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94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94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54 篇 经济学
    • 42 篇 理论经济学
    • 11 篇 应用经济学
  • 10 篇 管理学
    • 6 篇 工商管理
    • 3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公共管理
  • 6 篇 哲学
    • 6 篇 哲学
  • 6 篇 法学
    • 2 篇 政治学
    • 2 篇 社会学
    • 2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5 篇 文学
    • 4 篇 新闻传播学
  • 4 篇 教育学
    • 4 篇 教育学
  • 1 篇 历史学
  • 1 篇 理学
    • 1 篇 统计学(可授理学、...
  • 1 篇 工学
    • 1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 篇 食品科学与工程(可...

主题

  • 94 篇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
  • 93 篇 《国富论》
  • 39 篇 亚当·斯密
  • 36 篇 斯密
  • 17 篇 《道德情操论》
  • 15 篇 经济学家
  • 11 篇 经济学
  • 11 篇 国民财富
  • 11 篇 经济体制
  • 11 篇 社会财富
  • 11 篇 市场经济
  • 7 篇 看不见的手
  • 6 篇 经济学派
  • 5 篇 经济
  • 5 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
  • 4 篇 思想体系
  • 4 篇 美利坚合众国
  • 4 篇 美国
  • 4 篇 英国
  • 4 篇 企业管理

机构

  • 2 篇 复旦大学
  • 2 篇 北京大学
  • 2 篇 中国人民大学
  • 1 篇 宁波市江东区政协
  • 1 篇 华中科技大学
  • 1 篇 安徽财贸学院
  • 1 篇 中国人民银行株洲...
  • 1 篇 上海财经大学
  • 1 篇 杭州铁路技校
  • 1 篇 西安交通大学
  • 1 篇 兰州大学
  • 1 篇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 1 篇 北京正略钧策企业...
  • 1 篇 惠州市民政局民间...
  • 1 篇 长沙理工大学
  • 1 篇 安徽大学
  • 1 篇 清华大学
  • 1 篇 山东大学
  • 1 篇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 1 篇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作者

  • 3 篇 梁小民
  • 3 篇 朱绍文
  • 2 篇 罗卫东
  • 2 篇 潘启雯
  • 2 篇 尹伯成
  • 1 篇 曹旭华
  • 1 篇 黄天立
  • 1 篇 谷远峰
  • 1 篇 张志
  • 1 篇 江波
  • 1 篇 杨春学
  • 1 篇 邓文汉
  • 1 篇 邓戬
  • 1 篇 朱锡庆
  • 1 篇 宋炜
  • 1 篇 王乐文
  • 1 篇 韦华伟
  • 1 篇 胡江云
  • 1 篇 孙长春
  • 1 篇 富立友

语言

  • 94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9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论亚当·斯密对劳动者生活状况的关注——读《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 2005年 第9期 155-157页
作者: 叶碧英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
亚当·斯密的工资理论充满了理性的思辨色彩,在其理性的背后,隐藏着他对劳动者生活状况的深切同情。在全书中,除了明确反对不利于劳动力流动的学徒法令和济贫法外,斯密并没有直接提出其它的增进雇佣阶级福利的主张。本文对这一现象...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自由竞争的真义
收藏 引用
读书 2007年 第4期 3-11页
作者: 许宝强
亚当·斯密是一个经常被引用,但却很少被认真阅读的思想家。虽然斯密在大学的“真正身份”是讲授逻辑、修辞学、法理学的道德哲学教授,但他也同时被视为经济学鼻祖和自由主义的典范。不过,经济学家似乎没有太大的兴趣仔细阅读斯密...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国富论》内在体系中的交换价值理论——从研究方法到叙述方法
收藏 引用
经济学家 1993年 第5期 111-122+9-128页
作者: 孟捷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博士研究生
斯密的交换价值理论,迄今一直是持不同理论背景的经济思想史家诠释的难点;其困难在于斯密的有关交换价值的各种规定,尽管彼此矛盾,却又处于一种有机的相互联系之中,而这种联系又不曾为斯密本人所意识到。《国富论》为我们留下了一个以...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读书平台
收藏 引用
读书 1998年 第9期 144-150页
关于亚当·斯密的两部书北京紫雪《读书》一九九八年第六期樊纲的《“不道德”的经济学》批评“人们经常援引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的例子,说他写了《国富论》之后又写了一本《道德情操论》,……并由此推论经济学家应该讲道德...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亚当·斯密的时代与课题——访英札记
收藏 引用
读书 2010年 第2期 31-40页
作者: 朱绍文
这篇札记未曾发表过。作者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就是《生活》的读者,一直在今天的《读书》中寻求韬奋精神。作者读了去年第七期上关于《现代性与中国转型》这组笔谈后认为,现代性问题归根结底是如何进行启蒙运动的问题。而亚当·斯密之...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革命时代的亚当·斯密
收藏 引用
读书 2016年 第10期 80-89页
作者: 康子兴
一、革命与时代亚当·斯密出生于一七二三年,卒于一七九○年。他生活在一个革命时代。"革命"既是在世界史意义上对时代精神的描述,也是斯密对社会结构、政治危机的体会和判断。斯密注意到,自罗马帝国衰亡以后,欧洲可谓沧...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在经济学与伦理学之间
收藏 引用
读书 1998年 第12期 135-142页
作者: 何怀宏
经济学与伦理学的关系最近在《读书》上成为一个话题,自六月号以来陆续有文章发表。伦理学是古之显学,经济学则是今天的显学,有时甚至被批评为“经济学帝国主义”,观察两者在今天的关系是一件饶有趣味的事情,况且这一问题还涉及到...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亚当·斯密的市场经济理论
收藏 引用
经济科学 1994年 第5期 75-80页
作者: 陈莉
亚当·斯密的市场经济理论陈莉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将经济发展的两大动力归为分工和资本积累,并指出它们充分发挥作用的条件是自由的经济制度。这种自由的经济制度,在我们今天看来,本质上就是市场经济制度。但我国历来...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儒教社会”日本的经济极限
收藏 引用
国外社会科学 1992年 第4期 43-44页
作者: 胜又寿良 张承耀
最近,金融、证券界的丑闻引起了社会的轰动。证券公司在解释它们对大户予以补贴的问题时说:“买一个苹果的顾客与买一卡车苹果的用户显然是不同的,对大户的服务是理所当然的。”也许相当一部分日本人对此抱有同感,而问题恰恰就出在这里...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斯密的确“偷偷地采用了”斯图亚特的某些理论观点
收藏 引用
学术月刊 1992年 第11期 35-38+53页
作者: 李善明
马克思肯定斯密曾经采用、吸取和继承了斯图亚特的某些正确的思想和理论观点。为此,蘭宗政在《学术月刊》1991年第6期《亚当·斯密是驳斥、不是剽窃斯图亚特的理论》一文中提出不同观点。对于此种论点,笔者认为有待进一步商榷。第一...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