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作家阿诺德·贝内特(Arnold Bennett)所著的《五镇的苦笑》(The Grim Smile of the Five Towns)注重人物刻画,详于情节描写。作者以真实的笔触记载了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北部伯斯利地区的工业发展以及中产阶级家庭和个人的生活状...
详细信息
英国作家阿诺德·贝内特(Arnold Bennett)所著的《五镇的苦笑》(The Grim Smile of the Five Towns)注重人物刻画,详于情节描写。作者以真实的笔触记载了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北部伯斯利地区的工业发展以及中产阶级家庭和个人的生活状况。本次翻译实践所选取的三个章节塑造了伯斯利小镇一对夫妻鲜明的人物形象,讲述了两人斗智斗勇的婚姻故事。因此,本次翻译实践的难点在于如何再现明晰的英国中产阶级人物形象特征,讲述矛盾重重的夫妻故事,同时,提升译文的可读性和文学性。
传统的翻译研究注重译文和原文之间的相似性,缺少对译文进行“以人为本”的动态评价,而译者行为批评要求把译者看成语言人和社会人的结合体,从翻译内、翻译外进行译者行为和译文质量的双向评价。本翻译实践报告结合翻译内和翻译外,借助“求真—务实”连续统评价模式,对作品中的三个章节进行翻译实践和评析。本次实践聚焦人物形象塑造,关注人物细节描写,探讨译文相较于原文的求真务实度,以及该理论对英国现实主义小说作品翻译与评析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同时,推动阿诺德·贝内特的现实主义小说作品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
本次报告发现,译者行为批评理论为研究者提供了一条翻译批评之新路径。只有兼顾对翻译内外、语言内外的审视,才能更为准确地传达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源语信息,保留源语的语言风格,尽量满足目的语读者和社会的需求。译者在翻译时应遵循“求真为本,务实为上”的行为准则,这一基本遵循能在较大程度上合理管控译者的翻译实践,指导译者选用相应的翻译方法,提高现实主义小说的可读性。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