心(呕吐)、耳鸣(耳塞)、视物模糊(视物旋转)4项症状中2项以上,经颅多普勒检测有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增快或减慢患者1680...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抑肝扶脾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年 第6期34卷 656-660页
作者: 陈明显 陈军贤 夏亮 傅睿 陆拯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消化科 杭州310012 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中西医结合脾胃病研究所 杭州310007
目的评价抑肝扶脾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with diarrhea,IBS-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治疗组给予抑肝扶脾汤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匹维溴铵片,2组疗程均...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三部推拿法对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模型家兔的干预作用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4年 第8期32卷 1909-1912页
作者: 王新华 范炳华 徐泉珍 王鹏 许丽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浙江杭州310053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浙江杭州310005
目的:观察三部推拿法对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模型动物的干预作用,为三部推拿法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32只健康家兔(不分雌雄)完全随机分成生理盐水组、模型对照组、三部推拿法组和传统推拿法组4组,采用眼震电...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电针夹脊穴为主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评价
收藏 引用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4年 第4期32卷 742-744页
作者: 陈晓军 陈利芳 章旭萍 方针 李霞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浙江杭州310005
目的:评价电针夹脊穴为主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法将70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分为电针夹脊组和常规针刺组,每组各35例。在药物治疗和头针治疗的基础上,电针夹脊组选取夹脊穴1、3、5、7、9、11、13、15、17与2...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