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357 篇 期刊文献
  • 203 篇 报纸
  • 11 篇 学位论文
  • 5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576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294 篇 艺术学
    • 234 篇 美术学
    • 38 篇 音乐与舞蹈学
    • 18 篇 戏剧与影视学
    • 11 篇 艺术学理论
    • 8 篇 设计学(可授艺术学...
  • 63 篇 文学
    • 40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24 篇 新闻传播学
  • 53 篇 教育学
    • 44 篇 教育学
    • 9 篇 体育学
  • 42 篇 历史学
    • 28 篇 考古学
    • 21 篇 中国史
  • 16 篇 工学
    • 4 篇 纺织科学与工程
    • 3 篇 建筑学
    • 2 篇 机械工程
    • 2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2 篇 轻工技术与工程
    • 1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 篇 交通运输工程
    • 1 篇 城乡规划学
    • 1 篇 风景园林学(可授工...
    • 1 篇 软件工程
  • 9 篇 经济学
    • 9 篇 应用经济学
  • 9 篇 管理学
    • 5 篇 工商管理
    • 3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2 篇 公共管理
  • 4 篇 哲学
    • 4 篇 哲学
  • 3 篇 法学
    • 2 篇 政治学
    • 1 篇 民族学
  • 3 篇 理学
    • 3 篇 科学技术史(分学科...

主题

  • 576 篇 《千里江山图》
  • 153 篇 王希孟
  • 51 篇 青绿山水
  • 43 篇 孙甘露
  • 42 篇 故宫博物院
  • 41 篇 《只此青绿》
  • 40 篇 青绿山水画
  • 23 篇 山水画
  • 20 篇 宋徽宗
  • 19 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19 篇 千里江山图
  • 13 篇 《清明上河图》
  • 12 篇 北宋
  • 11 篇 博物馆
  • 11 篇 《永不消逝的电波》
  • 9 篇 画家
  • 9 篇 文化自信
  • 8 篇 创作者
  • 8 篇 北京故宫博物院
  • 8 篇 《国家宝藏》

机构

  • 13 篇 故宫博物院
  • 5 篇 辽宁师范大学
  • 5 篇 四川大学
  • 4 篇 中央美术学院
  • 4 篇 南通大学
  • 3 篇 广西艺术学院
  • 3 篇 山西师范大学
  • 3 篇 故宫博物院研究室
  • 3 篇 西北师范大学
  • 3 篇 上海大学
  • 3 篇 中国传媒大学
  • 3 篇 上海戏剧学院
  • 2 篇 福建师范大学
  • 2 篇 首都师范大学
  • 2 篇 兰州大学
  • 2 篇 太原师范学院
  • 2 篇 贵州师范大学
  • 2 篇 中国国家画院
  • 2 篇 曲阜师范大学
  • 2 篇 韩国牧园大学

作者

  • 12 篇 余辉
  • 8 篇 施晨露
  • 7 篇 许旸
  • 6 篇 诸葛漪
  • 5 篇 宣晶
  • 5 篇 王筱丽
  • 5 篇 王希孟
  • 4 篇 楚小庆
  • 4 篇 王中旭
  • 3 篇 李娇俨
  • 3 篇 常文斐
  • 3 篇 王峰
  • 3 篇 刘源隆
  • 3 篇 李婷
  • 3 篇 王彦
  • 3 篇 陈俊珺
  • 3 篇 张滢莹
  • 3 篇 chu xiao-qing
  • 2 篇 高倩
  • 2 篇 姜涵琳

语言

  • 576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千里江山图》"
576 条 记 录,以下是31-40 订阅
排序:
先锋性/大众性:新的革命历史叙事如何可能——以孙甘露《千里江山图》为例
收藏 引用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23年 第1期 251-260页
作者: 王金胜 初晓涵 青岛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266071
新时代市场化语境中出现的《千里江山图》既在主题内容、人物塑造、美学风格上展现了革命历史叙事特质,又在结构、形式和语言等方面体现了先锋性的艺术创造。小说借用类型小说的形式,将市场大众的审美趣味融合在革命主题及其先锋实验性...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北宋画院与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收藏 引用
文艺争鸣 2010年 第12X期 61-62页
作者: 刘学惟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王希孟是北宋时期的宫廷画家,在中国山水画史上,他是有大成就的画家中最年轻的一位。他的《千里江山图》所描绘的景物是以南方清丽秀润的山水为主体,但在表现方法上还带有北方山水的特征,尤其不能忽略的是郭熙画法的影响。
来源: 评论
《千里江山图》暨青绿山水画国际学术研讨会”纪要
收藏 引用
故宫博物院院刊 2018年 第2期 149-152页
作者: The Institute of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of The Palace Museum 故宫博物院书画研究所
2017年11月1~3日,故宫博物院接连举办了“赵孟烦书画国际学术研讨会”和“《千里江山图》暨青绿山水画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大陆、台湾地区以及美国、日本、荷兰的四十三位代表参加了两个会议。其中十九位学者在有关《千里江山...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千里江山图》与《江山秋色》的作者问题——以分析其背后的风水策略为路径
收藏 引用
中国书画 2019年 第9期 4-9页
作者: 黄杰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
引言风水,又称堪舆、青乌、青囊、地理、相地等,是中国人生死安处的文明,如按《诗经·大雅·公刘》所记周人先祖公刘勘察豳地算,为时已有3500多年;按颇有相地意识的西安半坡母系氏族村落遗址算,则已有7000年之久。而翻阅现存有...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千里江山图》与《富春山居》的审美启示
收藏 引用
艺术评鉴 2023年 第23期 38-43页
作者: 焦继萍 贵州师范大学
《千里江山图》与《富春山居》均居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列,它们分别代表了北宋青绿山水画和元代水墨山水画的最高水平。因此,本文通过对《千里江山图》与《富春山居》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审美思潮、空间构、笔墨设色和画中意境等方面...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也谈《千里江山图》主题
收藏 引用
美术大观 2019年 第10期 56-60页
作者: 韩刚 四川大学
关于王希孟《千里江山图》之主题,论之者多,注重阐释"微言大义"者亦多。立足于回归原境、知人论世方法论原则,通过对王希孟生平、北宋画学学制与画科、该画绘制水平、题名、画中建筑等的较详细考察,认为该画应是一幅学习借鉴...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千里江山图》 徽宗师徒的“梦江山
收藏 引用
国家人文历史 2017年 第4期 76-79页
作者: 黄金生
在十大传世名画中,有两幅诞生于徽宗政宣年间。除了一幅妇孺皆知的《清明上河》,另一幅就是《千里江山图》。在一般人看来,《千里江山图》的名气没有《清明上河》大,如果让他们在这两幅名画中只能选择其一来观赏,或许多数人会选择...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千里江山图》赏析
收藏 引用
红蜻蜓 2024年 第10期 44-45页
作者: 王春鸣 南京艺术学院人文学院 中国作协
艺术家介绍:王希孟是北宋晚期的画家,十岁就进入当时的皇家画院学画,他在十八岁时,用半年的时间创作了这幅青绿山水画《千里江山图》,这也是他唯一流传于世的作品。作品欣赏:这幅画很有气势,近十二米长,所以只选择了其中的一部分展示给...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历史纹理的先锋重构——论孙甘露《千里江山图》
收藏 引用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24年 第3期 67-72页
作者: 张晓琴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
孙甘露的《千里江山图》是一部酝酿了近二十年的长篇小说,作品聚焦1933年发生于上海的一段革命历史,讲述残酷险峻的政治斗争背景下,以陈千里为代表的中共地下党员将生死置之度外,以智慧和勇气完成了秘密行动“千里江山计划”的惊心动...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以典型作品和典型形象反映时代风貌与美学特征--《千里江山图》与舞剧《只此青绿》美学特征及叙事风格分析比较
收藏 引用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 第3期25卷 110-127,148页
作者: 楚小庆 南通大学艺术学院 江苏南通226019 南京博物院东方文化研究所 江苏南京210016
大型舞剧《只此青绿——舞绘〈千里江山〉》以《千里江山图》青绿山水长卷的创作历史为基础构建艺术文脉和逻辑叙事,以多维展示、多元叙事、多媒介多门类跨界整合的创作思路,实现了造型艺术绘画作品与表演艺术舞蹈作品之间的美学形式...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