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982 篇 期刊文献
  • 93 篇 学位论文
  • 36 篇 会议
  • 7 册 图书

馆藏范围

  • 1,112 篇 电子文献
  • 6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820 篇 文学
    • 800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8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6 篇 新闻传播学
  • 93 篇 历史学
    • 82 篇 中国史
    • 50 篇 考古学
  • 91 篇 教育学
    • 89 篇 教育学
    • 2 篇 体育学
  • 79 篇 法学
    • 66 篇 社会学
    • 14 篇 民族学
    • 1 篇 政治学
    • 1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8 篇 理学
    • 2 篇 科学技术史(分学科...
    • 1 篇 大气科学
  • 7 篇 艺术学
    • 4 篇 美术学
    • 3 篇 戏剧与影视学
  • 6 篇 工学
    • 2 篇 轻工技术与工程
    • 1 篇 食品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生物工程
  • 6 篇 医学
    • 6 篇 中医学
    • 5 篇 中西医结合
  • 5 篇 管理学
    • 2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2 篇 公共管理
    • 1 篇 工商管理
    • 1 篇 农林经济管理
  • 4 篇 哲学
    • 4 篇 哲学
  • 3 篇 经济学
    • 2 篇 应用经济学
    • 1 篇 理论经济学
  • 1 篇 农学
    • 1 篇 园艺学

主题

  • 1,118 篇 《广韵》
  • 208 篇 《集韵》
  • 130 篇 《说文》
  • 83 篇 《玉篇》
  • 68 篇 《切韵》
  • 58 篇 《汉语大字典》
  • 52 篇 《说文解字》
  • 50 篇 《中原音韵》
  • 49 篇 去声
  • 48 篇 反切
  • 47 篇 平声
  • 45 篇 韵书
  • 44 篇 反切上字
  • 38 篇 中古音
  • 36 篇 入声
  • 34 篇 韵部
  • 33 篇 声调
  • 33 篇 普通话
  • 30 篇 《经典释文》
  • 30 篇 《唐韵》

机构

  • 27 篇 福建师范大学
  • 26 篇 湖南师范大学
  • 24 篇 南京大学
  • 21 篇 吉林大学
  • 20 篇 北京大学
  • 16 篇 四川大学
  • 16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15 篇 首都师范大学
  • 13 篇 复旦大学
  • 13 篇 陕西师范大学
  • 12 篇 南京师范大学
  • 10 篇 兰州大学
  • 10 篇 厦门大学
  • 10 篇 贵州大学
  • 9 篇 华东师范大学
  • 8 篇 河北大学
  • 8 篇 武汉大学
  • 8 篇 扬州大学
  • 7 篇 西北师范大学
  • 6 篇 西南大学

作者

  • 11 篇 蔡梦麒
  • 10 篇 李无未
  • 10 篇 徐世荣
  • 9 篇 孙玉文
  • 9 篇 张渭毅
  • 9 篇 赵庸
  • 8 篇 刘芹
  • 7 篇 夏能权
  • 7 篇 冯蒸
  • 7 篇 马重奇
  • 6 篇 zhao yong
  • 6 篇 liu qin
  • 6 篇 张大勇
  • 6 篇 李新魁
  • 5 篇 林宝卿
  • 5 篇 任立
  • 5 篇 丁治民
  • 5 篇 赵振铎
  • 5 篇 卢芸生
  • 5 篇 林伦伦

语言

  • 1,118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广韵》"
111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古今会举要》与《广韵》字释比较研究——以手部及相关部首字为例
收藏 引用
文教资料 2025年 第1期 3-6页
作者: 曹项春 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 江苏徐州2221116
本文以《古今会举要》和《广韵》两部书中手部及相关部首字的字释为研究对象,将两书对同一词语的释义进行对比研究,简要归纳出两书在字释上的特点和在引书和义项上的差异,发现《古今会举要》比《广韵》收录的读音和义项更多,且更...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广韵》疑难释义例说
收藏 引用
古汉语研究 2020年 第4期 118-125,128页
作者: 蔡欣然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湖南长沙410081
《广韵》在陆法言《切》及各种《切》修订本的基础上增广纂修而成。收字规模的增加以及释义内容的丰富是《广韵》篇幅大为增加的重要原因,这也使得《广韵》在保存中古语音系统的同时,储存了大量的词汇训诂信息。而在累增、传承以及...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广韵》二百零六拟音之我见
收藏 引用
语言研究 1994年 第2期14卷 94-111页
作者: 陈新雄 台湾省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
来源: 评论
《广韵》庄组特殊反切现象试释
收藏 引用
中国语文 2021年 第5期 579-588,639,640页
作者: 石慧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西安
文章全面考察了《广韵》庄组字的反切,明确提出庄组三鄂字不能做其他声母字的切下字,但可用其他声母字做切下字,这是庄组的一个特殊反切现象。根据反切原则,庄组声母的上古来源、重纽A,B两类的语音区别以及庄组三等字与重纽B类的关系等...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广韵》不入正切音系之又音释疑
收藏 引用
语言科学 2014年 第3期13卷 308-316页
作者: 赵庸 上海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 上海200234 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 上海200062
《广韵》一书有43条又音在其正切音系中找不到相应的声调配合。这些又音切语基本无误,来源大多是继承《切》系前书,有明显异质性的非常少。又音与正切音系不完全吻合的现象主要起因于唇音不分开合口、混切和混。这些又音是《切...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广韵》疑难字考辨
收藏 引用
中国语文 2008年 第6期 561-565页
作者: 杨宝忠 河北大学人文学院 保定071002
北宋真宗时陈彭年、丘雍等奉敕纂修的《广韵》既是一部重要的书,也是一部重要的字书。该书在唐代流传下来的《切》系书的基础上增广纂修而成,全书收字凡26194个(含重音字),比陆法言《切》多出一倍有余(据孙愐《唐序》...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广韵》“末、未”谐声系统及其间九对“双胞胎”
收藏 引用
语言研究 2001年 第3期21卷 95-100页
作者: 陈重瑜 新加坡国立大学华语教学中心
《广韵》里,“末、未”两个不同的谐声系统有9对字形与字义都相近的字,语音上都是去入二读之差,而在北京音系里的读音虽然都是去声,但却有[+/-尾] 的对比;即中古音里是去声的字有尾,是入声的字没有尾。这种情况与同一系统...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广韵》纂录王写本考
收藏 引用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 第5期40卷 166-172页
作者: 丁治民 汪亮娟 上海大学文学院
从纽、类隔、又音三个方面,对敦煌本、宋跋本与《广韵》作了全面比较研究,可以清楚地看出:敦煌本王《广韵》更近。《广韵》在编纂时所采录的《刊谬补缺切》应是敦煌本王,而非宋跋本王。宋跋本王《广韵》的编纂应没有关系。
来源: 评论
《广韵》《集》的音义与现代大型辞书的注音问题
收藏 引用
语文研究 2015年 第4期 35-41页
作者: 蔡梦麒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湖南长沙410081
现代大型辞书如《辞源》《汉语大字典》等在标注读音时,都把《广韵》《集》的反切作为历史读音的一个重要内容、现代读音的一个重要依据。文章结合《辞源》《汉语大字典》等的具体实例进行分析后认为,现代大型辞书在注音上可能存在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广韵》姓氏辩证例——《广韵》校勘拾零之二
收藏 引用
语言研究 2009年 第4期29卷 70-74页
作者: 杨小卫 尉迟治平 华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 广州510642 华中科技大学国学研究院 武汉430074
《唐》是《广韵》所记姓氏的主要来源,《广韵》集唐五代《切》系书之大成,在研究工作中,必须对《广韵》和前代书的异同進行比较辩证,判明正误。这是《广韵》校勘的重要原则。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