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3 篇 期刊文献
  • 2 篇 学位论文

馆藏范围

  • 5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3 篇 文学
    • 1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1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1 篇 新闻传播学
  • 1 篇 哲学
    • 1 篇 哲学
  • 1 篇 艺术学
    • 1 篇 戏剧与影视学

主题

  • 5 篇 《赛博格宣言》
  • 4 篇 赛博格
  • 3 篇 唐娜·哈拉维
  • 1 篇 后人类
  • 1 篇 媒介社会
  • 1 篇 内涵
  • 1 篇 不可逆转
  • 1 篇 哈拉维
  • 1 篇 神话
  • 1 篇 身体
  • 1 篇 女性主义
  • 1 篇 人机关系
  • 1 篇 生命政治
  • 1 篇 人类增强
  • 1 篇 sf理论

机构

  • 1 篇 河北师范大学
  • 1 篇 暨南大学
  • 1 篇 北京外国语大学
  • 1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
  • 1 篇 南京邮电大学

作者

  • 1 篇 王雨童
  • 1 篇 肖伟
  • 1 篇 马诗迪
  • 1 篇 别应龙
  • 1 篇 邢业凯

语言

  • 5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赛博格宣言》"
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赛博格宣言》的生命政治意蕴
收藏 引用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2023年 第1期40卷 94-101页
作者: 别应龙 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暨江苏现代信息社会研究基地 南京210023
福柯式“使人活、让人死”的生命政治,在哈拉维看来是一种“关于政治学的颓丧预感,也是一个非常开放的领域”,为此,哈拉维通过《赛博格宣言》隐喻了一种被她称为“活得好、死得其所”的生命政治图绘。哈拉维基于“SF理论”建构了...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理论与“神话”之隙:论唐娜·哈拉维对影像的启示
收藏 引用
当代电影 2024年 第1期 41-49页
作者: 王雨童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理论研究中心
是美国科幻电影中的常见形象,亦是讨论信息技术时代人与科技、人性与身份等问题的某种起点。在美国文化理论家唐娜·哈拉维1985年的著名文本《赛博格宣言》的启示下,本文讨论自20世纪60年代至21世纪美国的影像生产,并...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原初内涵与现实价值:哈拉维“”的概念史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 2023年 第3期 168-184页
作者: 肖伟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本文基于概念史方法重读唐娜·哈拉维的《赛博格宣言》,发现其“”概念以“控制生物体”“又是动物又是机器”为核心,同时具有“边界崩溃”“混杂”“无所不在”“不可见性”等内涵特征。这些论述为打破西方世界长期以来固化...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困于“后人类”中的:人机关系研究
困于“后人类”中的赛博格:人机关系研究
收藏 引用
作者: 马诗迪 北京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自20世纪后半叶以来,伴随着科学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人机关系作为后人类话语体系中的重要母题之一被学界广泛关注。而作为人机关系的重要研究对象,更是一直占据着学界讨论的中心。早在19世纪,科幻小说和电影银幕等文化领域就展...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唐娜·哈拉维理论研究
唐娜·哈拉维赛博格理论研究
收藏 引用
作者: 邢业凯 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随着科学技术和人文社科领域的巨大变革,后现代主义哲学领域中的本体论崩塌,二元论受到广泛质疑。资本主义社会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机,后现代主义的去中心化和多元价值取向逐渐造成了混乱的社会局面,唐娜·哈拉维的思想便是在这...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