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7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17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0 篇 哲学
    • 10 篇 哲学
  • 4 篇 法学
    • 2 篇 政治学
    • 2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1 篇 社会学
  • 3 篇 文学
    • 2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2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1 篇 工学
    • 1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1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 篇 软件工程
  • 1 篇 管理学
    • 1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主题

  • 2 篇 注意意识
  • 2 篇 意向体验
  • 2 篇 原意识
  • 2 篇 斯宾诺莎
  • 2 篇 马克思
  • 2 篇 现象学意识
  • 1 篇 民主
  • 1 篇 躯体化疑难
  • 1 篇 《大腕》
  • 1 篇 海德格尔
  • 1 篇 杜威
  • 1 篇 《神学政治论》荷兰...
  • 1 篇 手抄本出版物
  • 1 篇 世界观
  • 1 篇 具身性实践
  • 1 篇 史实勘误
  • 1 篇 自然化的欲望
  • 1 篇 卡西尔
  • 1 篇 德国启蒙
  • 1 篇 形而上学

机构

  • 3 篇 复旦大学
  • 3 篇 西安交通大学
  • 3 篇 中山大学
  • 2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
  • 1 篇 西安邮电大学
  • 1 篇 海南大学
  • 1 篇 上海外国语大学
  • 1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
  • 1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
  • 1 篇 武汉大学
  • 1 篇 陕西师范大学

作者

  • 3 篇 张任之
  • 2 篇 wang jiaxin
  • 2 篇 吴勇立
  • 2 篇 王嘉新
  • 2 篇 毛竹
  • 1 篇 yu xin
  • 1 篇 liu quanguo
  • 1 篇 sun ning
  • 1 篇 闫欣
  • 1 篇 shi fuqi
  • 1 篇 yan xin
  • 1 篇 郑辟瑞
  • 1 篇 石福祁
  • 1 篇 huang qixiang
  • 1 篇 郁欣
  • 1 篇 孙宁
  • 1 篇 刘全国
  • 1 篇 汪信砚
  • 1 篇 黄启祥
  • 1 篇 郑国玉

语言

  • 17 篇 中文
检索条件"基金资助=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斯宾诺莎全集》翻译与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17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菲洛佩特传》与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荷兰语译本索隐
收藏 引用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 第2期24卷 25-36页
作者: 毛竹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北京102488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100732
1670年斯宾诺莎匿名出版的《神学政治论》可能是17世纪西方近代早期哲学著作之中版本史和流传史最为复杂的著作之一,也很可能是斯宾诺莎著作版本研究之中最难解开的谜团:其诸多拉丁语版本的出版商、出版地和版本都采用了伪托的虚假信息...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斯宾诺莎论妇女的政治能力
收藏 引用
世界哲学 2021年 第6期 48-58,158页
作者: 黄启祥 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斯宾诺莎是西方近代第一个民主主义哲学家,但是他的政治哲学却存在不民主的一面,即否认妇女的政治能力,从而否认妇女的政治权利。如何看待斯宾诺莎关于妇女政治能力的论述,关涉到我们如何理解斯宾诺莎的政治哲学乃至其整个哲学体系。通...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杜威式民主基础的困境与难题
收藏 引用
学术界 2021年 第6期 39-45页
作者: 郑国玉 上海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上海200083
杜威的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民主建立在三大基础之上:对人的可变、个人的理智能力和集体的共同智慧的信赖。杜威过于相信人的可变。事实上,对于改变人,人类能做的事情是很有限的。杜威忽略了个人的理智能力存在程度的差异,在不...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德国启蒙哲学中的“理
收藏 引用
中国社会科学 2022年 第1期 186-203,208页
作者: 张任之 中山大学哲学系、东西哲学与文明互鉴研究中心 广州510275
在英国哲学的影响下,德国启蒙哲学的第二阶段呈现出多元的发展形态,这一思想图景构成了康德批判哲学产生和发展的思想境域。在这一阶段中,诉诸“常识理”是德国启蒙哲学家最重要的共识,而康德正是通过对“常识理”的批判和检讨,展...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朝向更完整的实在概念:胡塞尔与舍勒论实在与还原
收藏 引用
哲学研究 2020年 第7期 109-117,129页
作者: 王嘉新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胡塞尔的意识现象学与舍勒的生命形而上学表面上泾渭分明,但实际上,围绕着舍勒后期在实在问题上对胡塞尔的批评,两者的工作缠绕在了一起。本文重新分析与检讨了舍勒在《唯心论与实在论》中针对胡塞尔所作的批评,以此说明,舍勒基于自...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意识生命的本质与还原:从狄尔泰到胡塞尔
收藏 引用
哲学研究 2022年 第10期 97-105页
作者: 王嘉新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在狄尔泰与胡塞尔之间、生命解释学与超越论现象学之间存在着深刻的逻辑关联。本文从狄尔泰(及米施)对胡塞尔现象学的质疑与胡塞尔所作的自辩出发,反思这两条思考路径的共同目标与具体分野,并揭示胡塞尔现象学中本质还原与超越论还原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反形而上学:马克思与现象学
收藏 引用
哲学研究 2024年 第6期 44-52页
作者: 郁欣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从对传统西方哲学内在批判的角度看,马克思哲学是后黑格尔哲学以来的反形而上学的一个隐秘开端。马克思的反形而上学的切入点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生产实践。这种物质生产实践作为一种具身实践,不同于以往西方哲学的实践概念。从...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李达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史实勘误之二——关于李达是否翻译过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考辨
收藏 引用
江汉论坛 2013年 第4期 51-57页
作者: 汪信砚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
学界至今仍广泛流行的关于李达所译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于1930年1月由上海昆仑书店出版的说法只不过是一种讹传。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首位中文全译者刘曼为否证这一讹传提供了有力的证词,而另一位中文全译者郭沫若的有关记...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意识现象学如何谈论“意识”
收藏 引用
哲学动态 2018年 第11期 55-62页
作者: 张任之 中山大学哲学系、现象学研究所
胡塞尔开创的现象学常常以"意识现象学"而名世,本文阐明何谓意识现象学所谈论的"意识"。在1901年的《逻辑研究》和1906年的《逻辑学与认识论导论》讲座中,胡塞尔都谈到了三种不同的意识概念,它们相互有交叠。综合来...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林语堂中华典籍英译中的去陌生化
收藏 引用
外语教学 2024年 第2期45卷 85-90页
作者: 刘全国 闫欣 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西安邮电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
“两脚踏东西文化”的林语堂,在近百年前已经用英语向世界译介了中华典籍,成就斐然。本文认为林语堂典籍英译的独到之处是在翻译过程中,从语言、文本和场景等方面对典籍进行了“去陌生化”译写,通过选译、改写和阐释等翻译书写方式把高...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