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8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18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6 篇 管理学
    • 16 篇 公共管理
    • 1 篇 农林经济管理
  • 2 篇 历史学
    • 2 篇 中国史
    • 2 篇 世界史
  • 1 篇 法学
    • 1 篇 社会学
  • 1 篇 医学
    • 1 篇 临床医学

主题

  • 12 篇 社会工作
  • 4 篇 场景实践
  • 2 篇 基层治理
  • 2 篇 自我增能
  • 2 篇 社会工作理论
  • 1 篇 自觉与自决
  • 1 篇 场景化专业实践
  • 1 篇 问题导向
  • 1 篇 文化自觉
  • 1 篇 计生特殊家庭
  • 1 篇 深度社会工作
  • 1 篇 理论体系
  • 1 篇 场景化知识
  • 1 篇 协同实务研究
  • 1 篇 社会工作伦理
  • 1 篇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
  • 1 篇 有限理性
  • 1 篇 反身
  • 1 篇 多重贫困
  • 1 篇 平民关怀

机构

  • 17 篇 厦门大学
  • 1 篇 深圳市南山区慢性...
  • 1 篇 浙江万里学院

作者

  • 17 篇 童敏
  • 15 篇 tong min
  • 4 篇 wu baohong
  • 4 篇 吴宝红
  • 4 篇 许嘉祥
  • 3 篇 周晓彤
  • 3 篇 史天琪
  • 3 篇 xu jia-xiang
  • 2 篇 zhou xiao-tong
  • 2 篇 刘芳
  • 2 篇 shi tianqi
  • 1 篇 骆成俊
  • 1 篇 周燚
  • 1 篇 liu fang
  • 1 篇 xu jiaxiang
  • 1 篇 zhou yi
  • 1 篇 高爽
  • 1 篇 gao shuang
  • 1 篇 xin junqing
  • 1 篇 luo chengjun

语言

  • 18 篇 中文
检索条件"基金资助=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时代的场景实践与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理论体系建设""
1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深度社会工作的百年审视与本土理论体系建构
收藏 引用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 第3期69卷 113-120页
作者: 童敏 许嘉祥 厦门大学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 福建厦门361005
西方社会工作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但是有关它的理论基础仍然认识不清,总是面临"浅显"的质疑。显然,对"深度"社会工作的探究不仅是理论发展的要求,而且对于中国社会工作的专业和职业发展以及本土理论体系建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抗逆力理论的文审视与中国社会工作理论构建
收藏 引用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 第1期71卷 22-30页
作者: 童敏 许嘉祥 高爽 厦门大学社会工作系 福建厦门361005
随着抗逆力研究的深入,这一理论与特定场景中的文因素关联变得越来越突出,目前抗逆力理论的文内涵挖掘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共识,尤其对于深受抗逆力理论影响并且经历了十多年快速发展的中国本土社会工作而言,亟需探究抗逆力理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新时代的人文关怀:马克思主义社会工作的回顾与前瞻
收藏 引用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19年 第6期 98-108页
作者: 童敏 刘芳 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
在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下,社会工作从20世纪60年代起开始摒弃弗洛伊德的自然人的理论假设,倡导在历史和社会场景中理解人的成长改变要求,给服务对象以真正的人文关怀。尽管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工作的影响经历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工作、结构社会...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如实感知中的心灵解放:增能策略的东方视角
收藏 引用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18年 第5期 105-114页
作者: 童敏 许嘉祥 厦门大学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 福建厦门361006
随着上世纪80年代增能服务的兴起,增能这一概念几乎成了社会工作者在社会层面开展服务的代名词。但是,什么才是增能?怎样才能增能?这些基本问题却一直争论不休。文章希望通过对上世纪90年代兴起的正念治疗进行梳理,描述另一种崭新的增...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专业的“陷阱”:三社联动下计生特殊家庭帮扶服务的反思
收藏 引用
中国行政管理 2019年 第4期 132-137页
作者: 童敏 吴宝红 厦门大学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
国家"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引领下,如何通过社会工作的专业发展促进相互协作的"三社联动"机制,已成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中亟待解决的难题。本研究以厦门市计生协会计生特殊家庭帮扶项目为个案,通过2年的跟进研究...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超越心理学与社会学:社会工作的在地性审视及其理论重构
收藏 引用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 第6期72卷 10-17页
作者: 童敏 周晓彤 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社会工作系 福建厦门361005
随着中国社会工作逐渐步入深度职业阶段并且成为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的一支重要专业力量,本土实践要求与西方实践逻辑之间的冲突越来越明显。因此,厘清学科属性就成为中国社会工作发展亟待解决的难题。考察西方社会工作的专业实践逻辑及...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场景问题解决:中国特色社会工作的道路选择与理论建构
收藏 引用
河北学刊 2023年 第3期43卷 162-171页
作者: 童敏 周晓彤 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 福建厦门361005
随着中国社会工作逐渐深入,中国基层治理实践成为创新的重要专业力量,这种在日常现实生活中开展专业服务的场景问题解决的要求日益凸显,成为“高质量”专业发展的基本诉求。通过对这种场景问题解决方式的深入讨论可以发现,中国社...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层治理与自我增能:中国特色社会工作道路的理论审视
收藏 引用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 第5期37卷 1-12页
作者: 童敏 周晓彤 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 福建厦门361005
自2013年社会工作被我国政府视为基层“三社联动”的专业支撑之后,它逐渐成为基层治理实践中不可或缺的创新力量。然而,中国社会工作在基层治理实践中的专业功能是不清晰的,不仅没有明确的专业成效,而且缺乏有效的专业手法,特别是在国...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从需求导向到问题导向:社会工作中国道路”的专业合法性考察
收藏 引用
社会工作 2019年 第4期 4-12,109页
作者: 童敏 周燚 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
我国本土社会工作已经进入了跨部门联合推动的阶段,不仅服务的领域和深度得到进一步拓展,而且服务专业呼声越来越高,急需服务对象以及利益相关方认可,获得专业合法性,而国内有关研究却集中在专业性的探讨上,忽视专业性背后的合法性问...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风险中的能力:脱贫攻坚社会工作实践与反思
收藏 引用
中国社会工作研究 2019年 第1期 113-131,213页
作者: 童敏 吴宝红 厦门大学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
目前我国扶贫工作进入了攻坚阶段,如何做好无法就业的多重贫困人群的脱贫及其返贫预防工作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而这一问题的解决主要依赖多重贫困人群能力的深度发掘和社会资源的多方链接,以便有效应对随时出现的返贫风险。尽管...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