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6 篇 期刊文献
  • 1 篇 学位论文
  • 1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18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9 篇 历史学
    • 9 篇 中国史
  • 5 篇 文学
    • 5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3 篇 教育学
    • 2 篇 教育学
    • 1 篇 体育学
  • 1 篇 艺术学
    • 1 篇 戏剧与影视学

主题

  • 17 篇 《史记·刺客列传》
  • 3 篇 荆轲
  • 2 篇 高渐离
  • 1 篇 秦廷
  • 1 篇 文言文阅读教学
  • 1 篇 “要离叙事”
  • 1 篇 叙事艺术
  • 1 篇 春秋晚期
  • 1 篇 刺客
  • 1 篇 外在特征
  • 1 篇 鱼肠剑
  • 1 篇 NOT FOUND
  • 1 篇 知遇
  • 1 篇 非道德倾向
  • 1 篇 战国时期
  • 1 篇 思辨性
  • 1 篇 古汉语语法
  • 1 篇 司马迁
  • 1 篇 延伸
  • 1 篇 NOT FOUND

机构

  • 2 篇 中国传媒大学
  • 1 篇 华南师范大学
  • 1 篇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 1 篇 交通大学
  • 1 篇 宁夏社会科学院
  • 1 篇 安徽省马鞍山市第...
  • 1 篇 江苏省淮安市范集...
  • 1 篇 南京师范大学
  • 1 篇 衢州职业技术学院
  • 1 篇 西南师范大学
  • 1 篇 台湾佛光大学
  • 1 篇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
  • 1 篇 西昌学院
  • 1 篇 广东省佛山市桂城...
  • 1 篇 陕西师范大学
  • 1 篇 陕西理工学院

作者

  • 1 篇 李真真
  • 1 篇 高婕
  • 1 篇 赵芳娆
  • 1 篇 俞志云
  • 1 篇 代晨
  • 1 篇 胡兴国
  • 1 篇 李有智
  • 1 篇 黄美铃
  • 1 篇 夏慧玲
  • 1 篇 陈琦平
  • 1 篇 黄觉弘
  • 1 篇 刘丽文
  • 1 篇 陈俊伟
  • 1 篇 彭永导
  • 1 篇 徐裕敏
  • 1 篇 李纪祥
  • 1 篇 赵改燕
  • 1 篇 于雪芳
  • 1 篇 张小慧
  • 1 篇 鲁智勇

语言

  • 18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史记·刺客列传》"
1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秦汉时期刺客叙事的变迁——由《史记·刺客列传》到“汉武梁祠画像”中的“要离刺庆忌”
收藏 引用
文史哲 2013年 第1期 39-49,165-166页
作者: 李纪祥 台湾佛光大学历史学系
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收录了五位历史人物,而出现于东汉桓灵间武梁祠画像石上的属于"刺客群组"的则有六位,与前者相比,后者所多出的为刺客要离。由《战国策》、《吕氏春秋》至《史记》、《说苑》、《汉书》,再至武梁...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史记·刺客列传》中的“恩义”关系
收藏 引用
现代交际 2020年 第4期 117-117页
作者: 高婕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史记·刺客列传》中描绘了曹沫、专诸、豫让、聂政和荆轲五个不同的刺客形象,他们秉持着"士为知己者死"的观念,以生命为代价行使刺杀任务。推动他们"为知己者死"的,一是报"恩",二是行"义"...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史记·刺客列传》的思辨性阅读教学
收藏 引用
课外语文 2019年 第31期 123+125页
作者: 俞志云 胡兴国 江苏省淮安市范集中学
思辨性阅读是运用批判性思维进行文本解读和阅读教学的方式。在平时的文言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侧重于文言基础知识以及大众化的文本解读,缺少思辨性解读。本文以《史记·刺客列传》教学为例,从课后的题目入手,运用思辨性阅读的理念,...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史记·刺客列传》中荆轲部分的叙事艺术
收藏 引用
学语文 2020年 第3期 73-75页
作者: 张小慧 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
荆轲是《史记·刺客列传》中表现的中心人物,司马迁在写荆轲时,讲究叙事艺术,渐渐发展、层层烘托、跌宕起伏、余音不绝,呈现出蓄势、起伏、延伸的特征,使得人物更丰富,故事更生动,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走进“士”的精神世界——《史记·刺客列传》中的豫让故事品读
收藏 引用
名作欣赏 2023年 第11期 26-28+76页
作者: 赵改燕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教育学院
豫让是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中春秋后期的一名刺客,以“士为知己者死”的侠义形象广为人知。豫让知恩图报、忠贞不贰、舍身求义的侠士风范,反映了春秋时期“士”的部分精神特征,具有超越时空的价值,值得传承与发扬。
来源: 评论
论明杂剧《易水寒》对《史记·刺客列传》的突出与淡化
收藏 引用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年 第3期15卷 66-70,111页
作者: 李真真 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 陕西汉中723000
晚明剧作家叶宪祖创作的杂剧《易水寒》改编自《史记·刺客列传》中脍炙人口的"荆轲刺秦"的故事,在基本保留原有的故事氛围和人物定位的基础上,叶氏依据戏剧本身的要求以及文人自身的表达需要对《史记·刺客列传》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史记·刺客列传》看战国时刺客的精神特征
收藏 引用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 第1期27卷 6-8页
作者: 徐裕敏 衢州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系 浙江衢州324000
本文通过对刺客行为的分析 ,认为刺客有重义和好名两个重要的精神特征。他们的精神内涵 ,不仅包括完成对他人的义务 。
来源: 评论
高渐离附传于《史记·刺客列传》中荆轲传后的意义
收藏 引用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 第1期35卷 4-6页
作者: 黄美铃 交通大学通识教育中心 台湾新竹30010
史记·刺客列传》中荆轲传后面,附了高渐离的传,使得荆轲刺秦王的精神与意义得到更饱满的延伸。高渐离的行刺方式,比荆轲更不可能成功,行刺的准备过程更为悲苦,但却有很强烈的象征意义,代表志同道合者薪尽火传的反暴政奋斗,展现...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浅析《史记·刺客列传》中的非道德倾向
收藏 引用
北方文学(中旬刊) 2012年 第1期 95-96页
作者: 夏慧玲 中国传媒大学
史记·刺客列传》在刻画刺客群体形象的同时,潜在着某些非道德的倾向,笔者对此有所注意和感悟.文章就此,对《刺客列传》中的非道德倾向的表现以及形成这种非道德倾向的原因做一浅层次的探讨,并认为对战国时代大背景之下存在的非...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刺客——读《史记·刺客列传》
说刺客——读《史记·刺客列传》
收藏 引用
纪念司马迁诞辰2150周年暨国际学术讨论会
作者: 于雪芳 陕西师范大学
刺客作为一种职业,历史悠久,武侠小说、通俗演义、稗官野史中都不乏许多记载,可是在历史上为刺客立传的只有司马迁一个人,他把刺客列传和吕不韦列传、李斯的列传放在一起,可见刺客在司马迁心目中的地位,那么是刺客的哪些地方吸引了司马...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