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300 篇 期刊文献
  • 15 篇 会议
  • 8 篇 学位论文

馆藏范围

  • 323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81 篇 哲学
    • 179 篇 哲学
  • 43 篇 法学
    • 20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19 篇 社会学
    • 2 篇 政治学
    • 1 篇 法学
    • 1 篇 民族学
  • 34 篇 教育学
    • 31 篇 教育学
    • 2 篇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
    • 1 篇 体育学
  • 27 篇 文学
    • 10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5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5 篇 新闻传播学
  • 6 篇 管理学
    • 5 篇 公共管理
    • 1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3 篇 经济学
    • 3 篇 应用经济学
  • 3 篇 历史学
    • 1 篇 中国史
    • 1 篇 世界史
  • 3 篇 艺术学
    • 2 篇 戏剧与影视学
    • 1 篇 美术学

主题

  • 323 篇 《精神现象学》
  • 172 篇 黑格尔
  • 53 篇 黑格尔哲学
  • 39 篇 自我意识
  • 27 篇 《逻辑学》
  • 23 篇 辩证法
  • 16 篇 《法哲学原理》
  • 16 篇 精神现象学
  • 14 篇 哲学体系
  • 13 篇 绝对精神
  • 13 篇 唯心主义
  • 12 篇 海德格尔
  • 12 篇 费尔巴哈
  • 12 篇 康德
  • 12 篇 马克思
  • 10 篇 马克思主义哲学
  • 9 篇 哲学
  • 9 篇 辩证唯物主义
  • 9 篇 精神哲学
  • 9 篇 社会科学

机构

  • 17 篇 复旦大学
  • 12 篇 武汉大学
  • 8 篇 华中科技大学
  • 8 篇 南京大学
  • 8 篇 北京大学
  • 7 篇 东南大学
  • 7 篇 中国人民大学
  • 5 篇 吉林大学
  • 5 篇 陕西师范大学
  • 4 篇 同济大学
  • 3 篇 兰州大学
  • 3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3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
  • 3 篇 浙江大学
  • 3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
  • 2 篇 首都师范大学
  • 2 篇 莫斯科大学
  • 2 篇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 2 篇 安徽师范大学
  • 2 篇 清华大学

作者

  • 9 篇 邓晓芒
  • 5 篇 庄振华
  • 4 篇 叶明
  • 4 篇 姜丕之
  • 3 篇 叶秀山
  • 3 篇 高全喜
  • 3 篇 赵卫国
  • 3 篇 张一兵
  • 3 篇 何玉德
  • 3 篇 宋祖良
  • 3 篇 先刚
  • 3 篇 樊浩
  • 3 篇 俞吾金
  • 3 篇 马丁·海德格尔
  • 2 篇 戴晖
  • 2 篇 王姣
  • 2 篇 何微
  • 2 篇 黑格尔
  • 2 篇 张亮
  • 2 篇 庞俊来

语言

  • 323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精神现象学》"
323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精神现象学》的劳动主题与马克思的哲奠基
收藏 引用
北京大报(哲社会科版) 2010年 第5期47卷 14-21页
作者: 吴晓明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上海200433
马克思指说,《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哲的真正起源和秘密","黑格尔的圣经"。《精神现象学》不仅是西方哲最重要的经典之一,而且是马克思主义哲的主要文本来源;《精神现象学》描述的世界历史与中国哲也有密...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精神现象学》的使命和体系:一个再考察
收藏 引用
理论探讨 1999年 第3期 36-42页
作者: 张亮 南京大学哲学系
《精神现象学》(以下简称《现象学》)是黑格尔最杰出也是最艰深晦涩的一部著作,它的艰深晦涩固然就是青年黑格尔的才华在融入院派传统之前表达的质朴性,但同时也折射出了其体系构制的某种混乱:作为“关于意识的经验的科”,《...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绝对精神的两次历程——从《精神现象学》到《哲全书》
收藏 引用
品位·经典 2025年 第1期 8-11页
作者: 杨汐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
在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与《哲全书》中,都完成了一次绝对精神的历程。《精神现象学》本作为黑格尔哲体系的导论要引导人接受《逻辑》的“无预设思维”,但由于不理解整个体系同样无法理解《精神现象学》,《精神现象学》作为哲...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精神现象学》研究的再出发
收藏 引用
人文杂志 2016年 第12期 13-22页
作者: 庄振华 陕西师范大学哲学系
当前界流行着三种解读《精神现象学》的方式,分别从个人意识的自我实现、主体间性和院意识哲的立场出发解读全书,但这三种立场其实是黑格尔在该书的第四、五、六章中已经克服了的立场。其实精神才是该书真正的基点,它作为公共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精神现象学》中的“主体”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收藏 引用
复旦报(社会科版) 2018年 第4期60卷 63-75页
作者: 高燕 复旦大学艺术教育中心 上海200433
人的生存状况自近代社会以来发生深刻危机,造成这一后果的主要思想根源是西方形而上传统中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基于此,黑格尔用有机统一的观点作为确立主体思想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准则。在其辩证的方法论原则指导下,《精神现象学》中...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精神现象学》与胡塞尔现象学关系——从“译者导言”谈起
收藏 引用
北京大报(哲社会科版) 2010年 第5期47卷 32-40页
作者: 靳希平 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 北京100871
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习西方哲的必读经典。所以,该书由我国著名哲家、西哲研究界的老前辈贺鳞先生翻译的汉译本在商务印书馆出版后,反复重印,而且印数常在万册以上。
来源: 评论
《精神现象学》与黑格尔概念(范畴)体系的建立
收藏 引用
现代哲 2001年 第4期 93-96页
作者: 赵 林 武汉大学哲学系 430072
《精神现象学》作为“意识的经验科”虽然只是黑格尔哲的一个导言或开端,概念运动在这里虽然还只是表现为经验的意识形态运动或精神现象过程,而不是表现为绝对理念的抽象的逻辑运动——外化或异化——异化的扬弃和无限地返回自...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精神现象学》的效果史
收藏 引用
江苏社会科 2007年 第5期 10-12页
作者: 张慎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研究员100732
精神现象学”这个书名,在当时是颇有时代感的。“精神”(Geist)一词,是18-19世纪之交流行的一个时髦概念,尤为德国古典哲和浪漫派文所看重,也为黑格尔所钟爱。在《费希特与谢林哲体系的差别》一文中,黑格尔谈到作为两条...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精神现象学》中的“主体世界”
收藏 引用
上海社会科术季刊 1994年 第2期 113-121页
作者: 孙向晨 复旦大学哲学系
西方近代的主体性哲,主要是建立在认识论基础上的,缺乏对主体的全面认识。本文认为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是第一个深入系统地探讨人的存在整体性和生动性的文本,其主体思想可以归结为“主体世界”理论。作者从“他人”这一独特角...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精神现象学》中的时间理论
收藏 引用
中国社会科院研究生院 1990年 第4期 52-58页
作者: 高全喜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系
本文试图对《精神现象学》的时间理论作一新的解说.作者分析了自然时间、历史时间和生存时间这三种时间形式,认为历史时间是《精神现象学》精神的本质形式,也是自我意识的本质形式,它的结构不同于自然时间的“过去→现在→将来”结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