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81 篇 期刊文献
  • 3 篇 学位论文
  • 2 篇 会议
  • 1 篇 报纸
  • 1 篇 科技报告

馆藏范围

  • 188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69 篇 教育学
    • 69 篇 教育学
  • 66 篇 文学
    • 64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2 篇 新闻传播学
    • 1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15 篇 法学
    • 12 篇 民族学
    • 3 篇 社会学
    • 1 篇 政治学
    • 1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14 篇 艺术学
    • 13 篇 音乐与舞蹈学
    • 1 篇 美术学
  • 8 篇 管理学
    • 2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2 篇 工商管理
    • 2 篇 公共管理
    • 2 篇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
  • 6 篇 历史学
    • 6 篇 中国史
    • 2 篇 考古学
  • 4 篇 经济学
    • 3 篇 应用经济学
    • 1 篇 理论经济学
  • 2 篇 工学
    • 1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 篇 城乡规划学
    • 1 篇 软件工程
  • 2 篇 农学
    • 1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1 篇 畜牧学
    • 1 篇 林学
    • 1 篇 草学
  • 1 篇 哲学
    • 1 篇 哲学
  • 1 篇 军事学
    • 1 篇 军事思想及军事历...

主题

  • 188 篇 《敕勒歌》
  • 22 篇 敕勒川
  • 17 篇 北朝民歌
  • 16 篇 斛律金
  • 13 篇 草原
  • 12 篇 野茫茫
  • 9 篇 诗歌
  • 9 篇 风吹草低见牛羊
  • 8 篇 民歌
  • 8 篇 敕勒歌
  • 7 篇 教学设计
  • 7 篇 南北朝时期
  • 6 篇 《乐府诗集》
  • 6 篇 牛羊
  • 5 篇 阴山
  • 5 篇 呼和浩特
  • 5 篇 教学目标
  • 4 篇 《孔雀东南飞》
  • 4 篇 鲜卑语
  • 4 篇 内蒙古

机构

  • 3 篇 北京东路小学
  • 2 篇 齐齐哈尔大学
  • 2 篇 湖南科技大学
  • 2 篇 江苏省南京市金陵...
  • 2 篇 北京大学
  • 1 篇 江苏省南京市金陵...
  • 1 篇 泉州幼儿师范高等...
  • 1 篇 广西艺术学院
  • 1 篇 北京教科院基教研...
  • 1 篇 江苏淮安市深圳路...
  • 1 篇 内蒙古师范大学
  • 1 篇 中央民族大学
  • 1 篇 江苏张家港市沙洲...
  • 1 篇 北京市顺义区教育...
  • 1 篇 首都师范大学
  • 1 篇 暨南大学
  • 1 篇 昭通师专
  • 1 篇 湖南沅陵县第三中...
  • 1 篇 江苏镇江市润州区...
  • 1 篇 湖北省武汉市光谷...

作者

  • 4 篇 孙双金
  • 3 篇 阿尔丁夫
  • 2 篇 于东新
  • 2 篇 范云晶
  • 2 篇 努尔巴汗
  • 2 篇 顾农
  • 2 篇 周建江
  • 2 篇 张秉生
  • 2 篇 朱文荣
  • 2 篇 纵横
  • 2 篇 王刚
  • 2 篇 朱安义
  • 2 篇 李秀莲
  • 2 篇 张港
  • 1 篇 侯虹霞
  • 1 篇 曹海东
  • 1 篇 黄德生
  • 1 篇 云兮
  • 1 篇 孙艳
  • 1 篇 牛锐

语言

  • 188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敕勒歌》"
188 条 记 录,以下是81-90 订阅
排序:
《敕勒歌》赏析
收藏 引用
安徽教育 1982年 第10期 31-31页
作者: 张秉生 合肥师范学校
《敕勒歌》是一首表现我国古代西北草原的雄伟、辽阔的景象和族牧民的草原生活的民。全诗一气贯注,语言简洁质朴,线条粗犷明朗,音调铿锵有力,句式自由,言犹尽而意无穷,具有北朝民所特有的明朗豪爽的风格。从结构上看,可以分成...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敕勒歌》教学设计
收藏 引用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2010年 第3期 58-58页
作者: 田转霞 甘肃会宁县杨崖集初级中学
一、情境导入(放映“大草原”片段,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师:北朝民《敕勒歌》是在内蒙古草原上生活的族牧民当中产生的,族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他们逐水草游牧,住随时可以搬动的“穹庐”,今俗称“蒙...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敕勒歌》全是画
收藏 引用
百家作文指导(小学中高版) 2010年 第3期 1-1页
作者: 流沙河 成都市
一首诗,就其结构而言,可以分成描写和叙述两部分。所谓描写,就是画。所谓叙述,就是说。画一画,说一说,一首诗就出来了。
来源: 评论
大草原的“奇葩”——《敕勒歌》
收藏 引用
山西老年 2019年 第2期 55-55页
作者: 王刚 不详
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分裂时期。各个统治集团之间狼争虎斗。公元546年,东魏丞相高欢两次率领大军从玉壁城进犯西魏,挑起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玉壁大战。《...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浅析《敕勒歌》的自然美和社会美
收藏 引用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0年 第S2期 61-61页
作者: 李晓燕 湖南沅陵县第三中学
《敕勒歌》是一首颇富民族特色的北朝乐府民 ,千百年来 ,馨香袅袅 ,吸摄人心 ,追究其原因 ,除了它在文学上的卓越的艺术成就外 ,还有它在美学上的给人的强烈的审美愉悦之功效。而实现这一功效的美学价值 ,就在于诗中蕴涵的自然美和社...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声乐《敕勒歌》艺术特征及演唱技巧
收藏 引用
艺术大观 2023年 第15期 35-37页
作者: 特日格力 新疆师范大学
《敕勒歌》起源于南北朝时期,是当时社会民众津津乐道的一首民间谣,蕴藏了丰富的民间文化特色,为人们呈现出一幅生动的画面,让人们能够通过谣的吟唱真切地感受到大草原的美丽景象及部落民众的日常生活现状。本文研究以薛保...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草原牧——《敕勒歌》在文学中的地位及与哈萨克诗的关系
收藏 引用
新疆社科信息 2008年 第1期 34-34页
作者: 努尔巴汗 马尔甫华(摘)
《敕勒歌》以语言的质朴无华、风格的豪放刚健而闻名于世,被千古传诵。它是北方游牧民族影响中原文学发展,乃至后来促使唐宋诗创作鼎盛的一个重要例证。《敕勒歌》与哈萨克诗在内容、音节、韵律等方面具有很多相似之处,这不仅因...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阴山 穹庐绝唱——《敕勒歌》赏析
收藏 引用
课外阅读(中下) 2012年 第15期 354-354页
作者: 周国荣 贵州赤水市葫市小学 贵州赤水564704
这首古代民咏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了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川,阴山下”,道出川的地理位置。阴山是绵亘塞外的大山,草原以阴山为背景,给人以壮阔雄伟的思绪。“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空就...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之辩
收藏 引用
山东教育 2020年 第3期 52-53页
作者: 周景生 李晶萍 吉林省舒兰市第九中学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陵第二中学
《敕勒歌》自从在北宋年间通过《乐府诗集》现身诗坛,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同声赞誉,同时围绕着它的学术之争也一直延续不断。有关"之辩"涉及作者、年代、族属等多个方面,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斛律金与的关系问题。...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川传唱千年的
收藏 引用
老年世界 2012年 第11期 28-30页
作者: 刘建禄
《敕勒歌》流传至今有一千六百多年,历史久远,文化厚重。蒙汉等各族人民在这里共同演绎的团结、统一、和谐、相融之,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刘云山(2010年9月8日致内蒙古川文化研究会的贺电)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