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1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11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7 篇 文学
    • 4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3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1 篇 哲学
    • 1 篇 哲学
  • 1 篇 法学
    • 1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1 篇 教育学
    • 1 篇 教育学
  • 1 篇 艺术学
    • 1 篇 戏剧与影视学

主题

  • 2 篇 格萨尔史诗
  • 1 篇 《内塔尼亚胡一家》
  • 1 篇 学校生活
  • 1 篇 群体交往生活
  • 1 篇 《人民文学》
  • 1 篇 流动性理论
  • 1 篇 话语建构
  • 1 篇 伦理
  • 1 篇 犹太身份认同
  • 1 篇 上海
  • 1 篇 伦理身份
  • 1 篇 乡村振兴
  • 1 篇 郭小川
  • 1 篇 致青年公民
  • 1 篇 公共精神
  • 1 篇 萨拉·朱厄特
  • 1 篇 格萨尔王生活年代
  • 1 篇 叙事
  • 1 篇 族群密码
  • 1 篇 历史错位

机构

  • 3 篇 天津开放大学
  • 2 篇 东南大学
  • 2 篇 华东师范大学
  • 1 篇 苏州科技大学
  • 1 篇 上海师范大学
  • 1 篇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 1 篇 宿迁学院
  • 1 篇 南阳师范学院

作者

  • 3 篇 xu meiheng
  • 3 篇 徐美恒
  • 1 篇 lv tiantian
  • 1 篇 qian si-heng
  • 1 篇 li changting
  • 1 篇 yang xiaojuan
  • 1 篇 zhu kang
  • 1 篇 张浩洋
  • 1 篇 罗雅婷
  • 1 篇 吴瑾瑾
  • 1 篇 李长亭
  • 1 篇 杨晓娟
  • 1 篇 钱思衡
  • 1 篇 朱康
  • 1 篇 吕耀怀
  • 1 篇 吕甜甜
  • 1 篇 韦清琦

语言

  • 11 篇 中文
检索条件"基金资助=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文学中的伦理生活研究研究成果"
11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社会主义高潮的身份书写——语境的郭小川《致青年公民》
收藏 引用
当代作家评论 2025年 第1期 143-151页
作者: 朱康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
、为“青年读者”的“诗的增产”1955年10月,刚调到国作家协会的郭小川,以“马铁丁”之名在《人民文学》发表长诗《投入火热的斗争——致青年公民,并献给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马铁丁”本是郭小川和陈笑雨、张铁夫...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上海姑娘”的难题:社会主义新人何以可能?——以电影《上海姑娘》为心的讨论
收藏 引用
妇女研究论丛 2025年 第2期 119-128页
作者: 钱思衡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影片《上海姑娘》通过塑造技术员白玫这典型形象,呈现出20世纪50年代建构社会主义新人的尝试。白玫的三重身份特质——知识分子与体力劳动者的身份张力、技术女性对爱情叙事的重构、上海都市符号与工地劳动空间的互文性并置,揭示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时空流动·意识形态冲突与历史反思—《内塔尼亚胡家》当代美国犹太知识分子身份认同与建构
收藏 引用
当代外国文学 2025年 第02期 24-30页
作者: 吴瑾瑾 张浩洋 东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外国语学院
美国犹太作家约书亚·科恩的《内塔尼亚胡家》因触及美国社会较为敏感的种族问题而引发强烈社会反响。小说主人公在20世纪上半期辗转不同人生驿站,历经各种社会矛盾冲突,尤其是他与修正派犹太复国主义者在意识形态、政治主张和...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收集与处理的隐私问题及其伦理维度
收藏 引用
哲学动态 2017年 第2期 63-68页
作者: 吕耀怀 罗雅婷 苏州科技大学教育与公共管理学院
在大数据时代,信息隐私问题尤为凸显,它涉及个人信息的收集与处理两个方面。如何在实现收集与处理个人信息之社会价值的同时,又切实保护好个人的信息隐私,维护个人的隐私利益,这需要从道德、法律及技术方面加强建设。
来源: 评论
基于四种学校生活维度的公共精神培育研究
收藏 引用
国教育学刊 2020年 第5期 93-96页
作者: 杨晓娟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上海200062
公共精神是现代公民在公共生活所需秉持的核心品质,表达着人在公共生活积极的生存状态。本研究尝试从制度规范生活、课堂教学生活、群体交往生活以及公共参与生活四个维度,分析学校教育如何培育学生的公共精神。制度所形塑的有序化...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格萨尔王生活年代探析
收藏 引用
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2年 第1期 26-34页
作者: 徐美恒 天津开放大学社会教育学部
格萨尔史诗的格萨尔王生活在我国历史上的哪个阶段,直颇受学界争议,代表性的理论假设包括先秦说、唐代说、宋代说等,也有种放弃探寻其生活时代的综合历史人物典型形象说。从格萨尔史诗是原发于岭部落的口传族群身份文化这点考虑...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天绳与魔梯:格萨尔史诗的逃生叙事解读
收藏 引用
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3年 第3期 33-39页
作者: 徐美恒 天津开放大学社会教育学部
藏族格萨尔史诗讲述英雄格萨尔王东征西讨、降妖除魔的过程,在叙述到些征讨对象的逃生方式时,多次出现魔梯、天绳或天梯意象。逃生者往往是王及其属下和眷属,或王的上师;逃生的路径是魔梯、天绳或天梯;逃生的方向指向高处的天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科幻、科技和文化软实力:《格萨尔》史诗魔幻叙事解读
收藏 引用
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1年 第5期 30-40页
作者: 徐美恒 天津开放大学社会教育学部
《格萨尔》史诗作为青藏高原上岭部落流传下来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有大量魔幻叙事像“活化石”样,潜藏着丰富的人类文化信息。魔幻叙事的有些内容具有阅读生成层面的科学启蒙意义的科幻价值;有些则可能是潜藏的“黑科技”形态...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卡斯特桥市长》伦理身份的话语建构
收藏 引用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2021年 第1期 47-60页
作者: 李长亭 南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本文拟从语言学和伦理学层面分析《卡斯特桥市长》亨查德与其他主体人物在经济和情感上的纠葛,试图揭示出主体人物间错综复杂的两性关系以及社会发展过程伦理秩序和伦理身份的话语建构。文章认为,亨查德与新兴工业社会的代表法伏雷...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乡村振兴战略下欠发达地区乡风文明建设路径研究
收藏 引用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 第33期5卷 21-25页
作者: 吕甜甜 宿迁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苏宿迁223800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二十字”方针,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交会和过渡时期的项重大战略任务。欠发达地区乡风文明...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