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8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18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5 篇 历史学
    • 13 篇 中国史
    • 7 篇 世界史
  • 2 篇 文学
    • 2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1 篇 法学
    • 1 篇 民族学

主题

  • 18 篇 “成一家之言”
  • 11 篇 《史记》
  • 9 篇 司马迁
  • 5 篇 历史学家
  • 5 篇 《春秋》
  • 5 篇 通古今之变
  • 3 篇 历史观
  • 3 篇 史学思想
  • 3 篇 究天人之际
  • 2 篇 史学认识
  • 2 篇 中国传统史学
  • 2 篇 史学精神
  • 2 篇 《太史公自序》
  • 2 篇 发展变化
  • 2 篇 春秋笔法
  • 2 篇 史学观点
  • 2 篇 《太史公书》
  • 1 篇 理论和方法
  • 1 篇 治史
  • 1 篇 政治思想

机构

  • 2 篇 陕西师范大学
  • 1 篇 湖北省社会科学联...
  • 1 篇 吉林省延边师范高...
  • 1 篇 辽宁大学

作者

  • 2 篇 王双怀
  • 1 篇 孙爱春
  • 1 篇 俞樟华
  • 1 篇 赖力行
  • 1 篇 王晓清
  • 1 篇 苗威
  • 1 篇 郭家骥
  • 1 篇 赵素蓉
  • 1 篇 黄正柏
  • 1 篇 王成军
  • 1 篇 朱枝富
  • 1 篇 左宏阁
  • 1 篇 单素玉
  • 1 篇 游燕凌
  • 1 篇 陈伟军
  • 1 篇 张克兰
  • 1 篇 友冰
  • 1 篇 元人
  • 1 篇 王记录

语言

  • 18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成一家之言”"
1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司马迁“成一家之言”新论
收藏 引用
渭南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 第1期10卷 5-12页
作者: 朱枝富
司马迁的“成一家之言”,主要是就探求治道而言的,其核心内容是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在“天人”、“古今”两个方面建立起自己的政治思想体系。司马迁继承了孔子著《春秋》以道义的传统,通过撰史阐明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不...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司马迁“成一家之言”被冷落的原因试析
收藏 引用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 第4期22卷 74-77页
作者: 俞樟华
司马迁“成一家之言”被冷落的原因试析俞樟华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直言不讳地提出,他写《史记》的目的,是“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他又次明确地说,他写《史记》是为了“拾...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关于民族学如何解决民族地区现代化问题的思考
收藏 引用
满族研究 1995年 第3期 19-21页
作者:
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关于民族学如何解决民族地区现代化问题的思考郭骥21世纪是中国加速迈向现代化的世纪,同时也是对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内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世纪。中国民族学作为门在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具...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论司马迁的“究天人之际、成一家之言
收藏 引用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 第1期 66-70页
作者: 左宏阁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部通史巨著。宏篇巨制,博大精深。其中人物众多,传记故事波三折,生动感人,对后世影响极深。那么作者是怎样评价、描写这些历史人物的呢?这就是贯穿于《史记》始终的思想道德观念。正如司马迁本人所说:“...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国传统史学三论
收藏 引用
史学理论研究 1997年 第1期 23-30,159页
作者: 张克兰 王晓清
中国传统史学三论张克兰王晓清先秦至清前期(1840年以前)的中国史学,其术语概念、思维意识、理论体系,以及研究方法、著作形式都十分明显地表现为种自足形态。从传统史学所横跨的特长时段中,抽象出中国史学的传统思想、方法...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国传统史学论纲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 1994年 第3期9卷 70-75页
作者: 元人 湖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
中国传统史学论纲元人先秦至清前期(1840年以前)的中国史学,无论是从术语概念、思维意识、理论体系,还是从研究方法、等作形式都十分明显地表现为种自足形态,如何从传统史学所横跨的特长时段中抽象出中国史学的传统思想、方...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司马迁史学思想新探
收藏 引用
人文杂志 1996年 第2期 107-111页
作者: 王成军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
司马迁史学思想新探王成军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明确指出《史记》的总纲为:“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总纲实际上高度浓缩了司马迁的史学意识。本文参照西方史学思想,从比较史学的角度,拟对...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外储新说
收藏 引用
文艺评论 1994年 第1期 85-86页
作者: 友冰
外储新说友冰说“势”“法、术、势”,自两千多年前的韩非首倡以来,直是中国政坛的“三连星”。其实,法、术、势相较,中国最缺少的是“法”,最隐蔽的是“术”,最发达的则是“势”。哪怕翻翻最简单的《学生小辞典》,有多少词汇...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自强 自奋 自信──缅怀文良治史精神
收藏 引用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 第3期25卷 109-112页
作者: 单素玉 辽宁大学历史系 110036
倾毕生精力从事历史科学的教学与研究,始终遵循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笃信“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之说,倡导以史为鉴,治国做人的道理,成为孙文良治史的原则。
来源: 评论
钱大昕的历史编纂学思想
收藏 引用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年 第3期23卷 44-47页
作者: 王记录
钱大昕的历史编纂学思想王记录在史学领域,钱大昕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不但对历代正史进行了精密考订,取得了丰硕成果。而且,他还通过考订阐发了自己的史学思想,“他的史学理论与方法,散见于他对具体史事考订的文字中”。①本文先...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