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81 篇 期刊文献
  • 13 篇 会议
  • 8 篇 学位论文
  • 1 册 图书

馆藏范围

  • 302 篇 电子文献
  • 1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89 篇 历史学
    • 80 篇 中国史
    • 11 篇 世界史
    • 3 篇 考古学
  • 73 篇 教育学
    • 71 篇 教育学
    • 2 篇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
  • 52 篇 文学
    • 30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18 篇 新闻传播学
    • 3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39 篇 法学
    • 17 篇 政治学
    • 13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9 篇 社会学
    • 2 篇 法学
  • 33 篇 哲学
    • 33 篇 哲学
  • 21 篇 管理学
    • 17 篇 公共管理
    • 2 篇 工商管理
    • 1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农林经济管理
    • 1 篇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
  • 4 篇 艺术学
    • 4 篇 美术学
  • 3 篇 经济学
    • 3 篇 应用经济学
  • 2 篇 工学
    • 1 篇 土木工程
    • 1 篇 交通运输工程
    • 1 篇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
  • 1 篇 军事学
    • 1 篇 军事思想及军事历...

主题

  • 303 篇 《劝学篇》
  • 123 篇 张之洞
  • 41 篇 福泽谕吉
  • 24 篇 洋务派
  • 24 篇 “中体西用”
  • 17 篇 维新派
  • 17 篇 中体西用
  • 15 篇 荀子
  • 11 篇 日本
  • 11 篇 梁启超
  • 11 篇 康有为
  • 11 篇 劝学篇
  • 10 篇 《劝学》
  • 9 篇 戊戌变法
  • 9 篇 中学为体
  • 8 篇 西学
  • 8 篇 西学为用
  • 8 篇 文明开化
  • 8 篇 教育思想
  • 7 篇 洋务运动

机构

  • 7 篇 中国人民大学
  • 6 篇 河北大学
  • 6 篇 辽宁大学
  • 5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4 篇 复旦大学
  • 3 篇 延边大学
  • 3 篇 宁波大学
  • 3 篇 湖北大学
  • 3 篇 武汉大学
  • 3 篇 湖南师范大学
  • 2 篇 广州大学
  • 2 篇 大连理工大学
  • 2 篇 华南师范大学
  • 2 篇 贵州师范大学
  • 2 篇 华中师范大学
  • 2 篇 中共中央党校文史...
  • 2 篇 北京大学
  • 2 篇 湖北经济学院
  • 2 篇 中国政法大学
  • 2 篇 南开大学

作者

  • 4 篇 崔新京
  • 3 篇 黎仁凯
  • 3 篇 李细珠
  • 3 篇 龚书铎
  • 2 篇 王保星
  • 2 篇 高波
  • 2 篇 田建平
  • 2 篇 高增杰
  • 2 篇 何晓明
  • 2 篇 郝晏荣
  • 2 篇 刘悦斌
  • 2 篇 程方平
  • 2 篇 张力群
  • 2 篇 王雷泉
  • 2 篇 胡昌方
  • 2 篇 何云鹏
  • 2 篇 石文玉
  • 2 篇 黄兴涛
  • 2 篇 刘富道
  • 2 篇 刘梦溪

语言

  • 303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劝学篇》"
303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劝学篇
收藏 引用
基础教育论坛 2013年 第Z2期 141-144页
作者: 荀子
《劝学篇》是荀子的名作。在这文章里,作者否认有"生而知之"的"天才",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提出了要顺应自然规律,"善假于物"的学习方法,揭示了学习的内部规律是知识的积累,并指出只要发挥人的主观能...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劝学篇》:整合维新运动的最后努力
收藏 引用
河北学刊 1996年 第3期16卷 42-46页
作者: 郝晏荣 河北社科院哲学所
《劝学篇》:整合维新运动的最后努力郝晏荣写于戊戌变法关键时刻的《劝学篇》,是张之洞表达个人政治、文化观念的代表作。后人多从消极、负面的角度看待此书与戊戌变法的关系,有人称此书是“洋务派反对维新派的宣言书”①,有人称此...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劝学篇》评注
《劝学篇》评注
收藏 引用
2021年
作者: (清) 张之洞
本书是一百多年前张之洞在“今日之世变乃前世所未有也”的时势下所写, 具有启智、强国等功效和作用。内容包括: 同心第一 ; 教忠第二 ; 明纲第三 ; 知类第四 ; 宗经第五 ; 正权第六等。
来源: 内蒙古大学图书馆图书 评论
论福泽谕吉对儒学的批判与继承——兼评汉译《劝学篇》和《文明论概略》
收藏 引用
世界历史 1992年 第5期 50-59,49页
作者: 王家骅 南开大学历史研究所
福泽谕吉(1834—1901年)是日本近代最著名的启蒙思想家,被誉为“日本的伏尔泰”。在19世纪60年代以后,他认识到“日本的文明落后于西洋”的严酷现实,主张为维护日本国家的独立,不仅应在有形的物质文明方面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而且要在无...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群学”与“道统”:严复和张之洞的思想交锋——从两种《劝学篇》说起
收藏 引用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 第6期 47-61,191页
作者: 郭道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戊戌前夕,严复、张之洞相继译/撰《劝学篇》,并均于当时报刊发表。通过文本内外的细节性证据,可推断两部同名著作之间存在着对话乃至对抗的微妙关系:严复译介"群学",挑战了儒家"道统",张之洞起而以"中体西用&q...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张之洞《劝学篇》的西文译本
收藏 引用
近代史研究 2000年 第1期 302-311页
作者: 黄兴涛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北京100872
张之洞写于戊戌维新关键时期的《劝学篇》,可以说是近代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一部名著。以往,不少学者在评论此书时,多会提及它被译成西方文字的事。如冯天瑜先生在《张之洞评传》中就曾写道:“帝国主义对此书也深表欣赏,先后译成英...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张之洞与儒学的近代转型——以《劝学篇》为中心
收藏 引用
孔子研究 2024年 第6期 100-108,159页
作者: 王玉彬 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暨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济南250100
《劝学篇》不仅是清末新政的纲领性文件,也是在时代变局中“存中学”的引领性方案。张之洞关于儒学与经学的定位虽以维护圣教为本意,却为儒学与经学之近代转型提供了助力:首先,“学”之视域的开显使得儒学既成为众学之一,又被限定为以...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重评张之洞的中西文化观——以《劝学篇》为中心
收藏 引用
学术研究 2011年 第2期 99-104页
作者: 宋德华 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学界通常将张之洞作为"中体西用"论的典型代表。但细究《劝学篇》全书之意,"中体西用"似乎并不是一个准确的概括之语。张之洞的中西文化观比以往所说的"中体西用"论内容要丰富得多。这一文化观以纲常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张之洞与近代国族“时空共同体”——从《劝学篇》到癸卯学制
收藏 引用
开放时代 2017年 第5期 56-75页
作者: 陆胤 北京大学中文系
本稿以《劝学篇》和癸卯学制为中心,考察清季张之洞系统凭借文教塑造国族共同体意识的探索。戊戌维新前夜,在趋新分子"世界主义"论述的刺激下,《劝学篇》发扬了"保国至上"的高调,可视为近代国族共同体意识的一个源...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福泽谕吉《劝学篇》中“独立”思想的积极意义
收藏 引用
历史教学(下半月) 1992年 第3期 4-7页
作者: 罗华庆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
福泽谕吉,日本明治时期杰出的民族主义思想家,其代表作《劝学篇》热切鼓吹独立,呼吁自强图存,反映了明治初年维新的客观需要,对日本建立独立的资本主义近代国家,起了理论先导的作用。《劝学篇》中的“独立”思想,立足于劝导国民独立自重...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