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1 篇 期刊文献
  • 1 篇 学位论文

馆藏范围

  • 22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0 篇 文学
    • 5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4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1 篇 新闻传播学
  • 5 篇 哲学
    • 5 篇 哲学
  • 4 篇 法学
    • 2 篇 社会学
    • 2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4 篇 艺术学
    • 2 篇 艺术学理论
    • 2 篇 美术学
  • 2 篇 教育学
    • 1 篇 教育学
    • 1 篇 体育学
  • 1 篇 管理学
    • 1 篇 公共管理

主题

  • 22 篇 “延异”
  • 11 篇 德里达
  • 6 篇 解构主义
  • 2 篇 形而上学
  • 2 篇 汉字
  • 2 篇 弗洛伊德
  • 2 篇 逻各斯
  • 2 篇 语言
  • 2 篇 索绪尔
  • 2 篇 象形文字
  • 2 篇 “解构”
  • 2 篇 逻各斯中心主义
  • 1 篇 图像表述
  • 1 篇 同意
  • 1 篇 电子游戏
  • 1 篇 “异化”
  • 1 篇 “物质”
  • 1 篇 “文革”前十年
  • 1 篇 继承与创新
  • 1 篇 解构

机构

  • 3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
  • 2 篇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
  • 1 篇 四川师范大学
  • 1 篇 河南理工大学
  • 1 篇 安徽大学
  • 1 篇 南京财经大学
  • 1 篇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
  • 1 篇 上海交通大学
  • 1 篇 河南大学
  • 1 篇 湖北大学
  • 1 篇 厦门大学
  • 1 篇 南开大学
  • 1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
  • 1 篇 扬州大学

作者

  • 4 篇 尚杰
  • 1 篇 黄晓华
  • 1 篇 陈军
  • 1 篇 陈李萍
  • 1 篇 朱林
  • 1 篇 陈皖昌
  • 1 篇 吴娱玉
  • 1 篇 耿开君
  • 1 篇 简圣宇
  • 1 篇 shang jie
  • 1 篇 谢欣润
  • 1 篇 岛子
  • 1 篇 林书杰
  • 1 篇 杨群
  • 1 篇 胡勤
  • 1 篇 wu yu-yu
  • 1 篇 祝悦
  • 1 篇 王克明
  • 1 篇 李天道
  • 1 篇 刘军平

语言

  • 22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延异”"
22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延异
收藏 引用
外国文学 2004年 第4期 53-60页
作者: 胡继华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跨文化研究所 北京100024
一句话概说延异(differance)是法国哲学家德里达(Jacques Derrida,1930-)的一个自创符号,他将差异(difference)中的一个字母E变为A,从而在沉默之中质疑和颠覆逻各斯中心论,进而解开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死结.
来源: 评论
语言的“延异”与解构的价值
收藏 引用
哲学研究 2008年 第9期 85-92页
作者: 尚杰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一 德里达吸取了索绪尔的研究成果,他接过索绪尔语言的任意性与差异性的立场,针对语言符号能指与所指的划分,提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解构思想。所谓“解构”,即通过对“延异”(differance)这个德里达发明的“拼音文字中的象形文...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延异”说德里达的读法
收藏 引用
求是学刊 1994年 第6期21卷 9-12页
作者: 耿开君 南开大学哲学系
来源: 评论
试从德里达“延异”的角度探究译本差异的原因 ——以《歌德谈话录》的中译本为例
试从德里达“延异”的角度探究译本差异的原因 ——以《歌德谈话...
收藏 引用
作者: 祝悦 厦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外文经典著作的重译是一种常态,对不同译本自然也有诸多研究和评论,但视角多从归化和异化出发,着眼于译文的中文达意和优美程度。通过对比研究朱光潜、洪天富、杨武能和孙晓峰四位学者所著的《歌德谈话录》译本,笔者发现不同译本中大量...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延异”视角下的翻译忠实
收藏 引用
科教文汇 2007年 第5S期 181-182页
作者: 朱林 河南理工大学外国语系 焦作河南454000
“延异”作为德里达的一种解构策略和书写活动,它不仅涉及到语言翻译中的不可译性问题,同时也拆解了翻译中由来已久的“原文(作者)/译文(译者)”的二元划分模式,从而颠覆了把“忠实”作为翻译的首要标准这一传统观念。因此译文不管是在...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书法与“延异”
收藏 引用
书法 2015年 第6期 109-111页
作者: 林书杰
"延异"(différance)是德里达为颠覆传统的形而上学而生造的"词"。"延异"不受语言控制,属游离于"言语中心论"之外的‘词"。就此"延异’的特征与汉字相似—汉字的意义不需要借助...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恶的“延异”——《蝇王》中人性的不确定性
收藏 引用
名作欣赏 2006年 第18期 68-71页
作者: 陈李萍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教学部 北京100024
本文运用解构主义理论中的“延异”概念,对《蝇王》进行主题研究。文章分别从《蝇王》的女性人物缺席、背景、人物刻画及“火”的意象诸方面探讨了小说中生物本源和逻辑本源的消失、时间的“延宕化”和地点的“间距化”,表现了人性恶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异在的图式及其延异
收藏 引用
东方艺术 1996年 第6期 23-24页
作者: 岛子
异在的图式及其延异岛子经由漫长的草创之路,穿越遍在的语言牢笼和整体的意义网络,申伟光的油画艺术形成了异在的二重性视觉形态,即由有文化教养的智识者对外部世界审视和有意识的、深刻的内心体验构成的产物。异在的“精神向度”,...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语文知识的延异
收藏 引用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 2013年 第1期 17-19页
作者: 胡勤
“延异”一词泽白德里达自创的一个生词“differance”。德里达将法语中的一个名词“difference”(差异)的同尾-ence,改写为-ance,
来源: 评论
别一种唯物“主义”:德里达如何“解构”马克思
收藏 引用
浙江学刊 2005年 第3期 30-38页
作者: 尚杰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为解构“逻各斯中心论”德里达创造了diff啨rance(延异),制造了一个重大的“唯物”事件。这个词活跃在主体或先验意识结构之前,暴露了在逻各斯的说话结构之外吐露真相的“物质内容”,打开了一个空间的十字路口。“解构”作为一种“异”...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